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课上的争鸣
2014-07-31李莹
李莹
一、取个好题目
春游回来,同学们纷纷写了去苏州乐园的游记,《作文周报》就这一内容出了期专刊。备“《作文周 报》讲评课”,发现作文的题目不是大同小异,就是毫无新意:《苏州乐园之旅》《苏州乐园一日游》《春游有感》……
同一内容如何多角度命题?对,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作后训练点吗?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典型题目。在“好题我来选”的环节中,我向大家出示了一组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苏教版三上)
《“东方之珠”》(苏教版三上)
《人类的“老师”》(苏教版四下)
《“番茄太阳”》(苏教版四下)
我问:“这样的题目,你们喜欢吗?”
学生异口同声:“喜欢!”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题目中都有引号。”还没点名,唐天益就脱口而出。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题目自然吸引人。” 张睿枫站起补充得头头是道。
“像这样用上特殊的标点符号的,学过的课文里,哪些题目也是的?”
“五年级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王昳昀的回答给了大家提示,同学们又想到了题目中用破折号的课文,大叫:“《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三年级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题目很有意思,联系课文内容,会发现它是文中的父亲教育孩子的一句话。以人物的关键语言、感受为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取题方法。”
我这么一说,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不是最弱小 的》。
趁热打铁,我让大家给本期周报上的作文重新取题。学生们的题目焕然一新:
《珍惜——春游》改成了《“惜”游记》;
《“海盗船”乘坐后感》改成《惊魂“海盗船”》;
《春之游》改成了《“豪华波浪”》;
《春游有感》改成了《“东方威尼斯”之旅》。
改后,大家意犹未尽地由课文《三打白骨精》谈到了《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四大名著中的故事貌似都和三有关啊!”小机灵龚晖第一个反应,大声嚷道。
“‘三在我国古代可能是有历史渊源的,很早以前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智多星”刘原接话道。
“‘三在古时候可能是一个幸运数字。”杨智笑着轻轻地嘀咕了一句。范皓岚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文章用‘三,是因为写两件事显得太少,四件事又太多,三件事正好。”
回家后,大家又查阅了相关资料。第二天,多位同学带来了关于“三”的各种说法。交流后,“小才女”秦佳高度概括:“题目中的‘三,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是有源头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说法,一种古人认为‘三是数之基,道家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又以三为限;另一种说法‘三在古代有两种意思,它既代表天、地、人,又代表日、月、星。”
“看来,题目中的“三”还真有不少的学问!”平时一直默默无闻的严菲感慨道。
二、开头不插塑料花
讲评课上,我如往常一样让学生拿出班级作文周报——《青涩脚丫》。
第一环节:评出本周你最喜欢的佳作。
意见出奇地不一致,主要分成两派:一派,对孙瑜莹的《童年趣事》和倪晨洁的《成长的烦恼》大加赞赏,钦佩不已;另一派,则强烈反对,对她们的作文嗤之以鼻。矛盾的焦点在于两位同学的开头:
童年的快乐,七彩的梦想;童年的欢笑,美妙的歌声。童年是一个神秘的宝盒,当我打开它的时候,里面冲出无数美丽的泡沫,每个泡沫都有一个故事。
——孙瑜莹《童年趣事》的开头
成长,就好比一艘小船,行驶在人生的海洋里。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汹涌澎湃。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实也经历了各种风波。
——倪晨洁《成长的烦恼》的开头
支持者认为,开头的语言优美、诗意,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是自己羡慕的细腻文笔;反对者表示,这样的开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和作文书上太过雷同,缺少新意和自己的风格。
一时间,课堂炸开了锅,双方同学那股对峙劲儿,谁都别想占上风。
这样激烈的争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生成。我马上将两位同学的开头互换了一下,请大家读,看通不通顺,可不可以。
◇成长的快乐,七彩的梦想;成长的欢笑,美妙的歌声。成长的经历是一个神秘的宝盒,当我打开它的时候,里面冲出无数美丽的泡沫,每个泡沫都有一个故事。
◇童年,就好比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时而风平浪静,时而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我的童年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实也经历了各种风波。
同学们纷纷点头。
“如万能胶,到处可用的开头,看起来很美,其实它犯了一个病——‘套话病。”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我继续出示,“看到这个开头,你有什么想法?”
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和妹妹到阿姨家吃饭。吃完饭,阿姨提议:“不如我们去新华书店看书吧。”我高兴得蹦了起来。路上,我坐在车里想:看什么书呢?对了,现在不是好多同学在看《查理九世》吗?真想去看一看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书店奇遇记》
“《书店奇遇记》,怎么写到现在,还没到达书店?”顾震是个急性子,有些不耐烦了。
“顾震说得对!开头不能拐那么多弯,不能像乌龟那样,入题要快。”我为这个一向木讷的孩子竖起了大拇指,“《书店奇遇记》,重点应放在作者遇到的奇事上,花这么多笔墨写去书店,又犯了一种病——”endprint
“‘乌龟病。”孩子们的笑声更大了。
我出示了周报上张起帆作文的开头:
暑假的一个早上,我不知哪里来的兴致,缠着嫩叔去钓鱼。
“这个开头简洁明了。一般来说,开头要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套话病、‘乌龟病,都把开头搞得那么大。这两种病,其实是同一类的,都叫‘大头病。”听了我的总结,孩子们笑得更欢了。
三、选材是怎么回事
写“我的同桌”,几家欢喜几家愁。
入选周报的,得意扬扬,写了同桌一件事,作文成功上报;落选者闷闷不乐,写得这么全面,居然没入老师的法眼。讲评课,我决定好好给孩子们讲讲,让他们心服口服。
“本期周报,11位同学发表作文,其中6位同学用一件事写同桌的一个特点,5位同学用两件事写同桌的一个特点。最大的冷门,平时很能写故事的几位同学,作文很长,却没能上报。”我话一出口,全班哗然。
“这是为什么啊?”“篇幅太长,版面不够?”“老师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因——为——”我故意把声音拉长,“他们选择了最难写的一种方式——几件事写同桌的几个特点。这真的很难。它就像炒菜,不是什么菜都能放在一起炒的,知道兔子肉炒芹菜会怎样吗?”
“会怎样?”学生特好奇。
“吃了小心变秃子。”我一用上管老师那招形象的比方,孩子们都乐了。
我以《钮天成真“牛”》这篇作文为例,作者写了同桌四件事:(1)搞笑;(2)成绩好;(3)跳绳厉害;(4)小气。
“这篇作文的故事‘炒成了大杂烩。怎样‘炒故事,能‘炒出一篇好文章呢?”我接着出示课件《我的冤家同桌》,作者写了两件事:(1)我和同桌不和,(2)同桌很小气。
“同桌很小气,是‘我和他不和的一个原因。”反应快的学生立马举手回答。
“说得好,有关联的几个故事放在一起‘炒,才能‘炒出一篇凸显同桌特点的好作文。同学们,写作文要学会紧紧围绕某个点选材,要舍得放弃;这个‘点就是作文的中心。明白了吗?”
学生们频频点头,不管是入选者,还是落选者,都若有所悟。
“好作文,中心都很突出,有时它在作文的题目里,如课文《师恩难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时它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课文《詹天佑》的开头就是: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我话还没说完,张俊杰插嘴道:“中心在结尾的很多,《苹果里的五角星》《最大的麦穗》都是……”
“还有一种中心很巧妙,它藏在文章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描写里。《落花生》中父亲的那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话一说开,孩子们联系熟悉的课文,感觉来了,争先恐后谈论了起来。
四、我的结尾我做主
讲评课,我与学生探讨了作文的结尾:“同学们,古人将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比作凤头、猪肚、豹尾。怎样的结尾可称得上‘豹尾?请评出这期 《周报》上你心目中的最佳结尾。”
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评张睿枫的,有的推陈星宇的,有的选王昳昀的,还有的认为是刘原的……喊声一阵高过一阵。我说:“有理不在声高,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
张睿枫的结尾:
小雨淅淅沥沥地冲刷着那一摊摊触目惊心的血迹,似乎在让大家永远铭记“安全”二字……
支持的人不少,他们认为,张睿枫的结尾是作文的点睛之笔,省略号余味无穷。
陈星宇的结尾:
老天爷似乎被我们这种雷锋精神感动了,迟迟没有下雨。
王昳昀的结尾:
此时,老天也落下了滴滴晶莹的泪珠,似乎被刚才那温馨的画面给感动了……
两位的支持者不甘示弱,道出了他们的道理:这两个结尾,既呼应开头,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刘原的结尾: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立场坚定斗志强”,无论狂风暴雨或荆棘载途,我们都要像螺丝钉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永不放弃,永不退缩。
支持者的理由也很充分:他讲的螺丝钉精神与作文的内容密不可分,是紧扣主题来结尾的。
大家评说的过程中,我将他们心目中“豹尾”的标准列在了黑板上:(1)点睛之笔,使文章升华;(2)与开头呼应,点明主旨;(3)紧扣文章主题。
“这三条,讲的是同一个意思,结尾是点睛之笔。”我让大家读了上面三点后,小结道,“我们来看张睿枫的《铭记安全》。”
悲剧发生了,马自达司机被疯狂的奔驰撞出了四五十米远,没弄清任何状况的他已不醒人事,奄奄一息地躺在马路中央。这时,奔驰司机又做出了一个错上加错的决定——开车逃逸!
“故事到这就写完了,他的结尾是画龙点睛,点出了‘安全这一主旨。结尾的意思同学们也想得到,作者的高明在于,用了巧妙的写法,故事是围绕交通事故来说的,结尾用‘小雨冲刷血迹作警示,与故事连接紧密,给人意味深长的感觉。”见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停了下来,在黑板上画了线段图:
“这种‘豹尾,故事本身结束了,作文却没有结束,让人回味和思考。”稍作停顿后,我问,“再来看看陈星宇、王昳昀和刘原的结尾,有这样的效果吗?”
“有!”
“没有。”反对者的声音很弱。
“真理常常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哦。”我鼓励沈抒玥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双方的辩论越深入,学生才掌握得越扎实。
“陈星宇结尾写的雷锋精神,王昳昀结尾讲的温馨画面,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不像张睿枫的巧妙。”
“是啊,有的同学写作文,故事讲完了,喜欢加个结尾,却加得不合适。很多时候,作文的结尾是水到渠成的,故事讲到哪儿,结尾就在哪儿,这才是最自然的结尾。”我边接口说边板书:
“老师,我还想到一种结尾,有些文章的结尾,让人感觉故事还没结束,给人以想象。”钮越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
“你的发现了不起,这也是一种‘豹尾。” 我竖起大拇指,“本期《班级作文周报》中有这样的结尾吗?”同学们摇头。
“没有,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来创造呀。”我出示了一个学生的结尾:
……
这时,妈妈问我:“女儿,你怎么突然想到为我洗脚了呢?”“这是我送给您的妇女节礼物呀!”我刚一抬头,妈妈就哭着抱住我说:“女儿乖,懂事了……”我抑制不住泪水,和妈妈紧紧抱在一起。
妈妈,这个妇女节,我将这份饱含了爱的特殊礼物送给您,感谢您对我的照顾,愿您更加美丽!
——周泽天《特殊礼物》的结尾
“结尾到‘女儿乖,懂事了……就可以了。”急性子侯嘉俊脱口而出。
我删去了多余的,大家一读,果然有味道了。
“这样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语言留白的魅力。”我又在黑板上画了第三幅线段图:
“原来结尾还真有讲究,以后我可要好好斟酌。”下课铃响时,一位学生自言自语道。
“对,以后我可以‘我的结尾我做主啦!”同桌笑着应和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