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生态教育理念 打造和谐育人校园
2014-08-04黎金涛
黎金涛
【摘要】 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有机的统一体。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以生态学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为指导,把教育置于生态系统中,开展生态教育,营建一个文化多元共融、师生齐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有机整体,对解决当前教育生态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教育;学校管理;学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19-0052-03
一、生态是学校教育新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和谐的成长,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校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出现各种形式的不衔接。如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不衔接;教育目标与学生主体需求的不衔接;教育培养人才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不衔接等等。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课程、教学以及师资等教育要素的共性化、单一化,造成了学生个性缺失和创造精神的丧失。学校教育是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实现自身的转型优质发展。
生态就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机理,确定生态教育理念,探索教育新生态,形成一个相互共容、共同生长的互利、平衡、发展的新生态环境,使人尽其才,人人成才,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多样性的合格人才。这是坑梓中心小学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
二、生态教育的内涵注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界一个有机的系统,物种多样,同生共长,各显其用,具有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属性,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相融性、主体性、个性化等特点。
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有机的统一体。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的。以生态学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为指导,把教育置于生态系统中,开展生态教育,营建一个文化多元共融、师生齐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教育有机整体,对解决当前教育生态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教育以构建教育环境的协调、平衡和探讨关键因子的作用与机理为主要任务,重视整体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受教育者培养兴趣、挖掘潜能,发展个性,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促进人的终身幸福生活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有重要价值。
生态教育提倡“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教育价值观,尊重人的差异性和兴趣、潜能,提倡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回归教育的本位功能。生态教育视学生为教育生态链的中心结点,以多样性、个性化、系统化、开放性、体验性为基本原则建立大课程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生态系统”。 基于自身的起点和基础,诸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既关注可测量可评价的教育质量,也关注非目的教育质量。
三、生态教育理念的新践行
1. 建设学校生态教育文化。学校落实新生态教育思想,改善教育生态环境,首要是要建设新生态文化。学校生态文化是直观的校容校貌,核心还是学校内在的精神和氛围。实施新生态教育最关键的是对学校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的重新选择和坚守。为此,我们提出学校发展愿景是“美丽花园、健康乐园、书香校园和成功学园”。新生态教育培养人的目标是“朝阳气息、君子风范”。新生态教育使命是“促师生共长,铸美好未来”。我们相信,建设以“五园”为中心的新生态文化能促进教育生态的平衡,促进教育新环境的整体美好。这是拒绝功利,反对庸俗,崇尚自然,遵循规律,指向未来的学校文化。它使校园充满自然、温暖、激励和成功感的氛围,并影响、陶冶出积极向上,君子风尚的健康人格,让每一个人生活和学习感觉身心更加愉悦,更加和谐。
2. 完善学校生态管理机制。生态性学校管理以生态整体论、系统论观点建立起生态性学校管理观,确立学校和谐、可持续、具动态性的管理目标,重塑学校内部管理,处理好人、事、财物、信的系统关系,实现管理高效、运转有序;打造新型人际关系(家校、师生、师师),改善人文生态环境。 尊重教师的差异性,相信人人有合适的位置和潜在的价值,探索教师生态化评价,以群体多样性、群体动力等观点,高度关注教师的竞争与利群行为、合作关系、平等作用、权威作用,共生共栖等。建立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减少制度的规范、约束,以激励、引领、和谐为制度的核心。应用教育管理节律,保证教育教学安排张弛有度,让教师有适度的教育闲暇,自由成长。
3. 优化生态教育课堂模式。课堂是集中体现新生态思想的主要阵地。我们提出“生态型课堂”目标,把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关注学生群体,关注课堂人际环境、物理环境,关注知识与能力,也积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尊重学生主体位置,针对学生多种层次特点,注重教学系统内和谐、统一,使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目标的发展,使课堂逐步呈现氛围愉悦和谐、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条理清晰、课堂结构明了等。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使精讲多练、当堂作业、目标与非目标、分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形式和方法落实在每一堂课。
4. 探索生态教育德育规律。生态德育成长的学生,教育者以欣赏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能在不同范畴、不同领域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形成“朝阳气息和君子风范”的积极心态,宽让、谦和、大气感恩的特质。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坚持班主任培训和名班主任建设工作,使欣赏生态成为教师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为。抓好德育常规工作,组织各类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和谐师生关系的倡导和研究,积极构建家校和谐关系,主动加强与社会、家庭联系。研究生态型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培植独特的班级生态文化,重视班级文化和环境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和熏陶。
5. 探索新生态校本课程体系。新生态课程以课程内容的鲜活性,呈现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方式的自主性,实施过程的活动体验性,教学实施多元化,课程资源广泛性、开放性,为新生态校本课程的主要原则。依据这原则,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开发了《七彩校园》 《方寸知天地》等知识鲜活、贴近生活特点的教材,也开发了深入社会参观、体验的活动课程,如组织学生参加区域水污染、处理研究课题;与残疾学校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学校更是成立了40多个社团,供学生自由、自主选择兴趣、特长的培养。
6. 建立新生态教育评价。生态的教育评价,必定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多元的、联动的。在生态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以“欣赏激励”为主的多维度、正向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分班级集体及学生个人两类,评价主体涵盖社会、家庭、教师、同学,也可以是自我评价。班级集体以星级文明班为主,每个班级通过参与校内外各类体验实践和教育活动,发展班级特色,形成班级特点;学生则通过获得各方面的正向评价,累积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个体。
7. 建设新生态物质环境。生态型的物质环境,具体独特的自然影响力和教育意义。注重校园布局中整体构建,使教学区充满人文色彩,让生活区更加温馨自然,让运动区充满生机与活力。充分挖掘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从命名、外观、色调、墙体装饰等都注入和谐、成长的生态理念,成为学生成长的校本活教材。让每一角落都会说话,让每块墙体都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面镜子;让文化宣传进一步主题化、系列化,让师生成长在一个微型的大世界中。树立校园即生物园的大生态观,把所有的绿地纳入生物园规划范畴,使整个校园按使用功能分别成为森林区、观赏区、休闲区、实践区,增加雕塑小品和动物模型,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并发挥教育功能。
四、探索新生态教育的成效
以“生态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特色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整体性发展,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新区办学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学校,彰显了生态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示范作用逐渐彰显。击剑、足球项目被列为深圳体育传统学校项目,击剑队夺得多项全国、省港澳地区冠军,2人被评定为国家一级运动员;1人入选国家田径青年队。学校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实践培训基地,为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大会(深圳)数字故事制作展播单位。生态教育为坑梓中心小学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活力,未来愿景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