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4-07-25文/李文军
文/李文军
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课改要求,配合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课堂效率,中学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更加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愿意探索新知识,更加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法;策略研究
随着河南省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数学方面,不仅要学生有一个好的数学成绩,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数学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必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但能让学生有一个不错的数学成绩,更让学生有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传统中学数学课堂教育存在的弊端
1.对数学教育进行无差别对待
其实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整个班级做出统一的学习任务要求。这样统一的要求可能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觉得太过简单,同时又有可能使基础差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觉得太过困难,对于整体学生的思维拓展起不到较好的帮助。老师不能正视这种差别的话,只会让中学生整体的学习出现“贫富分化”的特点,有的学生能考满分,有的学生不及格。
2.忽视教学过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因此,学习是已经非常困难的事情,加上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盲目地讲解公式、原理和习题,让学生觉得课堂没有什么意思,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互动。长此以来,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被大大伤害,不敢再自行创新思维方式。
3.只重分数,不重数学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当前我国仍处在应试教育的阶段,这个大背景使得许多中学数学老师极端地追求升学率,拼命地让学生做习题,背概念和定律,而对于这些数学概念背后的推导却不够重视。很多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在学校学了什么,只懂得做题,不懂得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更伤害了他们对数学本来该有的热情。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对策分析
1.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对待
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相同的,每个孩子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在一些基础好、悟性好的学生眼里很容易的题目,往往能让一个基础差的学生为难。这种差别是存在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这种差别。
首先,要正视这种差别,要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我们可以找到哪些学生的基础差一些,哪些学生基础好一些又悟性好一些。只有正视这种差别,并且找到这种差异的分寸,才是解决问题的好的开端。
接着针对这种差别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比如,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在中学教学里是相对难的,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可以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每个人存在的问题有区别地去给他们解决。
另外,在考试中,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正常情况下肯定没有基础好的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要对基础差的学生一点进步进行鼓励。比如,有的学生以前不及格,这次考试刚刚及格,这就是一种进步,要对他的进步多加鼓励,这样才会让基础差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2.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式教学
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要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有着明确的知识导向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一个正确的引导,顺着问题的方向进行自我研究就能够一步一步接近知识的内容。比如,勾股定理是很重要的一个定理,可以在直角三角型中得到广泛的适用。我们不妨问一下:“勾股定理和其他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会在其他三角形中学会找任何一个高线。
3.提高教师自身数学素养
要想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师门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往往注重了后半句,来劝人们加强个人学习。但是“师门领进门”同样重要,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好的素养而无法“领进门”,那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平时要加强自己的理解学习,学会一题多解。同时,教学相长,我们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身上学会一些优点来提升自己。
总之,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新教材与教学大纲,充分地领会大纲所要求的精神内涵。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水平,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具备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并且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方园.新课标下数学探究式学习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
[2]马会平.数学探究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网络财富,2009.
[3]刘云章,赵雄辉.数学解题思维策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编辑 鲁翠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