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隐性知识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4-07-24何琳张书慧

关键词:隐性知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何琳 张书慧

摘要:隐性知识的缺乏制约着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准则,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隐性知识的必要性,以构建合理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会计专业 隐性知识 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会计专业来说,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核心能力,使之能够胜任会计基础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于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隐性知识的学习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1 会计专业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20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中首次提出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知识形态分类。隐性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习、积累与创新的过程,是不同知识主体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交互过程。在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难点不是显性知识的阐释和传授,关键是隐性知识的外显和共享。因为隐性知识本质是一种理解和顿悟能力,一种应用显性知识对事物进行把握和控制的能力。

2 构建隐性知识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2.1 隐性知识缺乏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出现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强调隐性知识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知识,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并加强显性知识的理解。

2.2 隐性知识课程体系建设。会计是一门涉及经济法、财务管理、金融等多个课程,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但一般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多是零散的、抽象的、空洞的,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构建隐性知识课程体系,使学生多方面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接受显性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3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大多数学生会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岗位并不对接,好多内容甚至从没有学习过,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会计工作。这个问题说明,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中,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没有接触过来源于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典型素材,造成学生举一反三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差。通过隐性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构建隐性知识课程体系的思路

3.1 专业核心课程的岗位化设置。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基础会计、会计实用技能、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实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基本属于显性知识课程。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接受知识有限,掌握的内容较少,缺乏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会计典型岗位分析,把当前课程进行分解,实行岗位课程的教学。通过确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以此来设定岗位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

3.2 经济、金融类背景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从岗位教学出发,可以看到,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显性知识已经划定的相对完善。但是,要想真正从这些显性知识中获得核心能力,必须加入隐性知识。例如上图中的出纳核算岗位,所需的隐性知识包括:点钞与验钞、保险柜的使用、银行结算方式的兑付期限与流程、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对公业务等等。所以,在课程体系上应该更多地加入经济、金融等背景知识。背景课程的学习在实践中适宜以专题形式加入课程体系,表2表明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进行改进,加入更多岗位需要的隐性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国城,杨丽丽.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会计实践教学师生互动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3.

[2]马建军.基于隐性知识视野的会计案例教学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9.6.

[3]耿黎,刘彩华.隐性知识传递视角的管理会计教学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3青年基金课题“隐性知识缺乏对会计专科学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课题号:SQ137009)的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