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课堂”的构建初探

2014-08-04韩方廷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韩方廷

【摘要】 本文从能力课堂的界定,能力课堂的基本模式、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创新六个方面,阐述了能力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能力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19-0082-03

认同这样一个故事:如果能使一个死去100年的人复活,将惊讶地看到,现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取代打字机的是电脑,取代牛车、马车的是汽车,取代手摇电话的是卫星通信和光缆传播,……只有一个场合,与100年前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是学校和教室。学生照样在教室里静静地听课,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

这个故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建国以来,我们已进行了八次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于1996年拉开帷幕,这一轮的教改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含义,一个含义是“课程改革”;另一个含义是“课堂教学改革”,为了实施新课程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课改”落实到学校和教师层面关键是“改课”。新教改的推进虽然将近二十年,然而我们的大多数课堂,仍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要特征,并突出表现为 “八多八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新课程标准》 (2011版)实施以来,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说,学比不学要好,勤学比被学、逼学要好,乐学比勤学更要好。对于教师来说,学比教更重要、学会比教会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为了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改变课堂教学“八多八少”的现状,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流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能力课堂”的界定

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能授人以渔,变外因为内因,让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到、学会直至会学,从而构建能力课堂。

能力课堂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精心组织、策划并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语言表达、多向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未知知识或论证新知的能力为主,最终顺利达成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能力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能力课堂对教育者的能力,如渊博的专业知识、灵活的主持应变能力、话题引导能力、课堂进程的控制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力课堂的构建,要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低效能,解决传统教学“学生不愿听、教师讲得累”的问题,解决课时紧张与课堂低效的问题,解决知识与能力脱节的问题。依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达到自主互动课堂的有效乃至高效。

能力课堂的建设,既注重基本模式,又注重学科特点;既注重创新,又尊重传统;既注重合作学习,又注重个体学习;最终达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创造快乐感受,使学生在智慧与快乐中幸福成长。

二、能力课堂的基本模式

1.核心理念。

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2.关键要素。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自主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线。

3.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拓展,我的收获。

4.教师活动。

研发导学案,创设情境,点拔拓展,评价、赏识和调整。

5.学生活动。

预习(自学),合作(对学与组内群学),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反馈(内化与评价)。

本模式的重点是落实三个环节:一是强化预习。做好预习是课堂上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突出合作。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关键在于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三是科学训练。作业题目要精选,难易适中,总量控制。突破两大难题:学生自学(预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抓住一个关键: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本模式应用的注意点:

第一,一堂课可以只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也可以是几个步骤或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还可以是知识学习过程的几个循环。课型划分应当依据课堂学习内容的分类而采用不同的课堂流程来划分。

第二,课堂流程的设计决定导学案的环节设计,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当先有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分析,然后确定课堂流程,最后确定导学案的环节设计编写导学案。

第三,教师要明确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评价方法,使时时有评价、事事有评价,各种评价方法如行为习惯的评价、课堂学习的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家校互动的评价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能力课堂”的学生观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出发点是,我们不讲学生不会,所以一定要从头讲起,讲深讲透。殊不知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储备,已经有了内存。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这样可以利用“七分熟”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接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他们的起点非零,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而且这种潜能、天性、本能的存在,对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形成必备的能力和品德来说,不仅是足够的,而且是足以超越的。

所以,构建能力课堂,可以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来获得。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是学生自己,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教育的天职,就在于成全、调动和发挥这种本能,而非压抑与漠视。

四、“能力课堂”的教师观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当然也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而是处于辅助性地位。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桶水”。我们的能力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像牧者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他们吃饱;风暴来了,我们带他们找地方躲避;狼来了,我们要事先有所警惕……等等。

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五、“能力课堂”的教学观

能力课堂的教学观是“教”向“学”转,“学”向“教”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们无限制地占用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们便会失去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学生,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生们就会置身事外,就不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对所有问题都强调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出现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的观点,学生们便不敢再去思考,最终便成为学习的旁观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展示孩子信息储存的地方,是展示孩子学习成果和思考的地方。要把“教室”变成“学室”,使得课堂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使学生成为同伴的教师,也就是“学”向“教”变。

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他们都愿意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只要他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就有可能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做事;在于引导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而不是尽情地表演,不是一味地灌输。要知道知识不是东西,教学也不是传递东西,知识要靠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后自己独立完成建构起来。

六、“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范围,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每一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

能力课堂的构建,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绝不是意味着用一种教学方式代替另一种教学方式。不是要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也就是讲授式教学方式)。课程改革并不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新课程强调变革学习方式,但接受学习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应该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来要求。作为一个教师,表达不清晰,学生听不懂,那还有什么资格站在讲台上?

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责任、需要勇气、需要付出、需要坚持。

总之,只要我们“坚守教育信仰,坚持教学实践”,就能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孩子们就会在智慧与快乐中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