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曲音乐及梆子戏唱腔调式运用
2014-08-02何雨虹
何雨虹
摘要:本文就戏曲音乐及梆子戏唱腔中调性调式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借此文内容能为梆子戏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份借鉴建议。
关键词:戏曲音乐 唱腔音乐 调式交替 调协式调性 主要手法
在我国,梆子戏可以说是仅次于京剧的地方声腔,其规模非常宏大。梆子这一声腔体系中蕴含了众多剧种,例如说:豫剧、秦腔、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等。而戏曲音乐则是剧种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标志,更是剧种鲜明特色的展现。梆子腔中蕴含了武场锣鼓音乐、唱腔音乐以及曲牌音乐这三个部分,而其常用的板式则有八种:散板滚板、原版、快流水、流水、慢板、倒板以及紧打慢唱。梆子戏中,唱腔音乐的旋律更是多彩多样,无论是板式构造亦或是调式运用,都为其艺术旋律增添了颇多光彩。本文便基于梆子腔的调式调性以及唱腔音乐中所使用的调式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梆子戏唱腔中所使用的调式调性阐述
在梆子戏的唱腔当中,通常所使用的调式共有三种:其一,变宫(7)与带变徽(#4)所组成的七声bB徽调式。该调式的音乐阶为:1=bE:567123#45,在音乐理论之中,将该调式简称为“雅乐调式”。在这种调式当中,除了主单音阶“5”与原单音阶“2”会频繁出现,显示其音阶自身的核心作用以外,七级间音乐“#4”与三级音阶“7”也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风格特点。“雅乐调式”惯常都会使用于欢快明亮、情绪激昂的戏曲唱腔之中;其二,带清角(4)与变宫(7)共同组成的气声bE宫殿式。该调式的音阶为:1=bE12345671,在音乐理论中将该调式称之为“清乐调式”。在该调式中,主音阶“1”与原音阶“5”会起到主要作用,而偏音阶“4”与“7”则是起到修饰作用。变徽“#4”在该种调式中也会出现,但一般起到的作用则是转调或点缀。“清乐调式”一般会使用于情绪比较低沉、暗淡、缓和、抒情的戏曲唱段之中;其三,宫徽混合调式。这种调式所运用的特点为:唱腔的上句完全在宫殿式上铺展开来,而下句则是在徽调式之上进行并且结束。一般来说,这种调式在流水板中非常常见。
在梆子戏的唱腔当中,不论是哪一种板式,在结构上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均由一个对偶的上下句来增产出一个最基本的乐段。并且是每段之间均有衔接,从而组成唱段。这种形式在音乐理论上将其称之为“乐段聚集”。
以上调式均在调性(此处指调高)上依照需求,例如说:演员自身的嗓音条件、戏曲唱腔旋律中所使用的音域范畴、男女唱腔之间的差异、真假声的应用与转换等情况内容适当的调整调性的高低。比如:徽调式可以在A调与B调之间,而宫调式则可以在D调与F调之间进行微调。除此之外,也会经常使用bA、bB的宫式bE、F徽的所谓反调作用进行调性对比使用。
不论是徽调式亦或者宫调式,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明亮有力。当然,这种特点和梆子戏高亢豪放的唱腔是密不可分的。
二、戏曲音乐中调式手法的运用阐述
在戏曲音乐的唱腔当中,其叙事性或抒情性的大段唱腔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主角在戏曲中的核心唱段规模更是很大。一般来说,十余分钟的唱段非常正常。那么,在规模如此宏大的长短当中,想要避免唱腔单调平伏,促使其具有充分的新鲜感,便应当注重情绪的渲染,将其情绪逐渐推上高潮,使其更加具有层次和完整性。那么如何运用调式手法将其进行完整的把握呢?那么除了使用速度、板式以及力度等变化以外,在梆子戏中也时常会使用调式调性的对比来体现。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以下三种:其一,调式的转换。一般来说调式转换这种方式通常是为了适应戏曲中的唱词要变现出的内涵以及戏曲唱腔的发展层次需求而运用在相同板式之间的一种展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来表现出同前段唱腔之间的差别对比。这种方式便是利用新的情绪或者音乐形象来展现出戏曲唱腔中层次的发展需求。例如说,唱腔的前部分为宫调式,而后部分则是徽调式或者反宫调式,那么这种手法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不同的力度变化、速度变化以及板式变化综合使用;其二,调式交替。在相同的唱段内,运用徽调式与宫调式两种乐段相互交替出现,促使唱段与唱段之间不停产生色彩之间的对比。该种对比手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调式交替转换时应当保持音调旋律的自然流畅,避免产生不自然或者生硬的感觉;其三,离调。这种音调指的便是在短暂的离开本调式以后,随机又返回到本调内的惯常使用手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梆子戏其板式与腔调是由历年历代的梆子戏艺术家传承下来的,其中饱含着无数艺术的沉淀与积累。这些年来,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梆子戏也逐渐形成了专属于它的地方特色,更为多彩多姿。本文通过阐述了梆子戏唱腔音乐中调式调性与唱腔音乐的关系及发展前景,对调式调性手法的运用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借助这些内容,可以推动我国传统戏曲的可持续发展,让新一代的年轻人,认识传统戏曲文化,并可以将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培华.梆子戏中伴奏与唱腔的关系[J].剧影月报,2008,(06).
[2]王九筛,武兆鹏.北路梆子唱腔音乐旋律发展的主要手法初探[J].戏曲艺术,2008,(02).
[3]邓小秋.京剧与梆子[J].当代戏剧,2007,(04).
[4]吴敢,董瑞华.徐州梆子剧种特征论略(一)[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张臣明.梆子戏的演与声腔[J].剧影月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