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分析
——基于社会评价的视角
2014-07-25颜亮
颜 亮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分析
——基于社会评价的视角
颜 亮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于地方医学院校来说,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地方医学院校办学质量的基本标准,而社会评价对地方医学院校教育的导向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基于社会评价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做出全面、系统的探讨,以促进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
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对策
随着医学本科教育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医学教育面临的竞争,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上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1999年制定了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提出了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标准。在国内,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明确要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动新一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各类学校都要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因此,大学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培养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与读研的要求,是高校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近年乃至一段时期研究的热点。
地方医学院校是由地方政府主办的医科类型的高等学校,如何根据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其毕业生质量对于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拓展社会医疗服务的空间,在服务地方中办出特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社会评价的视角,以徐州医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 分析用人单位在招聘、使用人才过程中注重的因素及其原因, 对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做出全面、系统的探讨,以促进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地方卫生事业的发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徐州医学院地处江苏省北部,是一所独立设置的省属地方医学院校,其办学资源、学生来源、学生就业表现出地方区域性特点,它面向全国14个省市招生,90%的生源来自江苏省内,毕业生就业以江苏为主,并辐射长三角地区。基于地方性就业特点,本研究对象选择了参加徐州医学院大型就业招聘会的210家江浙沪地区的医药卫生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含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机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研究所)39家(18.57%)、公立医院105家(50.00%)、私营医药单位含(民营医院、企业医院、药企)66家(31.43%),用人单位中有172家曾经聘用过徐州医学院毕业生。
1.2 方法
课题组召集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进行专题探讨,设计《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估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调查员为徐州医学院调查组的学生担任,课题组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了统一培训,以确保问卷质量和回收率。调查数据采用EpiDate软件进行双人独立录入,核查无误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注重因素
对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最有可能考虑的录用因素进行频次统计 (表1), 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之中,多数认为专业、学历、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学习成绩在其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是重点考虑的因素。而性别、外貌身高、外语能力等因素,对多数用人单位而言, 在是否聘用该毕业生时并不构成太大的影响。
将用人单位按性质分为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公立医院、私营医药单位三类, 并与其招聘毕业生时所注重的因素进行交叉分析, 从检验系数值 (表2)可知, 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在学历、学习成绩、基本解决问题能力认可差异较为显著。具体而言, 卫生行政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学历、学习成绩因素, 而公立医院认为毕业生的学历较其他因素更为重要, 私营医药单位除了注重学历外,对毕业生的基本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成绩因素较其他性质单位注重。
表1 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注重的毕业生素质频次分析
表2 用人单位性质与招聘毕业生注重因素的交叉分析
2.2 用人单位认为应聘中的毕业生注重因素
对用人单位认为应聘中的毕业生注重因素频次分析(表3), 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不同性质用人单位之中,都一致认为毕业生注重薪酬水平、职业发展空间、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因素,表明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应聘中的毕业生看重因素的看法是一致的,而能否解决户口的因素,用人单位一致认为毕业生并不注重。
表3 不同性质用人单位认为应聘中的毕业生注重因素频次分析
2.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
在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评价的调查中,选取了172家招聘过徐州医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徐州医学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好,选择“好”、“较好”的分别是44.19%、51.74%,选择“一般”的仅占4.07%(表4)。说明徐州医学院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服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认可。
个性品格评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招聘医学生时最看重的个性品格前三项依次为:遵纪守法、敬业精神、岗位责任心。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医学毕业生的过程中,能力和个性品格,哪方面更重要?”的问卷中,51.3%用人单位选择了个性品格更重要,13.2%选择了能力更重要,35.5%选择了两者都很重要。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徐州医学院毕业生个性品质的评价较高,选择“好”和“较好”占到94%以上。
业务知识与技能评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于徐州医学院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评价较好,选择“好”的评价分别为54.07%、52.91%、50.00%; 在学习运用新知识能力和学习新技能能力方面,选择“好”的评价分别为49.42%、44.19%;在选择临床灵活应用能力方面,选择“好”的占47.09%,选择“一般”的占4.65%;在处理医患能力方面,选择“好”的占41.28%,选择“一般”的占11.05%。调查表明徐州医学院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勤思考、多动手、再学习,通过临床学习和实践,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缩短适应期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临床灵活应用能力、处理医患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教育与培训,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环境和激烈竞争趋势。
职业能力评价。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是否能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下所需的职业能力等素质,可见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州医学院毕业生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评价“好”、“较好”的占48.84%、47.67%;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方面,评价“好”的分别占44.19%、43.60%、42.44%;以上指标表明徐州医学院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更需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多年来,徐州医学院毕业生在全国14个省市和江苏省13个地市的地方与部队医院、医疗设备公司从事相关工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徐州医学院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后劲足、爆发力强的特点,在职业能力方面给予较高评价。在处理应变事件能力、外语水平方面,徐州医学院毕业生较弱,评价“一般”的占8.72%、5.81%,应该引起重视。
表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评价[n(%)]
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为因变量,分别以每个职业素质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5),可知其中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对总体评价有显著性意义。从分析结果看出,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越强、心理调适能力够硬、外语水平较好者其总体评价较高。
表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增强地方医学院校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医药卫生就业市场的变化给地方医学院校就业工作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预判、主动适应,成为衡量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是要重视广大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在校生对就业工作需求和评价的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就业市场拓展,广泛了解地方对于医药人才需求的最新趋势,促进地方医学院校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地方医学院校要梳理人才培养工作中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和就业工作规律的各个环节,学校、学生、社会积极协调,变“被动”为“主动”,变“不适应”为“适应”[1]。三是地方医学院校要依托医药行业特色,注重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医药行业校企战略合作平台。
3.2 加强地方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注重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夯实专业基础,地方医学院校要积极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减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过时陈旧、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重组,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利用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开设选修课程,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实践训练,培养从医技能。四、五年级是医学生临床实践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勤思考、多动手、再学习,通过临床学习和实践,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减少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2]。
3.3 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科研能力、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为了引导医学生较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地方医学院校应成立校、院(系)两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医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体系,鼓励和支持医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项目资助,并鼓励学校各级、各类型科研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向医学生开放。加强医学生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增加外语和计算机教学的比重,改进教学方法,完善相关考核评价措施[3]。
3.4 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医学生核心就业力的提升
根据用人单位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地方医学院校应有意识地加强医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培养。实施全程化就业教育,全力做好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工作,提升“生涯规划、择业观念、求职能力”培养与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重要性[4]。争取更大资源和政策支持,构建学校、院系两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激发在校生关注职业规划,关心个人发展,推动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工作。强化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如心理调试、团队协作、自我管理、求职策略和方法、人脉建立方法、沟通技巧、演讲能力、职场礼仪、基本商务技能等能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的基本要求。
就业是国家政治和经济重要指标之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以及就业者的失业风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对于地方医学院校来说,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衡量地方医学院校办学质量的基本标准,成为地方医学院校教育质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客观尺度。因此,社会评价对地方医学院校教育的导向作用将更加突出。
[1]白云娜.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14.
[2]陈 煜,刘金宝,张雯娟.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况及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查[J]. 卫生软科学,2010,24(5):391-394.
[3]张爱云,瞿勇强.昆明医学院法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社会评价及对策研究[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5):121-124.
[4]焦 勇.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30.
(责任编辑:张梦华)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QualityofTalentCultivationinLocalMedicalColleges:BasedonthePerspectiveofSocialEvaluation
YAN Liang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4, China)
With the reform of employment system of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graduates, for the local medical college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basic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social evalua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e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valuation,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al graduate’s occupation quality of the employing uni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local medical colleg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health service.
quality of graduates; social assessment; countermeasures
2014-07-03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课题“江苏省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研究——基于社会评价的视角”(项目编号:2013SJD880131,批准文号:苏教社政函〔2013〕14号)
颜 亮(1978-),男,江苏连云港人,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徐州医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科长,副研究员、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创业咨询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
G642.45
:A
:1006-2769(2014)06-1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