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企合作,提高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效

2014-08-07张裘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项目农民培训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简介:张裘(1963-),女,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高级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带植物保护。(广东 高州/525200)摘要:通过“政、校、企”共同参与,利用项目以及创办田头学校的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工作实效,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促进了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的提升。此举充分发挥项目培训的技术指导作用,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能人。本文立足于学校实践,就政、校、企合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民;培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38-03一、实施背景

我校建校109年,种植专业与学校一起成长,自2012年起,开设我校开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在过去,我们一直奋斗在为“三农”服务的路上,我校培育的高产番薯、水稻、花生为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领域,因此,需要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还要懂经营,会管理,能够了解和驾驭市场。过去农民培训的方法,只停留在单纯的理论讲授形式,与农民的内心需求有差距,很多人对“上面大讲,下面大睡”的情形并不陌生。

此外,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教师脱离生产实际,毕业生无法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结合本专业面临重大改革的现状,总结多年为农服务的经验,我们提出了“创新农民培训方法”的设想。

二、主要目标

1.改革农民培训的传统方法,尝试利用项目实施形式,形成新型的“政、校、企”参与的农民培训的模式,保证农民培训的实效。

2.发挥企业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寻求校企业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办学模式。

3.让专业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呈常态化,以利知识的更新。

三、实施过程

(一)校、政、企合作,利用项目搞培训

实用技术培训与当地生产项目全程培训相结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农产品生产大都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近几年各乡镇根据各自的特点确定了支柱产业的项目,所以,本专业和农业主管部门一起,从贫困农民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专业培训时,又与当地开发项目的培训结合起来,我们依据项目的技术要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

1.改造中低产田科技推广项目

与高州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站合作,利用改造中低产田科技推广项目,在曹江镇河廊村试点,将农田改造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相结合,大力发展蔬菜和水果生产高效农业,他们利用这个大的项目带动农民科技培训,以项目培训促进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实现立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的。

2.蔬菜标准化生产项目

与高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合作,在泗水镇堂华村开展冬种菜豆标准化试验,从而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模式。帮助农民解决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低劣农产品大量积压滞销、出口创汇能力不强和区域优势不明显等突出问题。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项目

为应对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大潮,增强返乡农民工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结合种植业、水产畜牧养殖业生产,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我市种养方面的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蔬菜、水果、中药材、园林树木等方面的种养技术培训,我们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在培训模式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一是开展定点培训。利用项目资金等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二是进村讲座。在返乡农民工较多的村、队开设讲座。三是四是实地帮教。组织返乡农民工向种养大户、农村经济能人实地学习,请农村致富示范户、能人进行身教言传。四是利用网络进行培训。通过农业短信息、网站专栏、专家个人信箱等现代网络手段进行培训。五是向返乡农民工发放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和技术简明资料。

(二)创办田头学校,培训内容有的放矢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启发式培训,是通过老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不断参与,自己最终把答案找出来,然后共享。以往的传统培训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农民田间学校采取和农民面对面,直接接触、把农民带到田间,跟踪作物的全生育期,让农民了解其生长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农民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条件

(一)校企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产品生产方向,为生产基地的提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二)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解决职业课程结构失衡、理论课与实践课割裂、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难以对接就业市场等问题,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保证课程体系改革设想的落实。

(三)校企合作研究科研课题

与高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合作,开展《冬种菜豆标准化生产》项目研究。与高州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站合作,开展《改造中低产田科技推广》项目,帮助农民解决耕地质量退化、蔬菜标准化生产等问题。

·职教方略·政、校、企合作,提高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效(四)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农民培训工作,使专业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熟悉农业生产的现场环境,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感受到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

五、成果、成效和推广情况

(一)主要成果

1.提升了农民培训的实效

以项目实施的形式进行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目前,已对高州市曹江镇传统栽培淮山薯的农田进行了土壤改良。2013年冬实施的菜豆的标准化生产培训,造就了何亚旺等菜豆栽培能手,使泗水堂华管区的蔬菜种植户菜豆生产收入比常年增加了30%。

2.促进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两年来,本专业教师31人次与企业合作,开展农民培训项目4项,解决果蔬生产实际问题2项,通过实践,将企业需求、行业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4门,编写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材11份,制作教学课件5个,其中1个课件在全国课件制作和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提高了服务“三农”的能力。

3.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

随着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建成了淮山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菜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检测中心,为农民培训和中职学生的实训提供充足的专业实习场所。

(二)主要成效

1.形成了校、政、企合作共同开展农民培训的机制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完成农民培训任务,解决了教师实践的问题,推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法改革,为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

2.充分发挥项目培训的技术指导作用

校、政、企共同努力,指导贫困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在高州市的新垌、云潭、泗水、曹江等特色农产品产区,推广淮山薯、菜豆、水稻、番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农民解决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难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新、特、优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了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了农民种植的盲目性。

3.培养一批学以致用的种植能手

通过项目培训和创办田头学校,使村民摒弃某些不合理的耕作习惯,开展科学种植。村民彭亚六、何亚旺等人,通过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确定周年种植计划,实行了土地轮作制,提高了复种指数,达到了特色番薯、水稻和冬种蔬菜的三丰收,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劳动致富。

(三)推广情况

本专业培训农民的方法得到了同行和媒体的关注,《茂名日报》曾对此进行宣传报道,众多企业陆续向我们发出邀请,合作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两年来,与我们合作的企业除了高州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高州市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监测中心和高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之外,还有茂名市委办扶贫开发中心、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高州市供销社、石鼓镇农技站等单位。两年来,我们共计培训1475人次。(见附表1)

附表1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与企合作培训情况

合作企业培训点培训项目和内容培训人次高州市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监测中心高州市泗水镇堂华管理区冬季菜豆标准化生产219高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高州市曹江镇珊阁管理区改造中低产田科技推广项目(水稻标准化生产)324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高州市云潭镇平垌管理区农技扶贫(菜豆无公害生产技术)227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推广示范中心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推广示范中心茂名市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74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朱砂镇溪兰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78高州市供销合作社高州市根子镇中间堂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4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北界镇罗汉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0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朱砂镇旺科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高州市泗水镇堂大翰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7

六、体会与思考

1.农民培训要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留在乡村从事农业的农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大多数人对于测土配方施肥和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知之不多,因此,在农民培训中,要土壤与肥料及植保知识的宣传和实施。

2.未来的培训模式。由于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产生,未来的培训可考虑培训+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民培训资源优势与合作社在生产实践、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统一,实现培训教育与合作社的对接和融合,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邓玉林等.中国农民培训模式与策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杨晓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赵帮宏等.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赖俊辰

(三)推广情况

本专业培训农民的方法得到了同行和媒体的关注,《茂名日报》曾对此进行宣传报道,众多企业陆续向我们发出邀请,合作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两年来,与我们合作的企业除了高州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高州市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监测中心和高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之外,还有茂名市委办扶贫开发中心、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高州市供销社、石鼓镇农技站等单位。两年来,我们共计培训1475人次。(见附表1)

附表1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与企合作培训情况

合作企业培训点培训项目和内容培训人次高州市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监测中心高州市泗水镇堂华管理区冬季菜豆标准化生产219高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高州市曹江镇珊阁管理区改造中低产田科技推广项目(水稻标准化生产)324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高州市云潭镇平垌管理区农技扶贫(菜豆无公害生产技术)227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推广示范中心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推广示范中心茂名市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74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朱砂镇溪兰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78高州市供销合作社高州市根子镇中间堂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4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北界镇罗汉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0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朱砂镇旺科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高州市泗水镇堂大翰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7

六、体会与思考

1.农民培训要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留在乡村从事农业的农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大多数人对于测土配方施肥和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知之不多,因此,在农民培训中,要土壤与肥料及植保知识的宣传和实施。

2.未来的培训模式。由于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产生,未来的培训可考虑培训+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民培训资源优势与合作社在生产实践、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统一,实现培训教育与合作社的对接和融合,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邓玉林等.中国农民培训模式与策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杨晓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赵帮宏等.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赖俊辰

(三)推广情况

本专业培训农民的方法得到了同行和媒体的关注,《茂名日报》曾对此进行宣传报道,众多企业陆续向我们发出邀请,合作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两年来,与我们合作的企业除了高州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高州市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监测中心和高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之外,还有茂名市委办扶贫开发中心、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高州市供销社、石鼓镇农技站等单位。两年来,我们共计培训1475人次。(见附表1)

附表1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与企合作培训情况

合作企业培训点培训项目和内容培训人次高州市农产品安全与质量监测中心高州市泗水镇堂华管理区冬季菜豆标准化生产219高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高州市曹江镇珊阁管理区改造中低产田科技推广项目(水稻标准化生产)324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高州市云潭镇平垌管理区农技扶贫(菜豆无公害生产技术)227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推广示范中心茂名市现代农业良种推广示范中心茂名市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74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朱砂镇溪兰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78高州市供销合作社高州市根子镇中间堂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4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北界镇罗汉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0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信宜市朱砂镇旺科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2高州市供销合作社高州市泗水镇堂大翰小学现代种植技术(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7

六、体会与思考

1.农民培训要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留在乡村从事农业的农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大多数人对于测土配方施肥和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知之不多,因此,在农民培训中,要土壤与肥料及植保知识的宣传和实施。

2.未来的培训模式。由于各类专业合作社的产生,未来的培训可考虑培训+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民培训资源优势与合作社在生产实践、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统一,实现培训教育与合作社的对接和融合,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邓玉林等.中国农民培训模式与策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杨晓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赵帮宏等.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项目农民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