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2014-08-01邓志峰
邓志峰
探讨中药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邓志峰
目的 对中药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内服中药及配合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给予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人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益气健脾温肾加减汤配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
变应性鼻炎近些年来的发病率准年上升,是由变应原激发导致Ig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之一,在治疗上主要以避免接触变应原、抗组胺及免疫药物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尽理想[1-2]。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成熟与发展,通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后给予内服中药的方法,同时配合射频消融技术,临床疗效好,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亲睐[3-4]。本文对中药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耳鼻喉杂志》中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占50%,女15例,占50%,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5.3±2.0)岁,病程1~39年,平均病程(15.8±4.5)年;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占60%,女12例,占40%,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29.8±4.0)岁,病程1.5~35年,平均病程(16.0±3.5)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鼻塞、鼻痒、喷嚏及流清涕等临床症状。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首先用2%丁卡因棉片对鼻腔黏膜进行表面麻醉,同时将3HP-1型射频治疗仪的功率调到3档,注意探头要触及鼻丘及相对应鼻中隔黏膜1~1.5cm2区域,直到下鼻甲前端黏膜局部变白或出现白环、白斑则停止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健脾温肾加减汤,具体组方为:20g黄芪,15g白术,15g党参,5g细辛,15g茯苓,10g甘草,15g五味子,10g辛夷,15g苍耳子,15g仙灵脾,10g巴戟肉,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加减。对于肺气虚的患者应加大黄芪用量,同时加防风协同黄芪益气固表,对于脾虚便溏的患者加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对于清滋多患者加芡实、乌梅等;对于肾气不足患者加仙茅、杜仲、菟丝子等,对于湿浊内阻水肿重或有鼻息肉患者应加当归、赤芍、川芎等。用水煎服,1剂/d,1个疗程为10d,2组患者均给予3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若患者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等临床症状有3项明显减轻或2项明显减轻且至少消失视为显效;若患者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等临床症状有至少2项消失,且鼻粘膜检查正常的视为有效;若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给予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30例患者,2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18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见表1)。此外,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可以,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人数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主要由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再加上脾气虚则肺气虚,从而导致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中医则根据其病因进行辩证施治,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在配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效果好[5-8]。本文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内服中药及配合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自拟益气健脾温肾加减汤配合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刘雪梅.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2] 谢薇,张汉钟.中药联合等离子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48):66-67.
[3] 徐冰.变应性鼻炎32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23(2):647-648.
[4] 徐萍梅.GA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加中药熏蒸治疗变应性鼻炎[J].当代医学,2013(31):151.
[5] 陈思法.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 (13):153.
[6] 陈静,张嘉玲,甘忠源,等.中药超微粉腧穴敷贴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重塑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9):1356-1359.
[7] 卢友琪.中药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7):550-552.
[8] 徐海虹,童林根,丁光年,等.中药超声波足浴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16-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117
河南 475400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邓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