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

2014-07-25文/高雅英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实践高中历史

文/高雅英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通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等方式获得更多实质性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开展、课后探究学习的拓展及科学的反馈与评价四个环节细化分析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旨在与广大同行交流经验,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实践

探究式教学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各种能力,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订探究式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的学习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感知历史、理解历史、阐释历史。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历史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预设引导,带动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除了获取知识与技术、实现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外,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我们在解读新课程标准后可知,标准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即整体要求与内容标准。整体要求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内容标准则是针对课程具体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课程,其内容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将课程目标与内容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知,教学的重点、难点即“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内容,包括历史进程中所折射出的历史认识。此外,学生对某些热点问题也比较感兴趣:“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是什么?”“回归的意义为何?”“台湾问题何以呈现出今天的局面?”“台湾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处?”等,历史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热点营造不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并尝试阐述历史问题、历史事件方面的观点。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基于“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一案四段”的教学模式,所谓“一案”即导学案,“四段”即整个课堂分为自主学习、讨论、课堂小结及巩固练习四个环节。编写导学案要有意识地体现探究性,并结合三维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下面着重讨论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

1.自主学习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以课堂预习为基础,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出标注,留待后续讨论中由老师予以指导。比如,在学习“百日维新”相关课程时,老师就通过导学案提出下列问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尝试基于近期和远期的角度进行分析;百日维新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最终结果又对当时的中国及未来的中国产生何种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探究,为后续的讨论做好准备。

2.讨论环节

教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再将各组的讨论结果汇集到一起,进行班级大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间老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适当讲解,及时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尝试更深入的分析。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老师配合利用多媒体将课本中的汉阳铁厂、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等课本中的照片展示出来,并向学生提供“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办后垄断长江内河航运排挤外商航运公司情况”等相关历史资料,由学生自主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影响。此外,还向学生提供学术界相关洋务运动研究资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讨论洋务运动过程中得出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3.课堂小结与巩固

课堂小结的主要作用是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概括,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加以巩固。老师要预留足够的巩固练习的时间,便于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三、课后探究学习的延伸

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很多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展开,因此要加强课后探究学习的延伸,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而言,课后探究学习的延伸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基于教材指导,对课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比如,在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的主题发言时,可借助该时代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如引用屈原的《国殇》或甲午战争时期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歌《哀旅顺》或反割台斗争人士丘逢甲的诗词作品或电影《甲午海战》视频,引导学生探究认识甲午战争中先进中国人的救亡和甲午战争对中国的破坏。同时利用地理学科的特色,展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通商口岸开放的方位地图。通过自主学习四个条约中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不同区域,引导学生探究认识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如何逐渐加深?通过整合资源,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将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形成调动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2.自我反思,及时矫正学习方法

受高中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的客观限制,高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很难一下子精确地认识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并保证每次所用的探究方法的有效性的实现。因此,在完成课堂探究后要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及时的矫正。例如,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需要提高?最后,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尝试撰写历史小论文,以提高其运用历史资料及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这一章节,可以引导学生从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监察体系的构建与实质内涵等角度撰写相关论文。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而且有助于其形成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四、注意反馈及评价

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点拨,帮助其解决问题、纠正差错,引导其获得更正确的探究体验。学生探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分析过程,激发其探究欲望。比如,在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背景相结合,分析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体会新旧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指导意义。尽最大可能在探究学习与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进一步升华、总结,帮助学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袁芳.浅论高中历史高效教学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221.

[2]俞志强.浅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教学课堂评价体系[J].管理学家,2012(16):228.

[3]王永中.高中历史教材中“边角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5):77-79.

[4]郭淑燕.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探微[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282.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实践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讨论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探究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