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筝主要流派看传统文化的继承

2014-08-02王言

艺术评鉴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继承流派古筝

王言

摘要:古筝作为一种民族乐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在不同艺术流派的潜心发掘下,古筝演奏技术日趋发展和完善,不断增加新的曲谱,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依据我国古筝乐曲的创作现状,分析古筝文化成果继承的重要性,希望对古筝文化继承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古筝 流派 继承

一、古筝的流派的文化背景

(一)古筝流派的风格特征

古筝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和积累,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主要分为北派和南派。北派又分为河南派和山东派,南派分为潮州派、客家派以及浙江派。各个流派所处的风土文化不同,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在各自筝曲传承过程中形成鲜明的印记。古筝流派所创作的筝曲与所处的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所以“陕西派筝曲沙哑、高亢、激昂而悲壮”、 “浙江派筝曲恬静、淡雅而舒缓”。陕西派代表曲目《秦桑曲》(周延甲)以4音略偏高和7音略偏低,表达如泣如诉、婉约酸楚而悲凄的风格,浙江派《高山流水》(曹东扶)体现“柳暗花明,风花雪月”的人文情怀。

(二)古筝传统曲目的内涵表现

传统曲目的继承是古筝流派发展的根基,其自身内涵的真实再现是古筝演奏者所追求的目的。“音”是演奏者通过长摇、快四点及双食点等技巧表现出筝乐,追求“外不应于器”;“乐”是演奏者内心世界、思想情感通过演奏表现出来,并唤起欣赏者共鸣的声响。追求“内不得于心”。

自“先秦”以来,筝乐以内心情感表达为根基,通过音响反映时代生活。筝乐演奏是演奏者将内心世界与欣赏者交流的一种方式,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演奏者忽视筝乐的内涵,而注重演奏技巧的修炼,难以与欣赏者在情感方面进行交流。因此,演奏者要充分了解筝乐创作的流派背景,追根溯源发现筝乐的内涵。筝乐内涵的把握就是曲目中人格的把握,将其与自身人格相互交融和沉淀,实现筝曲中“音”和“乐”的完美演奏。

二、古筝流派时代传承的意境

(一)古筝传统流派的时代传承

现代筝乐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50年代时期和60年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筝乐从民间走向高校,为筝乐流派继承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代表人物为曹东扶(南派)、乔金文(河南派)、赵玉斋(山东派)、王巽之(浙江派)以及周延甲(陕西派)等,代表作为《高山流水》、《汉江韵》、《庆丰年》、《战台风》和《秦桑曲》。20世纪60年代,经过正规培养的各流派的筝乐人才,全面、系统地掌握各个流派的风格,曲目特征在筝乐演奏过程中得到印证,筝乐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增强。随着筝乐文化在全国的兴起,依据现代筝乐教育手段,筝乐爱好者的数量与日俱增,并在全国掀起筝乐学习的热潮。虽然筝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筝乐流派在传承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二)筝乐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筝乐艺术特征根植于传统曲目中,通过独特的演奏技巧,表现出乐曲中浓郁的音韵。目前,很多筝乐曲目通过现代表现手法来演奏,其中现代表现手法是以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的改良。现代表现手法的出现是新一代筝乐演奏家对“纳古法于创新之中”的追求,并“陶铸万象”,最终“卓然一派”。曹东扶在河南派左手滑音和大颤技巧的基础上,发明出划弦(急速)、密摇(劈及)等手法,并创作出了《闹兀宵》曲目。王巽之利用“快速扫摇”与“左手压弦”的结合法,创作了《雪山春晓》。现代表现手法创作的筝乐作品,丰富了古筝音乐文化的内容。

随着高校筝乐教学的普及和发展,很多筝乐教师出现重技巧轻内涵的现象,将双手流利演奏筝乐作为衡量表现水平的硬性标准。在演奏音韵味比较浓的筝乐时,仅仅依靠右手职弹和左手司按的技巧是不够的。目前,高校古筝教学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和实践教育,筝乐学习者对筝乐知识只是泛泛接受,不能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很多筝乐学习者只关注古筝等级考试,追求演奏技巧的速出,不能深入地理解筝曲的内涵,压缩了传统筝曲的生存空间。

三、古筝传统流派的发展方向

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不断改良,传统筝乐演奏技法对各个流派风格的继承发挥着明显的优势。筝乐传统流派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以此保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一)注重传统古筝文化的传承

传统筝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创作而成的,是筝乐存在价值的基础。高校教师需要转变思想,实现从重视演奏技能向重视文化内涵方向转变。古筝乐曲内涵的传承是古筝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古筝各个流派文化风貌保持的前提。传统筝乐传承的本质是文化内涵,决定了各个流派风格的延续。传统筝乐一旦缺乏文化内涵,就成为一首“失去灵魂的乐音”。现代社会人们的追求更加的浮华,给古筝艺术增加了美丽的外衣,使其失去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将古筝文化传承当成己任,重视古筝文化的内涵。

(二)注重传统古筝文化的“音韵”

传统古筝的本质就是内涵,即筝乐的“音韵”。各个流派风格的特征就是“以韵补声”,这是各个流派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出来的技巧和特点。传统古筝的灵魂就是“音韵”,这也是古筝与其他乐器不同之处。古筝中的“音韵”需要回归到当时的创作背景,才能充分领悟其中的内涵,这是古筝文化的精髓。古筝中的“音韵”需要演奏者多年的体会,更是“拈花一笑”的“人生哲理”。

古筝音乐自春秋战国以来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通过人类的不断迁徙得到广泛流传。古筝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继承和发展,形成9大流派的音乐艺术。随着古筝艺术家的不断增加,其创作手法得到不断创新,并出现很多脍炙人口的曲目。古筝各个流派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不断完善和改变传统曲目,使得古筝乐曲成为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因此,古筝艺术在继承传统乐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元素,展示出自身的独特魅力了。

参考文献:

[1]云茜.浅谈古筝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1,(16).

[2]陈满欣.论古筝演奏的继承与创新——谈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J].新世纪剧坛,2011,(01).

猜你喜欢

继承流派古筝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第一次弹古筝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古筝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