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4-07-28郎尚荣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事业单位思考

郎尚荣

摘要:本文将探讨绩效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并介绍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以完善绩效审计工作为目的,提出构建绩效管理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审计 思考

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作为履行行政职能、订立策略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和管理的成效直接决定社会其它经济活动的效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不但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准,还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就必须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

一、绩效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审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保障政治经济制度平稳运转,并能使政治经济制度渐趋完善。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增强其服务职能,其公共资源和人力资源都要受到普通大众的监管,在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的同时,为群众谋取利益。建设健全绩效审计体制,可以让群众对公共收入和支出的经济型和成效性进行监管,激发群众监管的积极性,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步伐。

(二)打造效率高、贪污率低的事业单位的需要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财务审计,而绩效审计工作应从开销的成本效益、资金的利用情况、物资配备和耗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出发,检验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设立是否科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担起责任、是否发生过资源浪费等情况。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能使矛盾化解、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清廉从政,进而树立正面形象,提升执政技能。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模式特征

(一)多样化的绩效审计模式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牵涉的领域太多,项目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因此,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不应是单一的、死板的,而应构建多个目的、多种内容、多类评定系统、多类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绩效审计模式。唯有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模式变得多样化,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促进执政水平的提升。

(二)突出审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计模式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应凸显财会收入和支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审计时,需以财务收支的可靠性和合法性审计为出发点,并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在审计工作中查漏补缺,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打造可靠和合法的审计模式,将财会的收入和支出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结合。

三、以完善绩效审核工作为目的的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

(一)绩效审计的立项

审计机构应对审计需要、项目价值、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和解析,并订立出科学、有效的绩效审计整体规划,结合具体项目的有关特征挑选出本年度的审计内容,以政府、民众、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项目的确立。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能够真实反映出财政资金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疑问,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进而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

(二)绩效审计工作的目的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是以绩效审计为中心、财会收入和支出审计为辅助手段的工作,它的目的是谋求共同发展。因此,绩效审计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要素,还要考虑到效率的高低,针对特点进行依法审计。审计机构应全面衡量各类需要,预测绩效审计的效果,将审计工作的需求转变成操作性强并且可以衡量的审计目标。

(三)绩效审计评定系统的构建

目前,绩效审计工作的中心和侧重点是构建绩效评定系统,而系统的构建需要结合绩效审计目标的内容,而绩效审计评定系统是由四个元素构成的,它们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四个元素包括:评定原则、评定指标、评定准则和评价办法。

1、评定原则

为完善绩效审核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遵循的原则有:

全面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核工作应使政府职能得以实现,并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其绩效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益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定系统的监管要体现多样化的特征,实现全面管控;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服务性。因此,绩效评定必然要涉及到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相糅合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发展策略的坚定执行者,其针对的是公共效益。但是,绩效是透过群众、社会和市场反映出来的,有着枢纽作用和滞后性能。因此,绩效评定应将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相糅合。

2、评定指标

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应从下面几个指标着手:

注重经济效益和效率。经济型指标包括GDP、财政收入、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就业率等内容,而效率性指标注重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内控制度。重点考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可靠性和合法性。考查的侧重点是明确财务核算是否可靠以及财政收入和支出有无瞒报等。

3、评定标准

主要有两类标准:即规范性标准和非强迫性标准。规范性标准是指依据法律规程,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机构下发的任务指标;非强迫性标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订立的一系列准则,比如:预算、年末考核等等。

4、评定方法

主要有三个种类:对比解析法。审计标准制定应合理,在考查被审计单位时,其实际特征与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应通过对比解析,对行政事业单位作出客观评定;元素解析法。提出假设,运用顺推或是逆推的办法,参照实际状况进行严谨的研究和解析,进而找出绩效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综合打分法。第一,挑选适当的评定指标。第二,计算对应的数据,明确评定准则,将定性的定义转化为定量的数值后对其进行数学计算。第三,进行加总处理。endprint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方法

目前,最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是专项审计调查,且非常适合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情况下,行政单位的运转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财政支出通常都是消费性支出。因此,很难查找当中可能隐藏的问题。但是,只要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决策,使审计的构建作用得到有效体现。此外,和国外绩效审计不同的是,我国的绩效审计更加细化,是审计“一个方面”的内容。绩效审计的组织形式可以挑选“统一审计目的、统一实现、统一体现效果”的联动模式进行审计。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核工作的措施

(一)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法制建设

审计法经过多次修订,虽然从表面上看,绩效审计工作全面性得到了体现,然而绩效审计工作的法制地位尚不牢固,而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也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应完善制度,健全法制,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准和能力

要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提升绩效审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针对这一点,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组织员工参与绩效审计知识的培训和讲座,切实提升其业务水准和专业技能,使绩效审计人员意识到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而端正工作态度。为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准和专业技能,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人员应增强服务意识,激发绩效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绩效审计的质量。

五、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转变成了服务类的机构,在完善其绩效审核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在提升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服务意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核工作必须秉承严谨仔细的工作态度,实时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9(3):53-54;68

[2]李从权.浅析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家,2012;(7):587

[3]陈晓莉.关于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2;(8):68-70

[4]魏蓉蓉,揭淑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3;(8):19-20

[5]赵继英.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实践路径分析--基于绩效审计与其他审计类型耦合关系的探析[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2):3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事业单位思考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