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课,越嚼越有味
2014-07-31钱东英
钱东英
“作为工作室成员,我要求大家做好两件事:一是每周出好一期班级作文周报。二是每周上好一节周报讲评课。”管老师的话令我的心颤颤抖抖,出作文周报我曾依样画葫芦,上作文讲评课对我而言是虚幻的影子。加入工作室的我,必须擦亮眼睛寻找这影子的真身——讲评真功夫。
一、苦练真功
回到学校,“讲评课”如魔咒般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脑袋里却始终搜索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幸好,管老师及时送来了练讲评真功的“葵花宝典”——《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等一系列书。
我如获至宝,花了三天,细读讲评课例。读完书,我如释重负,轻松了下来:呵呵,行了,作文讲评课,我知道怎么上了。
讲评课也要从基本功练起。第一招叫:欣赏。欣赏学生作文中好的语言,好的题目,好的结尾,好的开头,好的构思等等。第二招叫:挑刺。“今天”病,“我”病,“关联”病,“的时候”病书中,管老师举了多少病例啊!一个个轮着讲,不愁没病例可挑。第三招叫:训练或指导。根据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训练,什么说话训练,什么动作训练,什么心理活动训练……借鉴《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搞定!
为了让我们这些新手尽快学会上作文讲评课,管老师安排了两位工作室的前辈给我们上示范课。
两节课的主题分别为“抓好感叹词”和“写好外貌描写”。欣赏,挑刺,训练或指导。听后,我对上好作文讲评课更有信心了。作文讲评课就这么三大环节呀,简单!
管老师话不多,但总能给我们不少启发:一个语文老师,要上好作文讲评课,必须要具备三大能力:第一,要能欣赏学生作文的“好”。也就是说,教师要能具体说出那一个句子究竟好在哪里。要能让所有的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为表扬而表扬”。第二,要能切实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语病。也就是老师能给学生的作文号脉,号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病”,要像医生建立病人的病例库一样,建立自己班学生的作文病例库。第三,教师脑子里必须要有一个训练系统。有了训练系统,读学生的作文,一发现问题,马上就能从脑子里调出个训练的招来。简而言之,想上好作文讲评课,前提是你得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一定要带着思考、归纳和发现的心去读。教师要发现学生作文中值得欣赏的地方,挑出学生作文中的病例,并能开出“治病”的药方。
三管齐下,胸中有竹的我,以《暮省记录周报》为平台,踏上了每周一次的“周报讲评”之旅。
细读学生的作文,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怎样读?
第一,提炼学生作文里的“亮点”。读学生的作文,我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标题,好的选材,好的构思……静下心来研读学生的习作,你会发现一些特别有意思、特别精彩的语句。如,学生写“看着姐姐怀中抱着的大熊猫,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啊”,我在“羡慕嫉妒恨”边写上“流行语,具有语言的现代感”。学生写“我家的小狗过得比我还好,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要吃有吃,要玩就玩,不要太幸福哦”,我在旁边写“句子对称,语言有节奏感”。学生写“啊,天哪!我竟然和他坐。谁不知道他上课爱讲话,讲起来就像抽了鸦片似的,停都停不下来”,我在旁边写“夸张而独特的比喻,让句子幽默好玩……”
第二,发现学生作文里的“缺点”。读学生的作文,细心发现学生作文里存在的个别或共性的问题。如“心想”病,“关联词”病,“然后” 病,“今天”病,“重复”病,“记得有一次”病……《我的作文 训练系统》提到的常见的6种口语病,记事文的7种语言病,写人物的5种语言病,4种流行的语言病。还真别说,细读学生的作文,管老师罗列的“病”,在我们孩子的习作中都有。
第三,找准习作训练的“切入点”。作文讲评,不光讲、评,还要从学生的习作水平出发,练一练。读学生的作文,要从学生的习作现状出发,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选准训练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训练流程。如说话力的训练,心理描写训练,选材训练,构思训练…… “写作业了,我才发现水笔没墨水了。我跟同桌借,他不肯。后来前面的赵馨悦借给了我。赵馨悦真是个大好人哪!”借水笔,学生学习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小作者们却不愿让文中的自己和同学开口说话,习作字数少,又干巴巴的,让人读不下去。讲评课上,我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让人物开口说话”的训练。渐渐地,学生习作中的人物不再是“哑巴”,能开口说话了。
二、自创一功
讲评课的基本招术渐熟,我不甘心总是用这三招,活学活用,自创了一招,叫“佳作推荐”。学生推荐时要说推荐理由,从而提升学生对好作文的欣赏、评价能力。
讲评课,欣赏为先,尽可能多地欣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果然,第一节“周报讲评课”,学生发现自己的句子和名字一起出现在投影上,惊喜极了,在其他同学的赞叹声中,小脸立马变得红红的,带着点得意,又带着点害羞。欣赏的效果也好。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欣赏了“现代感”的语言,学生作文中也有了许多现代感的语言:
没想到瘦弱的陈秀文竟然还有这么暴力的一面,简直是个女汉子嘛!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庄晔飞
话音刚落,只见朱梓荀从书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水杯,屁颠屁颠地走上讲台,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这有神马好玩的!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杯子吗?”
——穆雨纯
“挑刺”,指出一点毛病,还要让学生明白,病在哪里,怎么将病去除。第一节“周报讲评课”,学生习作中的病真多,什么“我”病,“关联词”病,“标点”病,“今天”病,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七八个啊。管老师提醒过,一次只能指出一两个“病”,贪多反而嚼不烂。好,这次就专攻“我” 病。
我坐在沙发上等,我心里好激动,因为我从小在外婆那里长大的,所以我从来没有送过妈妈礼物。不知不觉,我妈妈到家了,我在妈妈脸上亲了一下,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节日快乐。”endprint
句子投影出来,请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一朗读,马上发现这段话中的“我”字太多了。我笑着告诉大家,这是种病——“我”病,得治。并郑重其事地把“‘我病”写在黑板上。学生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哈哈,“我”病,好玩!
我鼓励学生:医生能治病,那我们就来当语言医生,治治“我”这个语言病。聪明的学生一点就明,提出可以把多余的“我”字删去。按这种药方一治,再一读,语言真的干净了。学生频频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对老师的崇敬。趁热打铁,我马上请学生阅读周报的第一版,找找同学的作文中有没有“我”病,治一治。
第三个环节是训练,从学生作文里找准训练点。学生习作《等“熊猫”》,讲放学时等好朋友熊超回家,等了好久。“等的经过”就两句话:
我等了十分钟,他没有出来,我再等。大约又等了十分钟左右,还是没有出来。
完全忽视了等人时那焦急、盼望、度秒如年的心理。班内很多学生的习作也都缺少心理描写。讲评课上,我抓住这一训练点,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等人的经历,在等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角色代入,补充心理描写。还真别说,心理描写一补充,干巴巴的文字立马生动起来。
刘柏如这样写:
太慢了,太慢了,我不时看看手表,怎么才过了三分钟啊,感觉好像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熊猫啊熊猫,你们到底在排练什么合唱啊,难道你真的要让我等一个小时才罢休?熊猫,你再不出来,我可要走啦,我真的要走啦!
这是柯茜的补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咦,这臭小子怎么还不出来?会不会要留到五点钟放学啊?有一回合唱团就是五点钟放的。要不我不等了吧?不,不,谁叫我跟他是好兄弟呢!好兄弟总归要一起回家的,更何况他还千叮咛万嘱咐,叫我等他。没办法,继续等吧。哼,等他出来,我一定要把他骂个狗血淋头,哼哼,竟敢让我等那么久。
尝到添加心理描写能使习作活起来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习作中关注起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周报讲评课,我既自豪,又有点心虚。自豪的是,我能上讲评课了,学生的作文干净起来了,学生的习作也频频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了。心虚的是,周报讲评课的内容,都不是我自己的,而是管老师的呀!
三、初出江湖
小园老师通知我,根据朱老师的第22期作文周报《小蜜蜂》,设计一份说课稿,到时,朱老师上周报讲评课,我要同题说课。
说课就说课,实践那么多次了,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22期《小蜜蜂》周报打印下来,细细阅读,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好的语言。嗯,不错,学生作文中好的语言还蛮多的嘛:具有现代感的语言;新鲜感的语言;语气词的恰当使用;勇敢写出了心中最真实的话……我一下子找到了5个欣赏点。
挑刺,“就”字病,“有”字病,“关联词”病,管老师书里列举的病,朱老师的学生也有啊。
我琢磨起第三个环节来:训练。训练些什么呢?有了!
1.让对话更精彩。出示有“说”病的句子,发现问题。从“说”的意思的词语积累和提示语位置的变化两方面展开训练。
2.写好心理描写,让作文具体、生动。(1)出示周报上6篇学生习作的字数,发现心理描写让作文更具体。(2)欣赏学生习作中的精彩心理描写,感受心理描写能让作文“活”起来。(3)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添上心理描写。(4)猜一个谜语,写猜想的过程。
做好了说课准备,活动时间也到了。朱老师上课,我边听边对照自己的说课稿,嘿,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好多欣赏,我们都发现了;好多病例,我们找到同一处了。训练地方稍有不同,朱老师训练了一点:让对话更精彩。我则多了一个“写好心理描 写”。我沾沾自喜,看,我的内容丰富吧。
评课了,管老师指出,几位老师的内容都偏多了,讲评课的内容要少而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要抓住一个小小的训练点,走进去,讲透。步子要放小,走小步,求进步。而不要想着,所有的训练点,一节课时间内统统塞给学生。
管老师的点评,让我刚才的那点小得意抛到了九霄云外,脸上火辣辣的。作文讲评课,我还只摸到了一点皮毛而已啊。
2013年9月24日,轮到我上讲评课了。从教20年来,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上讲评课,心中的紧张可想而知。
课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新一期的《暮省记录周报》。根据管老师提出的“走小步”原则,确定了讲评内容:挑两个病例,“套话”病,简单讲讲练练,重点在 “说” 病。很多同学都喜欢胡静文的 《帮忙》开头: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妈妈打来电话说:“女儿,快过来帮忙!” “不——要!” 我不情愿地说。“乖,我给你零花钱。” 妈妈在电话那头说。我眼睛一亮说:“好!我去帮忙”。
这段话中的“说”字,我用醒目的红色标示,问学生:这段话里有多少个“说”?那么多的“说”,也是一种病,叫“‘说病”。
学生若有所思。一定要用“说”吗?未必。我投影出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中父母责骂法布尔的两句话: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责骂”和“责备”两词用红色显示。
怎么治“‘说病”?我帮学生开出药方:选择不同的表示“说”的词语。“说”的词语有哪些呢?随着学生的交流,表示“说”的一字词、二字词、四字词语一一在黑板上出现。接着,比一比,看谁记得多。一分钟快速记“说”词。头脑里装了不少“说”词,然后请学生治“说”病: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妈妈打来电话催促:“女儿,快过来帮忙!”“不——要!”我不情愿地回答。“乖,我给你零花钱。”妈妈在电话那头好声好气地跟我商量。我眼睛一亮,一口答应:“好!我去帮忙”。
治好胡静文同学《帮忙》中的“‘说病”,我出了一道口头训练:以“啊,虫子”为例选择合适的 “说”词训练。
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设计了女生版本和法布尔版本的说话训练:如果你是法布尔,看到了一只小虫子,会选择哪个表示“说”的词语?如果你是害怕虫子的女生呢?
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特别是 “‘说病”训练,层层深入,有欣赏有挑刺,有修改有当场练习。听了工作室老师的点评,才知我对怎样训练用不同的“说”的字词,还不到位。
怎样才算是指导到位?(1)根据不同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说”的词语。如以女生版和法布尔版进行“啊,虫子”的说话训练,老师要提醒学生,为什么选用不同的“说”的词语,那是因为人物对虫子的情感不一样。(2)根据说话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说”的词语。《装满昆虫的衣袋》里,“责骂”和“责备”的选择,就是根据父母说话的内容决定的。(3)根据不同的身份,选择合适的“说”的词语。如“吩咐”一词,老师或长辈的身份才能用,小孩子之间,就不恰当。这样的指导,才是到位的。
为什么自己就想不到呢?管老师一针见血:读得少,写得少,想得少。
模仿,毕竟是模仿,仿得再像,也还是别人的。我读了管老师所有的著作,但,真正读进去了多少,内化了多少呢?扪心自问,只是当作文讲评的通用法宝,拿来就用,照搬照抄,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去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训练?怎样的训练才是到位的、有效的?讲评课,我还要好好嚼,因为越嚼越有滋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