APP下载

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析

2014-08-07刘瑞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探析

收稿日期:2014-03-14

作者简介:刘瑞平(1965-),男,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广东 东莞/523808)摘要:协同创新为高职科研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新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是高职科研应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加深对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科研的认识和理解,并付诸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科研的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科研;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19-0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三个重要国家战略“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启动实施,高校科研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也为高职科研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2011计划”不设高校资格门槛,对高职院校而言,与本科院校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在新的形式下,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对于这些问题,高职科研理应予以更多地关注。

一、高职科研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办学经费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师资队伍素质提升、科研经费充足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质量有了明显上升。但由于各地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异,目前高职科研工作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强弱高低不能一概而论。经济发达地区投入较大,与地方经济联动紧密,服务社会的意识逐渐增强,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一些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非常注重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融合,利用高职学院的技术优势,为地方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较落后地区的高职学院主要精力还放在求生存、求效益上,科研投入较小,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观整个高职科研,有如下的特点。

(一)与本科院校比较,高职科研基础薄弱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科学研究是本科院校的事,高职院校的任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高职科研无关紧要。加之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早期的高职学院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成,带着较多的中专学校的特征,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因而,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普遍不太重视科研建设,科研基础条件先天不足,科研成果很少,成果的影响力更加有限。随着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开展,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才逐渐得到重视。目前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高职科研队伍相对薄弱,科研辅助力量欠缺

高职院校往往对于其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功能的认识比较到位,而对于科研工作在学院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尚未及时跟上,因而有些高职院校不太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认为只要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把学生送上工作岗位就够了,这实际上是把职业教育完全等同于就业教育的一种表现。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之外,还需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加强生产、实际应用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较多的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偏重教学、实习实训,偏重就业,忽略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队伍建设。

另外,高职科研还应当得到包括系部、图书馆、财务、学报、信息中心、实训等多个部门的综合支持,才能有更好的科研产出。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科研往往处于可有可无的弱势地位,各部门并不能很好地配合科研工作的进行。高职院校只有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使之得到科研辅助力量的综合支持。

(三)纵向课题申报较为重视,横向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无论领导还是老师,都更重视纵向课题的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多少,关乎到院校科研能力的评估,也关乎教师职称的晋升;学校科研经费的配套及科研奖励,都直接与课题的级别挂钩,因此重视纵向课题申报是很自然的。但加强横向研究,才能更好地突出高职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办学专业都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唯有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才能使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

(四)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有待进一步构建完备

产学研三结合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下,高职科研也应重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建设。目前高职科研较少形成合力,大多是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找项目,由于缺乏平台建设,资源无法汇集,优势资源难以发挥作用。应用技术的转让、开发、咨询与服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都需要有一个高效、务实的一体化平台支撑,高职科研要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二、协同创新背景下对高职科研的再认识

一般而言,从内容上看,高职科研主要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则较少涉及;从作用上看,高职科研在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培养师资队伍、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不可或缺,是提升高职学院办学内涵的关键因素。

协同创新背景下,对高职科研应该有新的认识和要求。“2011计划”强调以协同创新模式为合作纽带,通过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本文试图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为例,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新特点。

(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沟通、融合学校与行业企业

地方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根据需要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科技研发或服务平台,可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从而进一步拓展校企协同创新的机制和途径。基于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学院科研则以对接东莞产业集群组建的产学教研合作职教联盟(包括东莞服装职教集团和东莞印刷职教联盟、东莞机电职教联盟、东莞电子信息职教联盟)为依托,以项目合作、技术服务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联合本地中小企业,重点建设服装设计、印刷、电子信息、机电等4个“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针对中小企业在生产与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既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同开发新产品,合作申报新项目;也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将学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较好地整合了优质资源,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前沿理念·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析(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内涵研究

地方高职院校往往是区域职教的龙头,科研条件较好,水平较高,但不能满足于一枝独秀,如何带动区域职教科研的进步与发展也是高职科研的重要内容。

2012年,东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会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研究会秘书处及办公地点均设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为了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学院科研处借助职教发展研究会这一综合性公共平台,联合东莞市所有职业院校于2012年、2013年两次举办“东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论坛分为主题演讲与论文征集两大部分,科研处精心策划、组织,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特点与各职业院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恰当确定论坛主题,聘请国内著名职教专家就职教热点问题阐述观点,并围绕主题在全市职业院校内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2012年收到参评论文63篇,2013年收到参评论文119篇。两次论坛均取收到良好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学院科研,带动了区域职教研究,也有效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协作与融合,推动了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东莞有11所公办中职学校,分布在不同镇区,各校的重点专业均与镇区重点产业相适应。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与镇区产业及中职学校的合作,各类省级、市级重点项目的申报、研究,邀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较好地促进了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师科研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三)把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加强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技术研究应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其项目直接来源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是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基础。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说,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和样本。2011年东莞确定了“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四大特色产业为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东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同时也为高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丰富的题材。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规定和科研奖励制度,积极推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性研究。学院专业的开办与建设也紧紧瞄准地方产业。机电、电子、计算、物流、服装设计、印刷等专业均与东莞的省级、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紧密对接。学院领导及科研部门注重引导、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近几年来,学院共承担校外课题1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30多项,获各类专利80多项,较好地服务与回馈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协同创新为高职科研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大舞台。惟有深入领会、理解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精神,将协同创新的要求与高职科研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科研的作用,并以此为抓手,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兵.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科技创新的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9).

[2]陈志新.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3(1).

[3]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5).

责任编辑朱守锂

收稿日期:2014-03-14

作者简介:刘瑞平(1965-),男,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广东 东莞/523808)摘要:协同创新为高职科研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新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是高职科研应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加深对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科研的认识和理解,并付诸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科研的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科研;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19-0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三个重要国家战略“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启动实施,高校科研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也为高职科研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2011计划”不设高校资格门槛,对高职院校而言,与本科院校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在新的形式下,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对于这些问题,高职科研理应予以更多地关注。

一、高职科研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办学经费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师资队伍素质提升、科研经费充足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质量有了明显上升。但由于各地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异,目前高职科研工作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强弱高低不能一概而论。经济发达地区投入较大,与地方经济联动紧密,服务社会的意识逐渐增强,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一些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非常注重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融合,利用高职学院的技术优势,为地方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较落后地区的高职学院主要精力还放在求生存、求效益上,科研投入较小,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观整个高职科研,有如下的特点。

(一)与本科院校比较,高职科研基础薄弱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科学研究是本科院校的事,高职院校的任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高职科研无关紧要。加之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早期的高职学院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成,带着较多的中专学校的特征,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因而,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普遍不太重视科研建设,科研基础条件先天不足,科研成果很少,成果的影响力更加有限。随着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开展,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才逐渐得到重视。目前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高职科研队伍相对薄弱,科研辅助力量欠缺

高职院校往往对于其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功能的认识比较到位,而对于科研工作在学院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尚未及时跟上,因而有些高职院校不太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认为只要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把学生送上工作岗位就够了,这实际上是把职业教育完全等同于就业教育的一种表现。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之外,还需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加强生产、实际应用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较多的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偏重教学、实习实训,偏重就业,忽略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队伍建设。

另外,高职科研还应当得到包括系部、图书馆、财务、学报、信息中心、实训等多个部门的综合支持,才能有更好的科研产出。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科研往往处于可有可无的弱势地位,各部门并不能很好地配合科研工作的进行。高职院校只有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使之得到科研辅助力量的综合支持。

(三)纵向课题申报较为重视,横向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无论领导还是老师,都更重视纵向课题的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多少,关乎到院校科研能力的评估,也关乎教师职称的晋升;学校科研经费的配套及科研奖励,都直接与课题的级别挂钩,因此重视纵向课题申报是很自然的。但加强横向研究,才能更好地突出高职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办学专业都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唯有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才能使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

(四)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有待进一步构建完备

产学研三结合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下,高职科研也应重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建设。目前高职科研较少形成合力,大多是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找项目,由于缺乏平台建设,资源无法汇集,优势资源难以发挥作用。应用技术的转让、开发、咨询与服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都需要有一个高效、务实的一体化平台支撑,高职科研要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二、协同创新背景下对高职科研的再认识

一般而言,从内容上看,高职科研主要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则较少涉及;从作用上看,高职科研在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培养师资队伍、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不可或缺,是提升高职学院办学内涵的关键因素。

协同创新背景下,对高职科研应该有新的认识和要求。“2011计划”强调以协同创新模式为合作纽带,通过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本文试图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为例,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新特点。

(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沟通、融合学校与行业企业

地方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根据需要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科技研发或服务平台,可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从而进一步拓展校企协同创新的机制和途径。基于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学院科研则以对接东莞产业集群组建的产学教研合作职教联盟(包括东莞服装职教集团和东莞印刷职教联盟、东莞机电职教联盟、东莞电子信息职教联盟)为依托,以项目合作、技术服务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联合本地中小企业,重点建设服装设计、印刷、电子信息、机电等4个“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针对中小企业在生产与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既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同开发新产品,合作申报新项目;也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将学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较好地整合了优质资源,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前沿理念·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析(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内涵研究

地方高职院校往往是区域职教的龙头,科研条件较好,水平较高,但不能满足于一枝独秀,如何带动区域职教科研的进步与发展也是高职科研的重要内容。

2012年,东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会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研究会秘书处及办公地点均设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为了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学院科研处借助职教发展研究会这一综合性公共平台,联合东莞市所有职业院校于2012年、2013年两次举办“东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论坛分为主题演讲与论文征集两大部分,科研处精心策划、组织,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特点与各职业院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恰当确定论坛主题,聘请国内著名职教专家就职教热点问题阐述观点,并围绕主题在全市职业院校内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2012年收到参评论文63篇,2013年收到参评论文119篇。两次论坛均取收到良好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学院科研,带动了区域职教研究,也有效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协作与融合,推动了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东莞有11所公办中职学校,分布在不同镇区,各校的重点专业均与镇区重点产业相适应。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与镇区产业及中职学校的合作,各类省级、市级重点项目的申报、研究,邀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较好地促进了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师科研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三)把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加强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技术研究应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其项目直接来源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是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基础。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说,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和样本。2011年东莞确定了“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四大特色产业为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东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同时也为高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丰富的题材。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规定和科研奖励制度,积极推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性研究。学院专业的开办与建设也紧紧瞄准地方产业。机电、电子、计算、物流、服装设计、印刷等专业均与东莞的省级、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紧密对接。学院领导及科研部门注重引导、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近几年来,学院共承担校外课题1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30多项,获各类专利80多项,较好地服务与回馈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协同创新为高职科研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大舞台。惟有深入领会、理解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精神,将协同创新的要求与高职科研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科研的作用,并以此为抓手,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兵.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科技创新的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9).

[2]陈志新.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3(1).

[3]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5).

责任编辑朱守锂

收稿日期:2014-03-14

作者简介:刘瑞平(1965-),男,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广东 东莞/523808)摘要:协同创新为高职科研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新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如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是高职科研应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加深对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科研的认识和理解,并付诸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科研的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科研;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19-0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三个重要国家战略“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启动实施,高校科研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也为高职科研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2011计划”不设高校资格门槛,对高职院校而言,与本科院校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在新的形式下,地方高职院校如何创新发展?如何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对于这些问题,高职科研理应予以更多地关注。

一、高职科研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办学经费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师资队伍素质提升、科研经费充足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质量有了明显上升。但由于各地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异,目前高职科研工作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强弱高低不能一概而论。经济发达地区投入较大,与地方经济联动紧密,服务社会的意识逐渐增强,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一些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非常注重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融合,利用高职学院的技术优势,为地方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较落后地区的高职学院主要精力还放在求生存、求效益上,科研投入较小,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观整个高职科研,有如下的特点。

(一)与本科院校比较,高职科研基础薄弱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科学研究是本科院校的事,高职院校的任务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高职科研无关紧要。加之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早期的高职学院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成,带着较多的中专学校的特征,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因而,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普遍不太重视科研建设,科研基础条件先天不足,科研成果很少,成果的影响力更加有限。随着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开展,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才逐渐得到重视。目前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高职科研队伍相对薄弱,科研辅助力量欠缺

高职院校往往对于其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功能的认识比较到位,而对于科研工作在学院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尚未及时跟上,因而有些高职院校不太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认为只要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把学生送上工作岗位就够了,这实际上是把职业教育完全等同于就业教育的一种表现。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之外,还需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加强生产、实际应用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较多的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偏重教学、实习实训,偏重就业,忽略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队伍建设。

另外,高职科研还应当得到包括系部、图书馆、财务、学报、信息中心、实训等多个部门的综合支持,才能有更好的科研产出。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科研往往处于可有可无的弱势地位,各部门并不能很好地配合科研工作的进行。高职院校只有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使之得到科研辅助力量的综合支持。

(三)纵向课题申报较为重视,横向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无论领导还是老师,都更重视纵向课题的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多少,关乎到院校科研能力的评估,也关乎教师职称的晋升;学校科研经费的配套及科研奖励,都直接与课题的级别挂钩,因此重视纵向课题申报是很自然的。但加强横向研究,才能更好地突出高职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办学专业都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唯有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才能使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

(四)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有待进一步构建完备

产学研三结合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在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下,高职科研也应重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建设。目前高职科研较少形成合力,大多是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找项目,由于缺乏平台建设,资源无法汇集,优势资源难以发挥作用。应用技术的转让、开发、咨询与服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都需要有一个高效、务实的一体化平台支撑,高职科研要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二、协同创新背景下对高职科研的再认识

一般而言,从内容上看,高职科研主要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则较少涉及;从作用上看,高职科研在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培养师资队伍、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不可或缺,是提升高职学院办学内涵的关键因素。

协同创新背景下,对高职科研应该有新的认识和要求。“2011计划”强调以协同创新模式为合作纽带,通过探索建立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本文试图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为例,探索新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新特点。

(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沟通、融合学校与行业企业

地方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根据需要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科技研发或服务平台,可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从而进一步拓展校企协同创新的机制和途径。基于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学院科研则以对接东莞产业集群组建的产学教研合作职教联盟(包括东莞服装职教集团和东莞印刷职教联盟、东莞机电职教联盟、东莞电子信息职教联盟)为依托,以项目合作、技术服务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联合本地中小企业,重点建设服装设计、印刷、电子信息、机电等4个“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针对中小企业在生产与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既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同开发新产品,合作申报新项目;也根据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将学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较好地整合了优质资源,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前沿理念·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析(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内涵研究

地方高职院校往往是区域职教的龙头,科研条件较好,水平较高,但不能满足于一枝独秀,如何带动区域职教科研的进步与发展也是高职科研的重要内容。

2012年,东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会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研究会秘书处及办公地点均设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为了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学院科研处借助职教发展研究会这一综合性公共平台,联合东莞市所有职业院校于2012年、2013年两次举办“东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论坛分为主题演讲与论文征集两大部分,科研处精心策划、组织,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特点与各职业院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恰当确定论坛主题,聘请国内著名职教专家就职教热点问题阐述观点,并围绕主题在全市职业院校内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2012年收到参评论文63篇,2013年收到参评论文119篇。两次论坛均取收到良好效果,很好地促进了学院科研,带动了区域职教研究,也有效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协作与融合,推动了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东莞有11所公办中职学校,分布在不同镇区,各校的重点专业均与镇区重点产业相适应。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与镇区产业及中职学校的合作,各类省级、市级重点项目的申报、研究,邀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参与,较好地促进了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师科研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三)把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加强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技术研究应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方向,其项目直接来源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是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基础。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说,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和样本。2011年东莞确定了“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五大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四大特色产业为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东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同时也为高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丰富的题材。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办法、规定和科研奖励制度,积极推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性研究。学院专业的开办与建设也紧紧瞄准地方产业。机电、电子、计算、物流、服装设计、印刷等专业均与东莞的省级、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紧密对接。学院领导及科研部门注重引导、鼓励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近几年来,学院共承担校外课题1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30多项,获各类专利80多项,较好地服务与回馈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协同创新为高职科研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大舞台。惟有深入领会、理解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精神,将协同创新的要求与高职科研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高职科研的作用,并以此为抓手,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兵.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科技创新的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9).

[2]陈志新.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3(1).

[3]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5).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探析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