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构思线
2014-07-31管建刚
管建刚
一
这期《周报》,新增了专栏“五(1)新编《伊索 寓言》”。学了课文《伊索寓言》,大家都在读《伊索寓言》。读后,做了“专题读书会”。读书会中,有一个环节:新编一个“伊索寓言”。最后一句用“伊索寓言”里的原话,故事呢,编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谁知,大家编得又快又好,我当场约了三位同学,将他们课上即兴创编的“寓言”,输入电脑,发给我,周报上要发表。
我:陈培俣的《老虎和小鸡》中说:勇敢好斗的人往往是斗不过最聪明的人的。请问,“勇敢好斗的人”,故事中指谁?
生:老虎。
我:故事中“聪明的人”指谁?
生:小鸡。
我:好啊,故事和最后那句话,十分吻合。
我又用同样的方式,询问了吕璇的《小花和老 花》。“大家的寓言,还真有水准,我希望,这个专栏能一直开下去,到你们毕业的那一天,出一本书,叫‘五(1)新编寓言。”
学生听了,群情高涨。
二
我问,这期周报,你最欣赏谁的作文。
一学生说,最欣赏吴钮恒的《脱鞋大战》,写了三个回合,“三”表示多。
哦,上次的课文《嫦娥奔月》,里面有一句:
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有同学问:三个“嗖”,怎么射下了九个太阳?
“三”表示“多”,并不真指“三”个、“三”次。
一同学欣赏陈培俣的《张承脉的“英雄事迹”》。
一同学欣赏沈阳的《以牙还牙不是罪3》。有同学偷笑。我说:“这两篇,我也很欣赏,字里行间,充满了情绪、情感。写作文,你能写得发怒,写得发笑,写得扬扬得意,那说明你进入作文状态了,写出好作文了。”
一同学喜欢章恒毅的《冲吧,我的士兵》,可说不上原因。
“这期周报,大都写做纸工。不少同学,做什么纸工,题目就叫什么。章恒毅的作文,单看题目,就知道差不了,为什么?题目好,题好一半文!”我替章恒毅补上。
有同学喜欢赵牧禾的《弃尾逃生》。我当即表示:“我也十分喜欢,至于为什么,一会儿再讲。”
我出示了吴钮恒的《脱鞋大战》,问:有谁看出了吴钮恒的构思?
生:写了三次“脱鞋”,每一次都是一节,段落的长短也差不多。
我问吴钮恒:你写的时候,有这样的考虑吗?
吴钮恒点头。
我:这就叫构思。
出示张奕的《手工·我》。
我:谁看出了张奕的构思?
生:每一节的第一句都差不多。
我:都写自己的神情,句式也差不多,请看——
我,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我,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
我,一副沮丧伤感的样子……
我:这是张奕的作文的第一个构思,第二个构思,有看出来的吗?
生:第一节的末尾写“呵呵,变脸很快哦”。第二节的末尾写“嘻嘻,变脸更快了哦”。
我:第三节,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话?
生:没有。
我:如果第三节也有这样的话,那第二个构思就完整了。张奕,第三节怎么没有呢?
生:我想不出来,跟“呵呵”“嘻嘻”差不多的 词了。
我:大家帮忙一起想想。
生:哈哈,嘿嘿。
我:这样,就可以在第三节的末尾添上了吧,张奕?
张奕:哈哈,变脸超级快啦。
我请大家在周报上添加,而后一起读。
我:如果说,这是张奕的第二个构思,有没有人看出她的第三个构思?
生:第一节里有“第一次,灵感到来”,第二节里有“第二次,灵感到来”,第三节里有“第三次,灵感到来”。
生寻找,画出来。
我:张奕,真了不起,一篇作文有三条构思线!
出示吴晨阳的《冲浪板诞生记》。
我:这篇作文的构思,一定也有很多同学一眼看出来了。
生:小标题很对称。
我:不仅对称,还都用了比喻。
生读小标题:
裁出“火山口”
折出“小水沟”
叠出“一群山”
翻出“小水坝”
生:第二个构思,每个小标题下都写了两节。
我:有没有看出第三个构思?这两节,每一节都写了什么?
生:第一节写怎么做,第二节写要注意什么,或自己的感想。
我:这是吴晨阳的第三个构思,和张奕持平。吴晨阳的作文,可以有第四个构思。请看,第一部分的第二节,开头三个字——
生:这一步。
我:第二部分的第二节,开头三个字——
生:这一步。
生恍然:开头都是“这一步”。
我:遗憾的是,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的第二节,开头不是这三个字了。有办法改吗?
第四部分,很快有学生想出来了:
做这一步时,悲剧发生了,一不小心纸断掉了,只是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而已……
改为:这一步,悲剧发生了,一不小心纸断掉了,只是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而已……
第三部分有点难。李俊涛第一个改出来:
做到这里,不能暗暗叫苦哦,这应该是最简单的一步才对啊,俺做的时候还觉得很轻松。
改为:这一步,应该是最简单的,我做的时候很轻松。
大家在周报上改后,钦佩地望了望吴晨阳,一篇作文里能有四条构思线,真不简单!
我:刚才,有同学欣赏赵牧禾的《弃尾逃生》,我也是。请赵牧禾朗读全文。endprint
弃尾逃生
突然,章恒毅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大叫:“哇,壁虎。”真的还是假的?壁虎很难看见的,我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向章恒毅跑去。
“哦,天哪,真的有!”我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只见它长约10厘米,堪称壁虎界里的大眼妹,身上有一些白点,尾巴细长。它好小哦,应该未成年吧。
“嘿,壁虎可以弃尾逃生。”周以恒很了解壁虎,紧接着,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要不试一下?”我们都有同样的想法,那,小壁虎,对不住啦,哥哥姐姐们出于好奇,为实验牺牲,你应该感到骄傲。
我在路边“翻箱倒柜”,找了一块小石头,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努力向上翘,对准壁虎的尾巴,一按。谁知,小壁虎敏捷地躲开了。什么?警觉性很高嘛,你逃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啦,快把尾巴交出来吧。我将小石头递给周以恒:“小朋友,你身手敏捷,加油干哦。”
周以恒白了我一眼,轻轻“嗯”了一声,用石子对准壁虎的尾巴。狡猾的小壁虎在路边跑来跑去,周以恒几次都没按住。我的小宇宙瞬间爆发,你这壁虎有完没完?我用身边的袋子朝前面一挡,壁虎不动了。嗨,怕了吧?周以恒再次瞄准,“啪”, 按住了,壁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放弃尾巴,逃走了。
逃生是生物的本能,为了活命可以牺牲一切,看来这是真的。
那尾巴还在不停地扭动着,令我想起了《荒野生存》里的男主角杀了一条蛇,它的头被切掉了,身体还在扭动,后来被男主角烤了吃了。我拿起带有壁虎尾巴的石头,忽然,那尾巴如同有眼睛一样,跳来跳去,我大叫一声,扔掉了石头。
我对天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碰壁虎了。
我点评:看表面,你或许看不出这篇作文的构思。然而,里面却隐藏着赵牧禾的构思。赵牧禾,你们玩壁虎的时候,只有这么几句话吗?
生摇头。
我:玩壁虎的时候,你就一点也没有分心想其他的事、做其他的事吗?
生摇头。
我:整件事中,有很多跟“弃尾逃生”没什么关联的话,赵牧禾都将它们裁剪掉了,裁剪得那么准确,这也是一种构思啊,一种你看不见的、很高明的构思!
三
我把一个金黄色的能源放在了红色的盔甲上,再把它们接在灰色护甲的连接孔上,胸部零件就完成了。这样把能源放在胸前,是不是很容易就被敌人取下来呢?
我圈出了三个“把”字,有学生恍然:“把”字病。
我:这次作文,写做一个手工;上次作文,写做一次家务。很多同学写到动作,用了很多“把”字,只要你有心,“把”字几乎可以全转换掉。
一个金黄色的能源放在了红色的盔甲上,接到灰色护甲的连接孔上,胸部零件就完成了。对了,能源放在胸前,是不是很容易被敌人取下来呢?
改后读,大家觉得顺了。
我:你们写作文,不用“把”,就用“将”和“用”,是吧?
生:是的,是的。
用沙勺舀一点黑色沙子,倒在刚撕开的两个圆点上,用沙刷从四面八方刷一遍,再将剩余的沙由托盘特制的流口倒回装彩沙的瓶子里。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盘旋着一个问题……
改为:舀一点黑色沙子,倒在刚撕开的两个圆点上,沙刷从四面八方刷一遍,剩余的沙由托盘特制的流口倒回装彩沙的瓶子里。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盘旋着一个问题……
我:这是“把”字病,它也会变成“用”字病、 “将”字病。写家务、写做手工,还会有一个语言的毛病,请看——
现在要组织手臂了。先拿出一个黑色连接器和一个灰色连接器。灰色连接器的前半部分是一个“V”字的大型连接孔,两侧是凹下去的。连接器的中间有一个可以安装部件的小圆球,上面还有3个点,好似一副惊讶的表情。小圆球的下方有一个和它一样的圆球。再在中间的小圆球上装上一个护甲,最后在下面的那个上装上拳头就完成了手臂。另一只也这样。这个手臂看起来好强壮呀,不知道它有没有肌肉。
我圈出“先”“接下来”“最后”“再”。
生:“连词” 病。
“连词” 病上个学期已经接触过,不过没有细讲。
“连词要不要呢?要的。连词可以理清楚顺序。”我停顿了一下,又说,“连词要不要呢?不要。理清楚了顺序,连词就用不着了。”
一些学生听糊涂了,这时候就要类比:“连词好比拐杖,腿有毛病的人,要不要拐杖?”
“要!”
“腿好了,拐杖还要不要?”
“不要!”
“拐杖帮助了腿,腿好了,拐杖就用不着了。要是那人腿好了,整天扛着一副拐杖走路,那一定是疯子。”我说,“连词帮助你理清楚了顺序,之后,要将连词删去。”
我出示删去连词后的段落:
现在要组织手臂了。拿出一个黑色连接器和一个灰色连接器。灰色连接器的前半部分是一个“V”字的大型连接孔,两侧是凹下去的。连接器的中间有一个可以安装部件的小圆球,上面还有3个点,好似一副惊讶的表情。小圆球的下方有一个和它一样的圆球。中间的小圆球上装上一个护甲,下面的那个上装上拳头就完成了手臂。另一只也这样。这个手臂看起来好强壮呀,不知道它有没有肌肉。
“一不注意,‘把字病、‘用字病、连词病,会病到一起,请看。”我出示——
拿住下面左右两个角,向上翻去,用左手按住,再用右手的手指把下面压平,要把四个角两两对齐,再展开,又变成了一张正方形的纸,不过留下一条深深的中线,再把纸向左转两次,还是个正方形。相同,把下面两个角向上翻,用手指压一下,再展开,现在有横竖两条中线,然后,向左转一次,现在是一个菱形,中线打着“X”形,把从上面看向左的那一条折下一半,折到“X”的交点。向右的那一条下半条现在竖着,把这根往左折,还剩下三条线,用右手把最中间那一根拎起向上折到把第一根线折下,再把中间一根也折下去,还有两条都折下去。
学生当场修改后,我出示我的修改:
拿住下面左右两个角,向上翻去,左手按住,右手的手指往下压平,四个角两两对齐,展开,变成一张正方形的纸,留下一条深深的中线。纸向左转两次,还是个正方形。下面两个角向上翻,用手指压一下,展开,现在有横竖两条中线,向左转一次,成了一个菱形,中线打着“X”形,从上面看,向左的那一条折下一半,折到“X”的交点。向右的那一条下半条现在竖着,这根往左折,还剩下三条线,最中间那一根拎起向上折到第一根线,折下,中间一根也折下去,还有两条都折下去。
这期周报,潘泽玮的作文,“把”字病、“用”字病、“连词”病很严重,作文共六节,中间的四节都很严重。班级里正好有四组,每一组改一节。
由于改出一个错会扣20分,为了公平起见,我对修改小组说:“潘泽玮自己改出来的,不能扣分,他没改出来,你们改出来的,可以扣分。”
潘泽玮眼里闪出了希望的亮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