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教学问题与策略的探究

2014-07-25文/李维军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田径高校措施

文/李维军+

摘 要:田径是体育运动之母,是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也是锻炼和健身最简单易行的体育项目。基于田径项目的这些优势,各高校都已经开展了田径教学,但在调查和采访中发现,高校的田径课堂虽开设已久,但其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高校田径课堂的这一情况,对高校田径课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田径教学的相关建议及措施,旨在优化高校的田径课堂,使高校田径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高校;田径;问题;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娱乐成为了更多人所追求的目标,而田径运动简单有效,是人们锻炼健身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高校开设田径课,将规范的田径动作以及锻炼方式教授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但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的田径课堂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使得高校的田径课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笔者就将深入分析高校田径课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课堂经验和走访调查提出相关的教学方法。

一、高校田径课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主体地位

与其他大多数的课堂一样,高校的田径课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讲解—接受”的单项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其练习和得到指导的机会并不多。因而现今高校的田径课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理论课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高校的田径课都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为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模式,甚至有些高校的田径课堂内容与中学毫无二异,使得高校的田径课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设置的意义。

2.高校学生不了解田径

为上课而上课,为点名而上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上课观念,因而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成为了高校学生的一个负担,这就说明学生不了解课堂的价值,不清楚课堂的意义何在。这种情况在高校的田径课上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不知道田径课的意义在哪里,使得田径课上的学生缺乏积极性,不愿意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使得其进步缓慢,使得课堂效率低下,效果很不明显。由此看来,学生对田径的认识不足,是制约高校田径教学进步的一大因素,是高校田径教师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3.受应试教育影响大

随着全社会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已经广泛的开展,人们也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受多年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素质教育难以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推广。高校的田径教育亦是如此,高校教师多追求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考试成绩的达标,而没有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忽视了学生田径综合能力的发掘,也忽视了学生对田径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将考试作为田径课的最终目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田径,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逃过田径课。从此看来,田径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是高校田径教学的一大障碍。

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的一个基础,高校对田径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高校田径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以上因素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田径课程开设的目标,因此,高校田径课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分析课上所存的问题,积极寻找措施,使学生真正受益于高校田径课程。

二、高校田径课堂创新的措施

上文中已经提到,当下高校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田径课堂的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因而,高校田径课堂的创新势在必行。作为一个高校的田径教师,笔者结合了田径课上的一些经验,研究了一些高校的田径教学方法,总结出了高校田径教学创新的一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这在田径课堂上也完全适用,因而高校田径教师必须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上课前先分享一下国际田径比赛的相关信息,尤其是我国著名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情况,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改变授课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尽量简单明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田径不再是高高在上,而就是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定期请一些专业的田径运动员到课上与学生分享田径的魅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田径的功能,从而喜欢上田径,为高校田径课堂的效率提供保障。

2.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课堂的主体。但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老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这就使得高校田径课的针对性弱,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基于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更加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为高校田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的建议性

措施:

(1)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但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已经适应了老师主导课堂的方式,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老师就是全能的。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十分不利的,因而高校的田径老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比如,田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坐在学生中间,而不是高高在上,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教他们学习的导师,还是与他们共同学习的益友。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充分信任老师,广泛地参与到田径课堂中来。

(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据调查发现,高校的体育老师一般都细致地研究教程目标,然后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不可否认,这一做法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我们制定的计划往往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这就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调查学生是否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不同的建议。比如,在1500米长跑这一项目的教学和练习中,有的学生适合前期加速,有的学生适合后期冲刺,而每个学生出现极限反应的时间也不同。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老师要通过交流才能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田径课上有所收获。

(3)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

素质教育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情况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在获得这种主体地位以后,能否获得自主探索的空间是一个问题。笔者对本校和附近几所高校的体育课堂进行过走访,发现学生一般会对老师讲的课深信不疑,这严重限制了其发挥的空间。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田径教师能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探索的空间。比如,在急性跳高的助跑应是弧线还是直线这一问题上,老师不要给出准确的答案,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会得出不同的答案,然后老师可以根据这些答案,让学生去自主体验,最终独立得到准确的结果。

3.优化课程的安排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设立在室外,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为主,学生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动作的示范。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建议田径教师优化课程的安排,适当设置室内课程给学生普及理论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每半个月安排一次室内课程,利用多媒体手段讲解某一田径运动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国际比赛录像,让他们在这些实际运用的例子中体会田径的各个注意事项。理论是实践的一个指导,因而有了这种理论课的设置,学生在实践课上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高校开设田径课程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但各高校的田径课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一些问题,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高校田径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高校田径课程的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措施,希望高校学生真正受益于高校的田径课程。

参考文献:

[1]杨鄂平.论高校田径教学指导思想与课程结构改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2]张华,张智新.北京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3]朱江天.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03(05).

[4]徐阳.山东省普通高校开设田径选项课情况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5).

编辑 鲁翠红

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径高校措施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