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课
2014-07-31郑咏梅
郑咏梅
管老师认为,作文内容不是靠“指导”出来的。他提倡“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如何讲评?什么样的讲评才是有效的?管老师提出了讲评课的三大要素:
一、“欣赏”。讲评课,欣赏为先,尽可能多地欣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从而引导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二、“挑刺”。指出一点毛病,要让学生明白,病在哪里,怎么将病去除。三、“训练”。顺着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找准训练点。
三大环节,清爽,简单,有实效。跟着管老师上讲评课,渐渐地,学生的作文干净起来了,学生的习作也频频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六位老师的讲评课,学习着,收获着,反思着,改进着。
一
听了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拜读了他的一系列著作,心中翻腾着一股“我也要改革”的冲动。
踏上了这条路,才深知讲评课有多繁琐、多辛苦。六十多篇习作,你得细读、精读,甄别、挑选,发掘闪光点、各种病。而后,动手制作PPT。许是水平有限,许是事务太多,许是一时不太适应,说句心里话,我一度想过放弃。回头望望床头的书,全是和讲评课有关的,唉,就这么放弃,心有不甘。
踏着铃声,带上电脑,几许忐忑、几许兴奋,大踏步地走进教室。孩子们诧异地盯着屏幕上“《想象作文》讲评课”这几个字,有点摸不着头脑。平时的作文讲评课,总在几个孩子的优秀范文的朗读中匆匆而过,今天,郑老师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面对孩子的疑惑,我微笑着开口了:“同学们,你在看报纸杂志时,什么最吸引你?”
“标题、题目!”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没错!一个好题目就像是一顶好看的帽子,最能吸引我们的眼球。瞧,这些作文题目就是这么新颖、别致,让老师过目不忘!”我轻轻敲击键盘,“好题精选”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紧接着,一个个精彩的作文题目出现了,《龙卷风的来信》《“穿大衣”的蜜蜂》《树人》《我是一只小小鸟》……孩子们啧啧称赞,看着自己比较规矩、老套的作文题目,有些自惭形秽;被同学们大声喊出的题目作者,不免沾沾自喜。
“好题目”点燃了第一把火。“佳句欣赏”,他们的反应又会如何?
“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却飞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多么动听的一首歌,优美的旋律常常让我陶醉。这就是我,一只有着雪白的羽毛、红宝石般的眼睛、清脆甜美嗓音的小鸟。
——潘若心
早晨,公鸡先生那响亮的金嗓子将我唤醒。揉了揉眼睛,第一缕阳光钻进了我的卧室,全身立刻温暖了起来。只听“咕噜噜”一声,呀!肚子饿了,我赶紧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四处觅食。
——吴涵语
Hello, everyone! I am a small ant!是的,我是一只小小的可爱的蚂蚁。别看我小,我却有一个大家庭,那里住着我的几千个同伴呢!
——诸葛健行
佳句逐一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大家津津有味地读着、品着,在心里默默地对比着。看来,第二把火的威力也不小。第三把火,我可得好好把握火候。
二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掌声表扬了这么多为我们献上好题、佳句的同学,让我们知道了好题可以这么取,佳句可以这么写。下面的句子到底好不好,老师也说不准,咱们一起来看看吧!”我点击键盘,出现了以下句子:
◇每当清晨,我都会在树枝上先梳理羽毛,然后再高歌一曲《小小鸟》。
◇我们会在经过的路上留下独特的气味,只要沿着这种气味走,就能找到同伴。然后我们轻轻碰碰触角——“快跟我来,前面有块又香又甜的大蛋糕!”
◇我终于逃出了魔掌,然后,终于赶上了大部队飞向远方。
起初,孩子们怎么也看不明白,有些还认为句子挺优美的。在我的提示下,才发现每个句子中都有个“然后”,可还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我让孩子们大声地把不带“然后”的句子读一读。一阵沉默后,终于有同学答道:“老师,我发现不加‘然后,句子似乎也能读通。”
“不是‘似乎,是‘一定!”我赞许地肯定道,“这个‘然后,在这些句子中是多余的,可以不要的!”
此时,同学们的嘴已经张成“O”型了。“这是咱们作文时经常会犯的一种毛病,我们可以称它为——”我在黑板上写上三个大字,“大声地念一念吧!”
“‘然后——病!”全班齐念道。声音可真响亮,许是大家从心里都想把这毛病给赶走吧。
随后的“‘关联词病”,学生们轻车熟路般地找了出来,连毛病的名称,都是他们自个儿说出来的,真是一点就通。
遗憾的是,在我上“挑刺”环节时,已经下课了。奇迹发生了,孩子们不愿下课,一致要求我上完再走。
三
孩子们都很喜欢“作后讲评课”,可是每次上榜的同学毕竟少,要让六十多个孩子在一节课中注意力始终集中,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能保证每节讲评课的质量,我尽可能地让班上大部分孩子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更应受到关注。同时,在“挑刺”“训练”中,我有意识地搜寻一些小笑话、小故事或谜语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口述,可播放视频片段,也可由孩子现场表演。
《作业事件》的讲评课上,“挑刺环节”是“‘我 说病”和“‘我想病”。课前,我想起了一个有关体育评论员评论足球比赛的笑话:足球运动员在临门一脚的紧要关头,想起了祖国,想起了人民,想起了……最后失去绝好时机,把球踢飞了。何不把这个小笑话改编一下,让“‘我想病”渗入其中?我稍作改编,一个以“我想”为题的笑话新鲜出炉了:
话说在一场国际足球赛上,我好不容易得到了全场最佳的一次射点球的机会,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脚上,我慢慢地走到了足球跟前,缓缓地提起了我的右脚,就在这时,我心想:这可是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大好时机呀,我一定不能给祖国和人民丢脸!正当我准备把球踢出去时,我心里又想:这一脚出去,可是100万呀,我的家人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了!这奖金实在是太诱人了!这时,场上裁判催我快踢。我深吸一口气,瞄准目标,准备奋力一踢,可脚悬在半空中又停了下来,我心想:万一这一脚没踢准,我将成为祖国的罪人,人民的罪人,而且100万的奖金也将踢飞,我更是父母的罪人,唉,无颜见江东父老呀!此时,场上传来了一阵阵嘘声,队友和对方队员都等得不耐烦了,没等我多想,球鬼使神差地被我踢了出去,正如我所想——球,踢飞了……endprint
果然,笑话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笑声中,他们了解了“‘我想病”,不希望自己也成为笑话中的主人公。
《我的同学》讲评课上,我一改过去佳句出示在屏幕上的方式,而是让一个孩子上来,看一遍佳句,根据句中的描述表演给大家看,猜句中的人是谁,谁猜出来了,奖励他朗读佳句,再由他表演下一句人物描述,以此类推。这样的“佳句欣赏”环节互动性极强,孩子们的情绪始终保持高涨:
◇瞧!他又发疯了!他挥动着小小的拳头,眼珠子仿佛要蹦出来似的。他那张牙舞爪的动作,他那破绽百出的语言,把我们逗得前俯后仰、合不拢嘴。
◇他还是很清醒地用手撑着眼,好像一只死不瞑目的青蛙一般,让所有看的人都捧腹大笑!只见他头一歪,一低,一倒,便开始呼呼大睡,与周公“约会”去了。
◇他一打“阿丘”,浓浓的鼻涕就从他的鼻孔里流了出来,可他却不觉得恶心,还360度旋转起来,让我们个个闭上了眼睛,开始骂他,他这才去了卫生间。
呵呵,这么一来,孩子们上讲评课的兴趣有了回升,“作后讲评课”又热闹起来了。
四
《棒棒糖周报》和孩子们见面后,“作后讲评课”也随即和孩子们握手,趁热打铁——讲评课的关键,要不然孩子们的热情会降温不少。管老师在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提到的五花八门的语病,的的确确是孩子们习作中的通病,我把这些令人生厌的“老鼠屎”,安排在一次次的作后讲评课中,孩子们看了,学了,明白了。他们在评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时便有了评判的标准,有了修改的方向。同时,有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地发现更多的语病,如“空架子”病、“答题”病等等。
“寒假见闻”类作文,班上一部分孩子的作文都有个通病——字数不达标。他们的作文,只有事情的框架,没有具体的内容,且事情相当顺利、快捷。如《捕鸟记》:
今天阳光明媚,是个好日子,在表弟的提议下,我们进行了一次捕鸟大行动。
我们找到了一张又大又密的网,一人扯一头,就把这张大网给铺开了。
表弟负责引鸟,他找了一些谷子来,撒在大网下。果然,立刻有一群鸟飞了过来。表弟第一时间跳下树,牵着网的那一头。啊哈,那小巧玲珑的身体就这么被大网给网住了,完全不能动了,真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啊。
嘿,这可比闰土捕鸟容易多了,不用那么麻烦去“讨好”鸟儿。
在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我展示了几篇类似的文章,同学们给这类作文的毛病起了一个较为贴切的名称——“空架子”病。有病就得治,我请“小名医”会诊。“小名医”们当仁不让,你一言,我一语,群策群力下,这篇身患重疾的作文终于重获新生:
呵,阳光明媚的一天又开始了。在表弟的提议下,我们准备到外婆家后面的小树林里进行一次捕鸟大行动。
捕鸟得有工具呀。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一张又大又密的网,一人扯一头,把这张大网给铺开了。活像只小猴的表弟负责引鸟,没想到,看似灵活的他花了很大力气才爬上了树。气喘吁吁的他,不停地用哨子呼唤着鸟儿,可好半天也不见一只鸟儿飞来。咦,以往这招很管用的呀,莫非这里的鸟儿听不懂这鸟语?
我俩正有些灰心,居然飞来了一群鸟儿。没想到这群小鸟持观望态度,迟迟不往我们的圈套里钻。搞什么嘛,煮熟的鸭子可别飞了呀。我有点等不及了,手一挥,想把它们赶进网中,树上的表弟发话了:“别急,要智取。”
他飞快地跑回家中,找来一些谷子,撒在大网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立刻有几只贪吃的小鸟飞了过来,啄着美味的谷子。表弟悄无声息地迅速跳下树,牵着网的那一头,对我一使眼色。我们一起动手,啊哈,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身体就这么被大网给网住了,挣扎了几下,动弹不得了。
嘿,这可比闰土捕鸟容易多了。看着肥嘟嘟的小鸟,贪吃的表弟居然大言不惭地想烤鸟吃。天哪,你听我几句行不,咱们捕鸟就已经不对了,还想烤鸟吃?还是放了它们吧,我只想体验过程,从没想过要吃它们呀!
作文修改后,不再只是空架子了,而是有血有肉、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优秀习作。看着原作者的表情,已由原本的羞涩转为若有所思。这样的作文评改,受益的绝不应该只是她一人吧?
《难忘的一件事》,我发现班上50%的孩子都会在结尾处加上这么一段话:
◇通过学滑板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只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做好。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启示: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这样口号式的结尾,无疑是孩子们喜欢写的,简单易学,充分达到了“习作要求”中提到的“这件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或明白了什么道理?”然而,这样格式化的结尾是我最受不了的,简直要把人看疯了。
讲评课上,我在“挑刺环节”出示了病句,孩子们知道肯定有问题,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没急着说这是啥毛病,而是问他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句子,有孩子说经常在回答阅读短文的问题中看到或用过这样的句子。没错!我又出示了这样的文章结尾:
◇只要你有这份学好的心,你不会累,更不会停下。
◇如果没有妈妈那一天耐心地陪着我练习,也不可能有今天潇洒自如骑车的我。也许,这被鼓励的第一次也会一直伴随着我一生。
◇我多想再回到丽江,多想再看看那触手可碰的蓝天,多想再呼吸几口混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多想再骑一骑那群乖顺的马儿……
我问,让你选择,你会选哪种结尾?此时的孩子已有所感悟,不约而同地指向第二种。第一种太直白了,给人的感觉如水泥般坚硬、冰冷,没有温度,只有硬度;没有美感,只有质感。第二种则给了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又让孩子们到本册课文中去找结尾,正好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就是讲启示和道理的,她们找了一圈,惊讶地发现,居然没有一篇是“通过……我明白了……”结尾的。
评析后,原本我想效仿管建刚老师给这类结尾定名“大尾巴”病的,可孩子们却想到了一个我认为更为贴切的名称——“答题”病。
五
走在“作后讲评课”的路上,我独自品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曾激动,曾彷徨,曾苦恼,曾喜悦。
“作后讲评课”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让孩子们的习作水平飞涨,我从心底真诚地感谢管建刚老师——这位“作后讲评课”的先驱者,是他用自己的勤奋、用自己的坚持、用自己的实践,为我指明了习作教学的方向,为我扫除了前行道路上的荆棘,让我走得如此稳健。
走在“作后讲评课”的路上,我深知“坚持”的重要。在很多高水平的语文老师眼中,也许,这只不过是一件比较简单、容易、平凡的事,可普通的我就认准了一个理儿:
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简单;
容易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容易;
平凡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平凡。
昨天,我走在“作后讲评课”的路上;今天,我仍走在“作后讲评课”的路上;明天,我将继续走在“作后讲评课”的路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