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学校体育及其整体设计研究*
2014-08-02蔡清顺袁斯琴毛海涛
蔡清顺 袁斯琴 毛海涛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学校体育及其整体设计研究*
蔡清顺1袁斯琴2毛海涛1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重要支柱的学校体育应建立与之适应的现代化学校体育体系。文章针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弊政,提出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学校体育体系及其整体设计,以助现代化学校体育强学生体质一臂之力。
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整体设计;学生体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构成要素如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分化重组、递升跃迁的社会转型期[1],也处于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时期。受其影响和制约,我国学校体育也正处于分化重组、递升跃迁的“人的现代化”转型期,各种社会现象、行为和价值观都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产生各种映射,学校体育构成要素如体育价值、体育意识和体育态度等也进行着分化重组、融合跃升的转型。而这种转型的结果在社会的表象为“学生体质水平持续25年下降”。“少年强则国强”, 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受到党和国家、 国民的高度关注。转型期的学校体育在负面的体质问题面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进行反思。为此, 本文从人的现代化角度来反思当前处于转型期的学校体育, 以期能化解当前学校体育危机, 增强学生体质。
一、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学校体育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动力[2],人的健康水平是国家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人的创新素质是国家民族生命力衡量标准之一。因此,人的现代化的健康观和创新观是现代化学校体育的核心任务。现代化的学校体育应根据学科本质,着眼于现代化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需要,立足于人的现代化,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现代化创新素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现代化的学校体育目的体系
人的现代化健康和创新素质是国家和未来的需要。我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法》规定“增强人民体质,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完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目标,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号)提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由此可见,学生健康以及创新素质已不再是人个体的需要,同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培育具有人的现代化的健康和创新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结合学科本质,其具体体现在:(1)学校体育是国家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学校体育;(2)掌握人类体育文明;(3)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4)注重学生责任、创新、合作与竞争、实践等创新能力培养;(5)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6)培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全面发展人才。这些规定,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对未来主人现代化的健康和创新素质提出的要求,是通过学校体育实践来完成的目的任务。
(二)现代化的学校体育文化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校体育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实现人的培养目的的教育活动[4],其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经过社会历史选择和现实社会选择的人类积累的体育文化,并使其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精神财富,形成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生命力、生存力、生活力,实现人们体育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最终促进人的精神与体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因此,我国学校体育内容体系应是基于国家和人现代化需要的全面的体育文化体系,具体包括:
1.现代体育、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3]各种体育运动形式(运动项目如篮球、马拉松跑等)都是经过特定的历史的选择,并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深深植根于人们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类体育文明:现代体育文明和民族、民间体育文明两部分。学校体育现代化应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科学处理民族、民间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关系,既传播现代体育文明,又光大民族体育、民间体育,并使体育回归到社会中去。作为现代化的人,应在享受现代体育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民族和民间的宝贵体育遗产。
2.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文化。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5](P43)。这就意味着教育和生活有着本质联系。健康的身体,是人一切的载体。体育是使学生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同时,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确保学生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校体育是一种人类自身生命、生存和生活经验传承的过程[6],是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进行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生命活力、生存张力、生活合力和国家国力。生命体育,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磨砺生命,促使其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生命张力,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生存体育,使学生掌握生存体育的基本知识,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获取生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提升生存张力。生活体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懂得体育对生活的意义,了解生活常识,获得生活体验,掌握个人生活与家庭、民族和国家幸福生活的关系,高质量享受生活,提升生活合力。由此可见,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是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健康观的主要内容。
3.国防体育文化。国防体育是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的国家最高形式,是在国防情境下向学生传授满足现代国防需要的基本体能、技能和意志,使每个学生具有现代和传统的国防意识的高级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随时随地保家卫国,提升国家国力。国家兴亡,我辈有责。未来的公民必须承担守土卫国的重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才能一去不复返。这也是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必需内容,是科学体育健康观和创造观的基础。
现代社会需要未来公民既能参与现代体育、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和实践,又具备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生存、保全技能,同时也具备现代国防的基本技能和实践。由此可见,现代化学校体育文化内容体系,包括现代体育,民族、民间体育,生命、生存、生活体育和国防体育等三个维度的体育文化,通过系统的体育文化实践,最终实现个人和国家需要的体育健康和创新目标,促进学生个体全面现代化。
(三)现代化的学校体育专业化发展与管理体系
就当前学校体育而言,学校体育专业化发展和管理应厘清以下三个问题。
1.学校体育地位再认识问题。大量实践和历史表明,体育课程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可上可不上的副课”的简单课程层面的课程,而是教育的支柱,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下关系国民健康和生活,是“强国保种”的课程。换句话讲,人的智力层面有高低,但身体素质不应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因为国家需要健康的不同层面的人材,共同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因此,学校体育应是学校教育的首要课程,不应不重视。
2.学校体育执行态度再认识问题。当前学校之所以处于“学生体质下降”的风口浪尖,其主要原因有不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放任和许可体育课程质和量打折扣,对学生体质评价和考核进行人为干预和调节,县(市)中考体育测试的不严谨不科学,不执行学生毕业和评优体育条款等。这也是造成当前体质危机的根源。体育和智育、德育、美育对学生和国家同样重要,学校必须忠实执行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按质按量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建设完善的校园体育文化、足额核算体育教师课外体育工作量、加强体育教师教育质量的督导等。如果学校将体育和智育“似有若无”地对立,国家法律法规、学生体质等都会成为空谈和笑谈。
3.学校体育课程执行体系再认识问题。当前,我国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给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课程权。但“先前认为教学大纲一统过死,不适合学校教学实际;而目前那种认为一师一本就是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精髓,则更是错误的理解”[7]。大量的调查实践表明,在当前体育课程标准和课程管理体系下,体育课程系统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很差,低水平重复普遍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县(市)域学校体育缺乏专业化发展和专业化管理。以校为单元,教师“自主”教学的松散自由管理体系完全不能胜任学校体育现代化的管理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规律,经验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课程普遍存在,但能系统把握教育的国家需要、社会未来发展需要、学科本质、学习本质以及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学校体育的规律和课程定位,能组织本县(市)域内学校体育系统性、连续性、地方性的研究型专家教师较少,且缺乏专家团队。
因此,建立县(市)域现代化学校体育专业化发展管理与研究团队,垂直、系统协调本县(市)域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和发展,确保国家有关法规的忠实执行,是学校体育系统、实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四)体育教师的现代化
体育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归根结底是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师不尊重自己的体育教学阵地造成的。这种狭隘的体育教师观不符合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需要。体育教师是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社会成员[5](P43)。和其他学科教育不同,体育教师肩负着对特定时期的人(学生)施加可传承但不可传递的,需自身实践并获得的物化和非物化体育效果的影响,该影响具有不可传递性[8],其综合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体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兴盛和民族存亡。党的十八大“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体育教师则应树立现代体育教师观,站在为国家服务的理念上,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幸福理念,忠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顶住各种压力,敬业爱岗,身体力行,遵循学校体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认真教授学生掌握各种现代体育、民族和民间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生命、生存、生活和国防体育知识和技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活力、合力和张力,最终实现学校体育培养健康、创新的现代人的目的。
二、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学校体育整体设计
由以上分析可知,学校体育需从人的现代化层面来整体设计,尽快摆脱当前“体育竞技系统论—学生体育唯目的和学习方法论”的冲突或融合的学校体育争论与实践怪圈,尽快确立促进并形成现代化学校体育体系(见图1)。
(一)突出人的现代化的目的体系
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培养人,使人更聪明。学校体育本质的目的就是使人更具有活力:身体好,人的自由度就更大,创造力就更大;社会现代化越全面,人的创造和创新力也越大。国防知识和技能好,每个人保家卫国的现代国防意识就高。因此,学校体育现代化必须明确其国家核心目标和任务,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活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
(二)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体系
“现代体育—民族、民间体育—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国防体育”涵盖了人类社会体育文化的完整体系[6],这对系统掌握人类体育精髓,提升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活力、合力和张力,提升国防实力,最终实现体育培养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突出专业化发展管理与研究的现代化体育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县(市)域是全面教育的单元,既涵盖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又能考虑到文化和地域的差别。学校体育应以县(市)域为执行和管理单元,设立专门的学校体育专业发展组织管理和研究中心,系统主导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学校体育事宜。其通常包括管理主导和计划主导两种方式:管理主导体系主要是指在本域内协调学校体育要素,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管理、体育考核评价、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等进行系统主导。计划主导体系是在通盘考虑本县域实际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体育教学计划主导的管理。计划体系包括课程教学、课外体育锻炼、校园体育文化、运动竞赛等教学环节的学段(或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等。这一举措,对确定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体育等应有的地位和权益、责任与义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破解阳光体育不阳光、体质教育不体质、体育教师迷茫怠教的“迷局”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学校体育整体体系结构示意图
(四)建立三级考核主导的现代化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学生需要减负,但不能减少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在各种措施下都未能“痊愈”,其关键是考核。诚然,学校体育上升到省考、国考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大讳言,但在国家青少年体质的国家利益上,必需建立国家(省)、县(市)域和学校三级考核体系才是破解当前体育困境的法宝。
国家(省)考核,应简单,可操作性强,对基层教学导向清晰,且能综合反映青少年学生体质的评价体系。目前,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弊端和不足,实验室手段(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根本不能忠实反映学生体质状况。为此,有必要重新设计考核体系,本人强烈建议改良军事500米障碍[9],设立不同层级目标的互助协作400米障碍跑(具体依据尚需进一步研究)作为全国统一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跑、跳、攀爬跳跃,既考查学生各项素质,又考查学生的心理品质。至于危险性,全过程都是可控的危险,再说这也是应当克服的。在考试中心的运作模式下,该项目的自动化考核水平高、舞弊概率小、公平性高。
县(市)考核,则以考查为主,主要是考核学生的现代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考查学生的应付生存危机、保全生命的体育能力,并确保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
学校评价,应全面考查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品质(含创新品质)的形成。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混乱是造成学校体育举步维艰的根源。学校体育不能脱离社会情境,必然要服从于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希望从人的现代化的角度整体设计的现代化学校体育,能针砭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对提升学校体育品质有益。
[1]王永进,邬泽天.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J].社会科学家,2004,(6).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蔡清顺,袁斯琴.哲学视野下的“体育"概念及现实意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
[5]傅修延,梅国平.教育综合基础知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
[6]蔡清顺,袁斯琴.生命、生存、生活:阳光体育价值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7]蔡清顺,袁斯琴,毛海涛.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师的创造性与主体性[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2).
[8]蔡清顺,袁斯琴.论体育的存在形态和质的规定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9]邓运龙等.军事五项500m障碍跑专项训练特征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1).
[10]郭德侠.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0,(4).
(责任编辑:李文富)
On the P.E and Its Integration Design Basedon the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s
Cai Qing-shun1Yuan Si-qin2Mao Hai-tao1
(1.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2.Jiangxi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The core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s.As an important of education,a modern P.E system that fits the current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P.E,and puts forward the P.E system and its integration design based on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s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he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s;P.E;integration design;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2013-08-07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一五”项目“生命、生存、生活一体化——‘阳光体育’研究”(编号:09JY218);江西省2009教改课题“体育教师教育U-S协作‘1+1+1+1’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编号:JXJG-09-13-17)。
蔡清顺(1971—),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教育教学。
G807
A
1674-6120(2014)01-00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