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4-07-31彭可全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建议

彭可全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建议

初中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改变灌输思想,加强师生互动

老师给人的印象总是比较严厉的,因为思维严谨,数学老师给学生的印象尤其如此。以往在课堂中,老师总是会不断将自己的所知灌输给学生,并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也往往会比较惧怕老师。有心理专家研究,恐惧思想的存在,往往会让人产生懈怠,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老师应该主动调整这种灌输的思想,因为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个体,归根到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味的在课堂上灌输,不仅失去了课堂学习的乐趣,学生真正能够接受理解的数学知识也寥寥无几。要把这种角色转换过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方向发生偏差或者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有误,老师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换句话说就是,老师应该降低身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不是可怕的,而是跟他们一块学习引导他们进步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与老师互动,才敢于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疑惑,老师也才能更加及时的知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比较难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述,数学课堂的氛围也会变好。

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以往的数学课堂都是枯燥的讲述,新的教学改革提出要注重发挥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以后在生活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就会变成“一纸空谈”,对于数学来说,尤其如此。小学的数学知识教会了学生认识数字,会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注意处在初级中学学习阶段的学生特点,如果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件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会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无用,这样容易激发他们自己主动去钻研数学知识,这不是老师或者家长强逼着学习所能比拟的。

比如,在2011年的日本福岛,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核泄漏问题,核辐射可能通过海洋、气流等途径影响中国的食用盐,由于恐慌心理,中国很多地方发生了疯抢食用盐的热潮。老师恰巧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继而提出问题,因为食用盐是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这种实际问题发生在身边,学生不会觉得很遥远。设定,有一家食用盐专卖店,小明分前后两次分别去购买,每次都是买5Kg,而小红也是分两次去购买,且购买时间与小明相同,但每次都是购买5元。这家食用盐专卖店两次的单价不一样,问在这前后两次的购买中,谁的平均单价更低一些呢?这个应用题涉及到了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在问题提出之后,老师可以派两个学生去购买,真实的还原数学问题中的情景,在买回来之后,再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三、鼓励多提多问,适当布置难题

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由于老师的讲述能力不同,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并非在课堂中就能立马理解的。比如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解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边角边”、“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边以及斜边均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五个之多,很多学生都会对此感觉非常困惑,不懂得观察问题中所列出的三角形到底什么类型的,就更加不会利用定理或者推论来进行解答。老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到这种情况的存在,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三角形全等如何进行判定的困惑,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也可能会五花八门,但是老师不要泼冷水,也不要着急给学生做出解答。老师可以拿出三角形的教学模具,比如将两个满足“边角边”相同条件的三角形模具叠放在一起,让学生生动的看到定理,而非自己对其进行枯燥的理解,再比如将两个不满足三角形全等条件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指出其中的不同,通过这种真实的对比,学生就会真正的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题目的难度由浅入深,能够对学生起到“拔高”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提问、解惑、理解等一系列过程之后,不会满足于只做简单题目的水平,由于好奇心,他们也会想探索更具有难度的问题。老师在此时,可以先布置一些难度稍微提高一些的问题,等他们解决并真正理解之后,再布置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比如在解方程的知识点上,可以先设定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小强买了些花生,每斤花生的价格是6元,小强一共花了12元钱,问小强买了多少斤花生?学生理解了问题之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做出正确的解答。然后再在此题目的基础上,设定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小强和小明结伴去买零食,小强买了6元/斤的花生,而小明买了5元/斤的瓜子,两人一共花了30元钱,且两人买的斤数一共是4斤,问小强和小明各买了多少斤?这个题目的难度明显比上一个应用题难度大,学生得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才能进行作答。这样通过解决有层次难度的问题,学生就会对解决更具有难度的问题产生一种渴望心理,更加主动的去钻研学习,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就会越来越顺畅,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会越来越好。

四、学生互帮互助,及时给予表扬

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态度也不同,因此一个班级中总会存在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两种态度:一种是由于学习成绩的激励,更加努力的去自主学习,不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的逼迫;另外一种是由于成绩排名靠前,而产生一种优越的心理,不再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不屑于在课堂中认真的听讲,这种类型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老师遇到此种类型的情况,应该在课堂中及时的进行疏导,比如布置一道比較难的题目,这类傲慢不主动进步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解决,但实际上可能由于自己知识的不够或者傲慢而产生的粗心大意,而做不出来或者做错,这就会激发他们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长也经常会对其进行批评或者比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这种心理是要不得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比如在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能给成绩好的学生搞特殊化。每个差生都会有不同的问题所在,老师应该对每个差生进行实际的考察,或者家访,或者深度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样可以做到针对问题采取专门化的措施。

多鼓励学生互帮互助,比如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成绩好的学生带动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主动向他们学习,并且碰到不会做的问题,也可以及时的向成绩好的学生询问,这样学生避免了面对老师的恐惧,更加能够放得开,问题也就能理解的更加透彻,而且能够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结语

主动去探索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初中数学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灌输思想,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鼓励学生多多提出自己的疑问,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力.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灵动课堂的“发扬场”[J].中国教师,2010,(23):34-35.

[2]黎宇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0(8).

[3]李瑾.基于预习环节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05).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