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2014-07-31吴珊珊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来园幼小幼儿园

吴珊珊

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模式转向以学习为主要活动、集中上课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所以在这过程中幼儿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习方式等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园近几年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的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要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情感,首先要让幼儿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他们逐渐接受,并产生好感。如:首先带领幼儿参观美丽的小学校园环境和一些教学设施(如:图书室、电脑房、舞蹈房、多媒体教室等),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生活、学习环境;其次,观摩一年级学生上课的情景,让幼儿看到哥哥姐姐上课时的坐姿、积极动脑的神态、大胆发言以及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场面,切身体会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截然不同;再者,可以组织家长与幼儿入小学进行“小学课堂生活体验”活动,使他们对入小学有着更强烈的愿望,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是宽松的、有弹性的;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两个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幼儿园应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走好这个“坡度”。

(一)规定幼儿来园时间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应对孩子的作息制度做调整,如早晨要求幼儿8点之前来园,结合对时钟的认识,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大钟的时间,在自己的“来园时钟”记录单上记录下自己的来园时间,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让幼儿逐渐形成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二)逐步减少睡眠时间

适当减少孩子睡眠的时间,让孩子慢慢地把午睡的习惯改为午休,以适应以后的小学生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当然减少睡眠时间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应该是适时、适当地减少睡眠,切不能“一步到位”。而减下来的时间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活动,组织一些如棋类游戏、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活动,尽可能是一些操作性、安静性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地进行的活动。

三、培养幼儿听、说、读能力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重视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在集中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听、看、讲述、讨论等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以相关话题、看图讲述、情境表演等,使幼儿之间、师生之间有交往、讨论、合作的机会;在早谈中开展如“今天我播报”、“我是小记者”、“有趣的汉字”、“我讲你听”等活动,激发幼儿说话的勇气和兴趣,增强幼儿口语表达的自信心,使幼儿得到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如通过每日或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了解幼儿语言发展水平。

(二)加强幼儿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首先,学园应有幼儿阅览室,应配备足量的大图书或挂图,班级应设置图书角或借阅区、家园图书共享区,可由幼儿讨论制定图书角的阅读规则,再者培养幼儿能按顺序观察画面,理解画面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同时,还应注意教给幼儿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按页码翻书、阅览的顺序、翻页的注意事项等;与家长之间的双向活动也应有机进行,如利用双休日开展“相约图书馆”、“相约书店”等亲子活动,使家长有机会互学共进,促进家园共训,取得教育一致。

(三)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如让幼儿观察教室的物品摆放、区角的改变等,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复述故事;让幼儿当小小“传话兵”;让幼儿听完按指令去做事,提示幼儿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幼儿一次听完记住,并按顺序逐步完成,帮幼儿达到“入学成熟水平”使幼儿入小学后都能做好。

四、做好家长宣传工作

在儿童从学前到小学过渡阶段,家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入学过渡的要求和教育措施,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以及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如: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头脑风暴讨论活动及知识竞赛活动,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的责任,需要三方携手,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情绪,让幼儿能更好地过渡这个成长的转折点、困难点,使其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猜你喜欢

来园幼小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如何挖掘“来园、离园接待工作”中的教育价值
迎来送往,妙趣横生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小签到 大作用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组织探析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