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为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的积极变化
2014-07-25文/曹学良
文/曹学良
摘 要:新一轮美术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推行在契合时代发展特点的同时,也真正为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带来了诸多崭新、积极而有利的变化。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美术教学;课程教育改革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行在契合时代发展特点的同时,也真正为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带来了诸多崭新、积极而有利的变化。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此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最基本动力”,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必须灵活运用生动活泼、生机与趣味兼具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以此在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所特有魅力的同时,最大限度上调动自身的美术学习兴趣与热情,并自觉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为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通过对新课标精神的认真研读,我将这一指示灵活地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并收到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例如,在教学“剪纸的意蕴”这节知识点时,并没有将剪纸艺术的概念、风格、方法步骤等理论知识点死板、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提前收集与整理了不同地区的剪纸图片与相关视频资料,并将其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依次播放给学生。如此一来,不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他们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借助幻灯片这一契机,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真正“穿越”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剪纸文化之中,而这显然为他们深入了解与感受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文化美与历史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当节美术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切实提高其美术修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来进行学习。”并对美术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系统、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更要深刻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以此切实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及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摒弃以往传统而落后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而应当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广泛而积极的文化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此情境中实现对所学美术知识的更好认识与理解。
如,“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这一单元属于“鉴赏评析”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其作品多为外国不同时期的经典美术作品,时间与空间跨度相对来说都较大,这就为学生的学习与鉴赏活动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讲解这一单元时,侧重于从时间(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和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简介、作者的创作背景与风格、时代大背景等)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历史文化知识与相关背景知识等的链接与讲解。如此一来,就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泛的文化情境,一方面有效地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其学识见识,初步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三个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及特有表现形式等专业知识形成了大致的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评析能力,为其树立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科学、正确态度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其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自身促富有个性的发展。”
以我自身为例,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训练。如,在学习“增一分活泼添一份情趣”这节内容时,我在向学生详细讲解与阐述了有关涉及的理论知识、向学生展示了教材上的示范之后,便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巧妙构思、精心设计创作,避免照抄照搬与一味地模仿。如此,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有效地启迪了其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精心设计、制作出新颖别致、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
总之,新课标理念为初中美术教学注入了活力与蓬勃生机,使其逐渐呈现出崭新、积极而有利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身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相信这样必能推动初中美术教育事业的更好进步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童晓霞.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J].学周刊,2012(11).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