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4-07-28张学敏王瑒
张学敏 王瑒
摘要: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大陆政府批准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园区。所谓自由贸易园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规划出一块区域来进行贸易,并在这块区域内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自由贸易园区是从保税港区或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演变而来的,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功能之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在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试点。本文围绕上海自贸区的贸区概况、建立背景、功能定位以及经济影响展开论述,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区 制度改革 经济影响
一、贸区概况
上海自贸区,全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在上海浦东新区挂牌成立,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集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转口,离岸贸易,混合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多功能型的自由贸易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千米,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目前,上海综保区的经济快速增长,据海关初步统计,2014年1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总值595.6亿元,环比增长2.4%。其中出口150.5亿元,环比增长5.2%;进口445.1亿元,环比增长1.5%。
二、建立背景
本文从两方面来分析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首先,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近些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由于制成品出口比重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实体经济持续低迷,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我国贸易条件逐渐恶化,因此急需调整贸易产品结构。加之过去长时期形成的行政体制僵化,对市场的管制严厉,导致资本运行效率低,国内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客观上需要建立自由贸易实验区,通过贸易、投资、行政等领域的先试先行来探索出适合我国经济增长的新路径,而国际贸易发展繁荣的上海则成为试点的最佳选择。
此外,从国际贸易格局来看,由于缺少深度合作的手段和制定规则的话语权,多年来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都处于被动境地。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区域自由贸易谈判中,美国为了实现其主导国际贸易“新秩序”的目的,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 TPP 贸易同盟,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 TTIP 贸易同盟,同时在全球建立 PSA 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将中国排除在外。一旦这些协定签订,会使得WTO逐渐被架空,同时也会削弱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构的权威与影响力,从而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格局,提高处于自贸区外的新兴国家的贸易门槛。美国的这些举动无疑将我国至于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不利地位,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必须积极参与到新的自由贸易浪潮中才不至于被淘汰,同时也能巩固并加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实力。因此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也就成了我国顺应国际贸易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三、功能定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精神,将建立上海自贸区的总体目标确定为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径,更好地服务全国。根据这一目标,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在贸易模式、投资开放、金融制度、政府职能以及法制领域的试点改革。
(一)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自贸区内开展的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将大大提高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对货物贸易而言,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从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提高我国产品竞争力,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大力发展在货物贸易中占比最大的转口贸易,探索在贸易区内设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此外,拓宽在相关领域的地位,如通过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实行国际船舶登记政策等提升上海的国际航运服务能级。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放大,特别是离岸金融业务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离岸金融即不受我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向国内外所有个人和机构开放提供服务,这不仅利于扩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同时也能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地位。
(二)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
上海自贸区方案规定了6大服务领域18个行业扩大对外资的开放措施,包括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等领域。突出表现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模式和准入前国民待遇。所谓负面清单,即“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相对于之前的正面清单管理,反映出企业经营的自由化和政府的放权。而准入前国民待遇则意味着自贸区内的投资大部分实行备案制,外资投资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限制,从而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三)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金融方面的改革是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最大看点。金融改革涉及方面较广,主要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等方面先行先试,自贸区内还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支持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拓展多种境外融资方式。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同时积极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方案,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减政放权,消除过渡管制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比如自贸区将实行“一线(国境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国内市场分界线)安全高效管理,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监管模式,逐步彻底放开国境线,同时加强对国内市场贸易的管理,以促进贸易区内人员、货物、技术等的自由流通。
(五)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上海自贸区的自由度在法制领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自贸区三年内暂停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此外,由于自贸区在很多领域都是先行先试,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经验,需要有相关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有力支撑,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所以要加快形成符合试验区发展需要的高标准法制体系,上海市也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四、经济影响
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成立上海自贸区无疑会带来上海经济的繁荣发展。通过放宽税收、外汇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贸易的交易范围和交易量,同时也会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及金融机构入驻。贸易的发展也会带来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由于自贸区本身位于上海港口与机场附近,为货物航运中海空联运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特殊的海关监管政策也提高了物流的效率,进而促进上海发展成为中转世界货物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另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对当地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缓解就业压力。上海自贸区所具有的辐射效应也会传递到周边区域,借助生产要素的转移、服务业的发展等,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繁荣。
从全国而言,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国家战略,通过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提升软实力,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经济增长的新模式。等自贸区建设基本成熟时逐渐向全国辐射和推开,建立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园区,发展其他相关地区的经济。因此建立上海自贸区不仅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然而由于自贸区的建设在我国是首例,各方面经验还不足,所以这对我国来说即是一种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例如资本项目可兑换就可能产生短期资本跨境流动和套利的风险,另外工作层面由于政策失误、协调不力带来的风险等等。因此在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过程中,还需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审慎施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