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价值
2014-07-30熊文明
熊文明
(广西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放射科,桂林 54100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nchiolltis obliteran,BO)是一种由气道上皮损伤后再生和瘢痕形成后所产生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为表现的肺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1-3],最常见的原因为继发于下呼吸道感染。既往BO的诊断多采用的是支气管造影和肺活检等有创检查方法,但其对患儿损伤较大,容易导致假阴性[1,2],近年来,高分辨CT为临床诊断BO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目前关于儿童BO患者CT表现的报道仍较少[3-5]。 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11例临床确诊的BO患儿资料,探讨其CT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BO的标准[1-3],男8例,女3例,年龄10个月-9岁,中位年龄2.5岁。病程在3-10个月,平均为3.5月。11例患儿均行X线胸片,肺部CT及肺功能等检查。3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2 检查方法
11例均行CT平扫检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层厚5mm,层间距5mm,兴趣区加扫2mm薄层,矩阵为515×512,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120mAs。 5岁以下及不合作患儿均扫描前30min口服10%水合氯醛5-10mg/kg镇静。CT图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意见不一致时相互协商。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1例均继发于感染,其中6例为腺病毒感染后,3例为麻疹病毒感染后,2例为不明原因肺部感染后发生。患儿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咳嗽、气促、喘息,运动耐受性减低,病情迁延不愈,病程在3-10个月,平均为3.5月。11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喘鸣音,7例可闻及湿啰音,2例有明显气促、发绀等呼吸衰竭的表现。4例患儿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增高。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提示支气管内膜炎。肺功能检查结果为混合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5例。
2.2 X线表现
胸部X线片未见明确异常5例;肺透光度增高3例;肺纹理增多、增粗6例;肺部见实变影5例,表现为大片状高密度影。
2.3 CT表现
细支气管轻度呈柱状扩张4例,均伴有轻度-中度的支气管管壁增厚(图1),单侧3例,双侧1例。支气管黏液栓1例,表现为扩张的支气管腔内被分泌物填塞,呈柱状高密度影。马赛克灌注征9例,主要表现为肺密度增高区与减低区夹杂相间,呈不规则的补丁状或地图状,二者分界清楚(图1,2),其中双肺弥漫性改变6例,左肺1例,右肺2例。病灶内血管细少,表现为在肺实质密度减低区域内的血管影与邻近肺实质内的血管相比管径变细,数量减少。肺实变5例,表现为密度增高影,其中双侧3例,单侧2例。
图1
3 讨论
BO是由气道上皮损伤后再生和瘢痕形成从而导致直径小于3mm以下的细支气管或肺泡管的部分或完全狭窄或闭塞[1]。病理上主要分为狭窄性细支气管炎和增殖性细支气管炎。包括大气道的支气管扩张,小气道炎性细胞、肉芽组织和(或)纤维组织阻塞和闭塞,细支气管旁的炎症和肺不张等[1-3]。BO病因目前仍不明了,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感染、异体骨髓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吸入有毒气体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最常见的原因,常发生于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后[1]。本组11例中,均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后,其中6例为腺病毒感染后,3例为麻疹病毒感染后。
图2
儿童BO好发于男性婴幼儿[1,2]。其临床病情轻重不一,与支气管肺损伤的程度和疾病的病程有关。典型临床表现为既往健康的儿童在急性感染或肺损伤后持续出现慢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运动耐受性差,常迁延不愈,严重者可有呼吸增快、三凹征、呼吸衰竭,体征方面主要表现为喘鸣音和湿啰音[1]。本组11例中,8例为男孩,中位年龄2.5岁。11例均表现为持续咳喘,病情反复,肺部听诊均可闻及喘鸣音,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因此,临床上当男性婴幼儿在出现上呼吸到感染后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及呼吸困难,听诊可见哮鸣音时,需要想到BO的可能,确诊有待进一步检查。
肺组织活检是诊断BO的金标准,但其为创伤性检查,常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上缺乏可操作性,此外,肺组织活检敏感度低,常导致假阴性[1]。目前,BO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及高分辨率CT检查。文献报道其临床诊断标准为①急性感染或急性肺损伤后6周以上的反复或持续气促,喘息或咳嗽、喘鸣,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②临床表现与胸部X线片轻重程度不符;③肺CT显示马赛克灌注,空气滞留征,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肺不张;④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⑤排除其他阻塞性疾病,如哮喘、先天纤毛运动功能障碍、囊性纤维化、异物吸入、先天发育异常、结核、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等[1-5]。本组患儿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上均诊断为BO。
随着CT尤其是高分辨CT在儿童呼吸道病症诊断中的逐渐应用,CT在儿童BO的早期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5]。BO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包括直接及间接征象。其直接征象为外周细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扩张伴分泌物滞留,表现为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本组细支气管轻度呈柱状扩张4例,1例合并支气管黏液栓1例。间接征象为马赛克灌注征,空气潴留征,肺实变,肺膨胀不全等,以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其中马赛克灌注为最常见、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其CT表现为肺密度增高区与减低区夹杂相间,呈不规则的补丁状或地图状,边界通常清楚,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细支气管或肺血管病变所导致相邻肺组织在血液灌注上的差异所致[4]。但其诊断BO并无特异性,在其它原因导致的细支气管狭窄上也可发生。本组马赛克灌注征9例,发生率高,能反映小气道的阻塞[5],但其诊断缺乏特异性,亦常见于其它小气道狭窄或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和肺不张、支气管腔内黏液栓、黏稠分泌物形成的分支影或边界不清的小叶中央结节影表现无特异性[5],均提示合并感染。本组5例见实变影。
总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上相对较少见,既往健康的儿童在急性严重的肺部感染后出现持续慢性咳嗽、喘息,应行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BO并及时对其治疗,对患儿早期及时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Lino CA,Batista AK,Soares MA,et al.Bronchiolitis obliterans: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profile of children followed-up in a reference outpatient clinic[J].Rev Paul Pediatr,2013,31(1):10-16.
[2]赵德育,秦厚兵.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研究现状[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27-729.
[3]Moonnumakal SP,Fan LL.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in children [J].Curr Opin Pediatr,2008,20(3):272-278.
[4]彭云,马大庆,孙国强等.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7):752-755.
[5]周俊霖,丁山,朱晓华等.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与高分辨率CT特点[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2):26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