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作品《秋水长天》的创作风格

2014-08-02李韬

艺术评鉴 2014年12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创作风格分析

李韬

摘要:作为当代民族声乐的典范之作,《秋水长天》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极强,该作品歌词深刻典雅、古香古韵,同时又具有和谐优美的曲调。《秋水长天》将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完美的体现,能够贯穿古今,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关键词:《秋水长天》 声乐作品 创作风格 分析

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音乐无论是在演唱,还是在创作风格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格局,开始陆续涌现出大量题材各异、风格新颖的民族音乐作品。而民族声乐作品通过与现代作曲创作手法的结合,基于民族文化的背景,与当代艺术审美相贴近的方式,以及拥有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追捧和喜爱。本文以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秋水长天》为例进行了论述。《秋水长天》的创作蓝本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纪行诗《使至塞上》,其词语恢弘大气,对一幅苍茫的花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了描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歌曲中热血男儿望断归路的思乡之情和镇守边关的忠肝义胆。对这首民族声乐作品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无论是声乐技术,还是文化艺术,都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面上。本文重点对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

一、典雅古朴、寓情于景的歌词创作

词作家在创作《秋水长天》的歌词时,首先对于人们所耳熟能详的古诗名句进行了大量借鉴。如“对月无眠”“大漠孤烟”、“西风古道”、“秋水长天”等等,然后利用现代性,创新和改编了这些名句,统一了歌词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相符。尽管经过编排后,只有八句的歌词总长度,但却对丰满的艺术形象进行了展示,所具有的艺术性也极高,给听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可谓是无限广阔。

歌词由前后两部分组成了主体结构。排比句是前部分的主要特色,对主人公对故乡的殷切希望进行了描绘。词作家在句子内部,采用了“四加十”的字句结构,并且是层层递进,并极力铺陈,为不断升华的、呈螺旋上升的情感展开做好了风格铺垫。“西出阳关,谁来为我撩拨一首心弦”是这首歌的开始,然后通过一系列富有古典风格的意向,如“古道”、“西风”“游子”和“月亮”等,对那种思乡情切、哀伤凄婉的的真挚情感进行了描述和传达。词作家在前半部分中,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进行了借鉴。对阔别家乡之后,主人无限孤独和凄楚的情绪进行了诠释。而后“西风古道,回首一泓秋水长天”一句,又对《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进行借鉴。对主人漂泊羁旅的悲凉和无奈进行了传达。这些词句极富诗性美,似乎是娓娓道来,同时又具有现代语言的通俗和直白,深刻的诠释了被刻画对象的的情感。词作家在作品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两句“七加五”和“六加七”的句子形式,对塞北大漠的苍茫景象进行了展示。同时对主人公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热血情怀进行了抒发,精准的表达了整首曲目的精神。

从总体上分析,《秋水长天》在歌词创作上,将古典文学古板框架进行突破的同时,对当中的诗性元素进行了吸收,并将边疆场面的气势磅礴和苍茫的意境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对爱国思乡的永恒主题进行了完美的传达。

二、时尚新颖、立足传统的作曲技法

《秋水长天》在作曲上,在搭配电音和管弦和声、设定音色及运用织体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单三体曲式结构是全曲的特征,开篇是胡杨伴奏,极富民族特色,并将女生哼唱缓缓加入,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主体曲式分为两个部分,既A和B。A部分具有明显的抒情特质,有着悠扬而细致的曲调,对那种舒缓和缠绵的思乡情怀进行了传达。而乐曲旋律到了A乐段即将结束之际,开始逐渐变宽。而降B高音不断上升的逐渐形成小高潮,层层递进了情感的传达。B乐段则具有有力激昂的风格,曲作家采用的曲式写作方式,和进行曲相类似,通过男声伴唱的加入,对战事的激烈感进行了描绘。曲作家在节奏编排上,所采用的是一种紧拉慢唱的方式,将悠长的长腔同有力的节拍交织,对一种紧迫感进行了突出,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震撼人心的。在A、B乐段旋律,变化音多次出现。调性色彩的对比和反差也极为显著。对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了丰富,同时铺垫了再现部的到来。

从配器角度进行分析,曲作家对现代电子乐的配器手法和西方管弦交响乐进行了大胆的吸收,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具有显著的和声效果和节奏感。此外,在综合混声的基础上,为了使作品的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曲作家还采用了竹笛、胡琴、琵琶等民族乐器,古典器乐的若隐若现和电子声的清晰有力,及管弦交响的激越辉煌交织在一起,对人们的视觉器官进行着冲击。形成了一种跨界的、全新的民族音乐风格。

从总体上分析,《秋水长天》巧妙的结合了演奏技术、西方音乐作曲手法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其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极其鲜明,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弘扬,令人耳目一新。

三、结语

《秋水长天》是我国当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其精湛的作曲技法和典雅古朴的文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这首民族声乐作品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无论是声乐技术,还是文化艺术,都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面上.在21世纪,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我们应对更多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行创作,让民族音乐永远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为民族音乐的教学夯实基础,进而促进民族声乐艺术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庆勋.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经典之作——黄自声乐作品《思乡》解析[J].音乐创作,2012,(08).

[2]梁岷冬.王志信的艺术歌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与演唱诠释[J].音乐创作,2010,(03).

[3]皮晓彩.论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中国音乐,2005,(03).

[4]张书彬.略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个性体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5]陈绚.简论音乐家马可的声乐作品创作特点[J].文教资料,2010,(23).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创作风格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罗奇伯格的创作风格探析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