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角度看韩非子的“非乐”
2014-07-25文/赵纪美
文/赵纪美
春秋戰国末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开始发生着演变,政治上也逐渐趋于统一。但在思想上,由于之前诸子百家之间不断辩论的影响,导致作为显学的儒家思想渐渐深入人心。而作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荀子的弟子,韩非在思想上虽然继承了荀子的主要思想“性恶论”,但是在如何解决人性恶的问题上却与儒家产生了不小的分歧,从而使其走上了反对儒家之礼乐的
道路。
一、礼乐对于政治的腐败
在儒家看来,礼乐是用来节制人的欲望的,而这在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中还比较明显。但是到了战国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使统治者提高主观人格修养,以成为圣君、贤君的礼乐,逐渐成为君主纵欲享乐的工具,故在《韩非子·十过》篇中,提到“四曰不务听政,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所以,正因为礼乐已经起不到节制欲望的作用,甚至还会对满足人的欲望起到掩饰的作用,并且又由于韩非看到了欲望的巨大危害,为了保证统治者不受到欲望的腐蚀,政治能够巩固,故而坚决反对儒家之礼乐。
二、礼乐不利于中央集权
儒家与法家虽然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分歧,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但其中有所不同的是,儒家的“尊君”是建立在亲属关系的等级制度之上的,一方面对于人民要施行仁政,另一方面要用礼乐制度来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民莫敢不敬”。
而法家则认为“尊君”必须加强中央集权,而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明法”,在法的面前,“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如果遵循儒家之礼乐来行事,必定会破坏法家的法,从而不利于君主的专治。因此,韩非子坚决反对
礼乐。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韩非的思想中有许多的片面性,他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可能会代表一部分人,但却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思想,尤其是对于其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说明。但在当时来看,韩非对于这种社会现状的揭示应具有时代合理性,毕竟当时处于大一统时期,各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这就使得人们最为宝贵的生命得不到保障,而为了能够生存,这种残酷的利害关系才会出现。
儒家所推崇的礼乐不论如何使得人的欲望扩张,其中仍然还是有着人情冷暖,但是在以韩非子为首的法家思想中,则公然否定一切的伦理道德,主张充分利用人的自私好利,通过奖惩,推行法治。不过韩非子的法治虽然冷冰冰的,但是在当时那个战乱的社会,还是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安定,所以韩非的思想在当时还是具有其社会合理性。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