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三创”理念*

2014-08-06李庆雷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创旅游专业

李庆雷 任 敬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在新时期,旅游业被国务院确立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施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对旅游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实施人才强旅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1](P90-92)。同时,高等院校旅游教育中潜伏的深层次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如专业定位不清、课程体系陈旧、培养方式落后等因素导致本科生的专业就业率低、行业流失率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面向旅游产业,摸清产业需求,据此调整自己的专业定位,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诚然,这是一个需要旅游教育、企业、政府等方面共同研究的大课题。本文仅从“三创”即创新、创意、创业的角度,对新时期高等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一、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一)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旅游经济亦是如此,没有创新就没有旅游经济的产生,也没有旅游经济的发展。焦作、常州、大英等地的旅游实践证明,创新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许多学者从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等角度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意义,指出创造性是旅游开发的灵魂[2],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十分突出[3](P108-110)。旅游经济发展中需要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旅游创新是以人为中心、以环境为条件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它要求提高人的创新素质、能力和思维,改善创新环境及条件[4](P76-82)。

(二)旅游业的文化属性呼唤创意人才。现代旅游活动主要满足的是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应地,旅游业是文化属性鲜明的经济产业,属于创意经济的范畴。2013年8月,贵州省长陈敏尔在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指出:要将创意理念贯穿旅游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动脑筋,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想出故事、想出名堂,以创意延伸旅游产业链,以创意优化产品设计、旅游功能、销售网络。因此,现代旅游业需要大量创意人才,创意策划是旅游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旅游创意人才一直是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处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境地。为此,《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旅游研究机构建设,重点培养旅游基础研究、旅游创意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三)小微旅游企业孕育大量创业机会。与其他产业不同,以服务为根本特征、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业无法像钢铁、化工、农业那样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规模效益,小型、微型旅游企业众多。这在乡村型与古镇(城)型旅游地中表现尤为明显,大量的客栈、餐厅、购物店、娱乐点都属于微型企业,能够容纳各层次人员就业。同时,微型旅游企业进入门槛不高,所需金钱资本较少,为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丽江、大理、昆明等地区已经出现大学毕业生进入旅游服务领域自主创业的现象。毕业工作几年,积累资本和经验后再进行创业的为数不少。调研发现,很多旅游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怀揣创业的梦想,不过,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的大学生却为数不多[5]。从现实依据来看,教育部对“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思考。在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成为一级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指出,“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指出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差异性定位,并强调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策划”、“咨询”的重要性,对新时期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传统旅游人才培养方式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根据上文对现代旅游业的分析,笔者提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法——“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适应新时期旅游产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技术和办学资源,以“创新”、“创意”、“创业”能力为导向,以优化学生能力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职业胜任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管理与评估制度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它不是全新的事物,而是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教育部新专业目录的相关要求,在原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基础上的创新,是对传统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其中,“创新”本意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创新即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效率更高、利润更大的新生产体系。创新能力对于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至关重要,是旅游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创意”原指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从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创意是基于个体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而产生的关于某一事物的独特意念和新颖构思。旅游产品、项目、活动、线路、形象、营销、节庆策划等领域都离不开创意,创意也因此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创业”指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来解决就业问题。成功创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如识别和利用商机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组织和领导能力、持续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资源及行业整合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6](P122-144),它是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图1 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意、创业之间的关系

(二)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传统的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法不同,“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三个方面。

1.创新性。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性,它的产品是创新型应用性专业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创意素养、创业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完成任务;并能够胜任以企业策划、活动组织为代表的各类旅游创意工作,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自己创办小微型旅游企业。这对教学内容、实践方式、管理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教学、辅导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在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中,应注重教学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与原则的创新、教学形式与方式的创新、教学手段与评价的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创新环境,强化问题意识、诱发创新欲望,培养观察能力、打开创新窗口,展开想象翅膀、交给创新钥匙,开发差异资源、培育创新个性,完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思维,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勇当创新教

师[7](P104-112)。

2.灵活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实践环节少、方式单一,教材更新周期长,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意素养和创业能力。在“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课堂教学十分强调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灵活运用,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引向社会实践,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同时,还要将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教学体系,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入学教育、融入现有课程、单独开设新课、专题讲座等形式,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课程见习、综合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以实施。

3.开放性。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等院校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新型资源观。首先,应注重给学生提供广泛自由选择的机会,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充分发展。其次,应突破院系自身教学条件的限制,采取开放的办学方式,紧密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据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克服自己在师资力量、实习场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这要求高校认真探索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名副其实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学业导师或进校授课,并充分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各类创新创业计划(比赛)、旅游创意征集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三、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由多个要素、多个环节组成的系统,其构成可以表述为:一个核心、两种资源、三大基础、四大环节、五大要素。

(一)一个核心。以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为核心。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理念、目标与方式的综合集成,是“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应发挥全体教师创造性,集中专家智慧,在大胆设想、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符合“三创”导向、适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保障条件。

(二)两种资源。以校内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立足校内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办学资源,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依托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意素养、创业能力提供所需的教学与实践条件。

(三)三大基础。以教师和学生的理念、思维、能力为基础。其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是行动的基石,能力是行动的保证。在理念方面,必须摒弃传统陈旧、落后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在思维方面,必须摒除僵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强化独立思考和批判思考习惯。在能力方面,应注重观察、分析、创造、合作、沟通、表达能力的养成训练。只有教师和学生具备了与“三创”相适应的理念、思维方法与能力框架,理解其内涵和要求,认同其意义和价值,拥有其要求的素养和技能,“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付诸实践。这需要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进行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显然,这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系统的养成教育。

(四)四大环节。围绕“三创”人才培养方案,应借鉴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管理理念,重点抓好方案的论证与制订、实施与监督、考核与评价、修订与完善四个环节。在论证与制订阶段,应组织师生进行广泛、细致的市场调查,摸清各类旅游企业尤其是创意和管理类职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寻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就业空间,并在集思广益、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三创”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实施计划。在实施与监督阶段,应制订详细工作计划或专项行动计划,并发挥教学团队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教学督导、院系领导的作用,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在考核与评价阶段,以面向未来、寻找差距、明确问题为宗旨,对某一时段的方案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并视具体情况兑现奖惩政策。第四阶段主要是在上述环节的基础上,对原方案或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和提升。

(五)五大要素。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主体、客体、媒体、资源、制度(图2)。

1.主体。“主体”包括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要求年龄、专业、职称结构合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一定的涉旅从业经历、强烈的团队精神、突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三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方能更好地胜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创新等方面的任务。

图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五大要素示意图

2.客体。“客体”指的是学生,即图中的“可塑性学生群体”。他们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经培养后成为具有“三创”能力的旅游人才。“三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树立新型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媒体。“媒体”即“三创”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执行计划,其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手段。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具有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相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统一、个体认识社会化与社会认识个体化相统一四大特点[8](P3-8)。“三创”人才培养应立足这些基本特征,强化以创新、创意、创业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手段改革。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在“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教程设置应树立弹性、开放、创新的理念,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讲授与实践、必修与选修的关系,重视设置创新、创意、创业方面的课程,开设与“三创”相关的专题讲座,并注意在相关课程中进行渗透。例如,将“旅游创新管理”作为专业基础课,将“旅游规划”作为专业主干课,将“旅游策划”、“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研究基础”作为选修课,将“旅游创业训练”作为讲座,并尝试根据各院校实际开设“旅游新闻学”、“旅游广告设计”、“景区营销策划”、“旅游文学创作”及其他课程。此外,应加强创新型教材建设,推广旅游教育出版社“创新教学书系”,并组织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的一线教师编撰系列教材。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应力争形成基于“三创”理念的能力导向型教学方法体系。根据旅游课程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通用性教学方法,是“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常见的通用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实验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陶冶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小组讨论法)。其中应注意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法、探究法、问题法等旨在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理念,融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例如,根据过程模式理论和学习情境理论,实施模块化(Module)、活动化(Movement)、互动化(Mutualism)和结构化(Makeup)为框架的创新教学法[9];根据活动建构教学论,探索自主学习导向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导向型教学方式、情境体验导向型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导向型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度”、“开放度”、“新颖度”、“幸福度”[10](P203-211)。同时,还应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体验式教育、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研究性学习,创设体验式教学环境,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资源,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路径,重视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形式、形成操作能力是“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常见的实践环节少、时间过于集中、教师指导不及时、重形式不重实效等问题,“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整合运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努力形成课程见习、实践课程、社会实践、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每门课程都应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践、操作和练习环节,连接课内和课外,贯通教材理论知识和产业发展实际。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部分实践课程,直接在旅游企业、以学生为主体、依托企业资源、在教师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鼓励社会实践中结合专业选择主题,深入旅游景区、旅游地社区、旅游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实习可结合毕业论文、就业训练,在实习基地内完成[11]。为了实现实践目标,应制订实践教学(实习)大纲,完善实践教学指导与检查制度,安排相应的业务经费。

4.资源。“资源”指教学条件与支持资源,即示意图中的“多样性办学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才培养方式改革需要学校(院系)拥有相应的资源作为支撑,“三创”人才培养模式亦是如此。不同的是,“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对资源的要求更高。学校(院系)应积极申报各类教学平台,整合其他院校、旅游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为实施“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

5.制度。“制度”指方案实施办法、教学管理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即示意图中的“激励型制度体系”。“三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主体个性化、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方法科学化,这就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明确发展方向、降低管理成本,对于保证“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院系)应在已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以激励为主、奖惩结合的制度体系。

四、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策

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综合性突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要素综合发挥作用。例如,在教育部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建设中,笔者提出了“八个一”工程,体现了“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八个一”即一个创新教学团队、一套人才培养方案、一门创新课程、一个系列创业讲座、一个综合实践基地、一个旅游策划项目、一个科研训练项目、一个创业计划项目。通常而言,在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实践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运用各类平台。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中通常非师范类专业占据一定比重,教学技能欠缺;行业经验少,参与度差;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管理松散,团队建设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应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强化教学能力训练、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完善各类教研室活动,派遣教师去实习基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或挂职锻炼,外出参加会议、进修、培训、访学,设立创新奖鼓励教学创新,鼓励申报教学科研项目、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培育双师型教学队伍、创新教学团队。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周期性的动态过程。因此,应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调整,不断完善、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践(实训)大纲、综合实习方案、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案、考核与奖惩方案在内的方案体系。同时,还应考虑制订系列实施计划和专题行动计划,如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创意能力形成计划、创业能力培养计划。

(三)整合运用各类平台。为了应对“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一应积极申报各类教学质量工程,为实施“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寻找工作抓手,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或省级)创新教学团队、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或省级)精品教材;二应鼓励、组织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计划,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各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三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行的旅游创意征集活动,如“玩转杭州”大学生旅游创意攻略大赛、“武夷山优秀旅游创意”有奖征集活动、河南商丘旅游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云南保山首届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等。

五、结语

如何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一直是高等旅游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针对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基于“三创”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增强职业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诚然,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囿于篇幅,本文仅提出了高校旅游专业“三创”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命题,构建了研究框架,对其依据、内涵、特征、构成、对策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还有大量理论与操作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期待广大高等旅游教育工作者共同讨论,促进该模式从理论走向实践,进一步提升高等旅游教育质量。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刘振礼.创造性:旅游开发的灵魂[J].旅游学刊,1994,(4):40-43.

[3]初晓恒,吕宛青.我国旅游产品文化挖掘与传递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罗明义.旅游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建宏.旅游专业创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N].中国旅游报,2012-11-07,(6).

[6]王万山.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构建研究[A].王万山,彭清宁,黄建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7]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孙 杰,张济荣.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与探索[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9]董观志.创新旅游管理教学法的关键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10):281-282.

[10]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11]李庆雷,易 琳,李 伟.高等旅游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5):64-67.

猜你喜欢

三创旅游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旅游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