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增强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方法探析
2014-07-24王丽倩等
王丽倩等
摘 要: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直接关系着高校团委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目标的完成。目前,高校青年团员组织意识淡薄,缺乏归属感,基层团干部综合能力较低,基层团组织缺乏凝聚力与活力,这些问题影响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效能。解决这一课题可以尝试以强化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为基础,以团日活动为依托,提升组织凝聚力,与此同时,应顺应团员个性化发展趋势,建构科学化平台,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关键词:基层团建;活力;创新;平台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直接与青年学生相联系的最基本单位,其工作活力和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团委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维持和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至关重要[1]。本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并结合工作实际初步分析了高校团组织活力不足的现状与原因、探讨了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等问题,并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部分二级学院在提高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所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对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做初步的探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浙江中医药大学部分二级学院基层团组织工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⑴采取网上问卷的形式。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共收到256份问卷,并统计调查结果。
⑵重点采访。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团委老师和优秀团干部(校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班级团支书等)为采访对象,就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调研。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调研结果分析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⑴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党员、预备党员、团员
⑵因本次调查为网络问卷形式,所以回收率为100%,共回收有效问卷256份。
其中:调查对象的统计结果如下:
(团委各项工作对提高基层团组织活力的作用采用计分制,其它问题采用选项制)
3 高校基层团组织现状分析
3.1 青年团员组织意识淡薄,归属感欠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在当下,团员这一光荣的称号在某种意义上却失去了其优越性。其原因在于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一般都已成为团员,这一现状让大部分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被淡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团员青年们丧失组织意识,从而会造成基层团组织缺乏号召力与活力。
在国内高校中,班团一体是最主要的基层团支部建立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班级资源,也有利于基层团组织更方便地开展活动。但这一模式在现今高校实际开展过程中却表现出很多弊端。首先团员青年对基层团组织认识不够,团支部的概念日趋弱化,多数高校学子对团体的认识仅停留在班级,而没有意识到它还是一个团支部,对于团支部的性质和职能以及主要团干部的分工也不甚明确。再者,以班级为依托的基层团组织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不易照顾到所有成员,使少数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下降,对基层组织的归属感欠缺。
3.2 基层团干部综合能力不高,团组织凝聚力缺乏
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主要学生干部大多由民主选举产生,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多属于魅力领导型,但拥有良好组织和领导能力的人才偏少。一方面是由于团员青年对团的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高校的团工作主要集中在为学生开展各类活动,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而忽视了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目前,通常高校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面向群体为所有学生干部,很少有单独针对基层团干部的相关培训,导致基层团干部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加上他们本身对团的认识不够透彻,从而疏忽了基层团组织的建设。班级开展的活动也多以春游、烧烤、玩乐为主,缺乏有意义的主题教育,导致团组织凝聚力不断下降。另外,大多时候上级下达的活动任务政治性相对较强,许多团基层团干部都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完成任务,这必然会大大降低基层团组织的号召力和领导力,从而导致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不断下降。
3.3 团员个性化展示平台不够,参与积极性下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个性是他们的代名词,传统的平台对其来说已不足以展现自我。团员青年一方面迫切地希望得到再教育和表现,一方面却找不到合适的平台,久而久之便会对团组织失去信心,对基层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缺乏兴趣。适应于新时代团员青年的平台在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缺失也是导致当前基层团组织活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3.4 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经费紧缺,活动质量较低
组织的发展是受到现存资源限制的,组织获取资源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性质及目标。高校基层团组织是较小型的学生组织,很难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在获取外部资源的时候难度较大。资源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影响力,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活动不能更好地开展,组织难度加大,团组织活力也相应下降。
4 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方法探究
为了改善以上现状,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我们尝试建立了以基层团组织班团文化节为中心,以“继续教育”“学术节”“艺术节”“新媒体”为四大支持平台的立体化网络体系。通过创建基层团组织自主品牌,给基层团支部更大的发展空间,真正做到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团员感受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加强团员的组织意识。此外,还可以以高校素质教育为目标,顺应以团员个性化发展为趋势,以四大平台为依托,提升组织活力。针对问卷调查中反应的团干部综合能力低的现象,可以创新模式,以老带新,邀请学校团委老师及优秀团干部,分享工作经验;还可以尝试建立优秀团日活动基金,资助优秀团学活动,从而缓解基层组织由于经费不足而难以举办优质活动的困境。
4.1 坚持以强化基层团组织凝聚力为基础,以团日活动为依托,提升基层团组织凝聚力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团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开展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基本途径和优势所在。”在团的各种活动中,植根于基层且富有时代气息的团日活动,对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须先致力于强化团支部强凝聚力,提升团员在组织中的归属感,加强团员的集体意识。
⑴利用“以老带新”模式,激发团日活动热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以老带新”的团支书培训模式,定期进行培训,传授优秀团日活动经验,激发基层团支部热情。针对问卷调查中反应的团干部综合能力低的现象,我们可以创新模式,邀请团委老师传授团日活动的理念,强化各团干部思想素养;通过优秀团干部分享经验,针对团日活动组织与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的方法等进行辅导和培训。此外,还可以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动员大会集体讨论团日活动的主题。如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团员之所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团员通过团日活动获得“思想政治素养”、“专业学术知识”、“情感(亲情、友情)”、“奉献意识”、“丰富生活”这五大方面的收益平衡发展。针对该调查情况,可以设定团日活动五大主题,帮助各位团支书找到真实感、方向感,引导着大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⑵合理利用新兴媒体,加大团日活动宣传。相较于以往活动成绩光靠少数人评判的不足,我们可以选择倾听大多数团员青年的心声,利用腾讯微博、人人等平台对团日活动策划进行投票。将新兴媒体应用于此,不仅公平公正,同时也提高了参与度,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参与团日活动,也可以让团支书从优秀的团日活动策划中寻找灵感与启发,从而使自己班级在组织活动时更具有多向性。优秀团日活动由每位团员选举而出,通过这种方式,即可以加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同时也强化了凝聚力。
⑶举行“团日活动答辩”,通过专家指导,提高团日活动执行度。结合网络甄选得票率以及团委老师的评定等多方因素,挑选出多份优秀策划进行答辩。专家根据团支部代表的展示,提出多方位活动建议,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执行度,使得优秀团日活动锦上添花。
⑷创新“学生会+团支部”模式,汇聚双股力量,提升活动质量。在团日活动开展方面,创新活动方式,可以采取“学生会+团支部”联合打造重点团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会各部门“帮、扶、带”各团支部,不仅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又让他们参与活动的具体实施,两股力量强强联合,在碰撞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
⑸通过“班团魅力秀”,表彰先进,增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发扬五四精神,表彰优秀团日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推动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先进典型能否深入人心、能否发挥导向和辐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典型的宣传效应。可以通过“班团魅力秀”等活动,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团日活动,激发团支部崇尚优秀的内在动力,从而使青年团员万众一心,向先进看齐,强化了凝聚力。
4.2 顺应团员个性化发展趋势,构建科学化、立体化平台,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凝聚优秀青年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但现阶段,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团组织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所下降。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以团组织为中心,通过多种途径给团员提供多样发展平台,丰富工作方式,全面发展青年团员的个性化特征,加强组织与团员之间的沟通,以满足广大青年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从而提升团组织活力。
⑴提供“继续教育”平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思想培养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针对团员对自身团员身份的认同感不强,团组织的意识淡化的现象,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尝试建立了《共青团员继续教育学习制度》,针对所有希望获得继续教育但未荐优的团员,采取自我阅读学习和集中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讲座,并要求团员每学年上交2份读书报告。此举不仅实现了团员青年继续教育有平台、有制度、有规划、有方向,且使得团员青年向党组织荐优实现“表现可量化、评优有依据、先进信得过”,同时提高了青年团员的自身修养,解决了各大讲座没人参加的问题。制度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著。
⑵打造学生自己的“艺术节”,演绎青年团员自我风采。团员青年是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一个群体,想要紧密团结这一群体,必然要以最生动、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他们的兴趣。譬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打造的“活力青春艺术节”组织新老生PARTY,青春DNA晚会,“七彩心情,炫动我心”心理活动等都有利于加强团员的集体归属感和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给当今追求个性化的团员一个“演绎自我风采,展现个人特长”闪光舞台,他们在自身发展同时也为团组织增添了活力。
⑶构建学生“学术节”,提升团员青年的学术素养。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根据时代赋予青年的新特点,整合学校特色,为学生搭建立体化的成才平台。学校团委可以立足专业特色,打造学生学术节平台,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积极鼓励学生以助研、助教、助学、自研等多种形式在实验室从事学习、科研和实践操作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⑷充分运用“新媒体”,不断创新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方式。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挑战,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利用多样化的载体开展共青团工作。现如今,新媒体渐渐成为当今高校青年彼此联系和获知外界信息的方式,也日益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团学事物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基层团组织必须在保留原有党课、团课、团员组织生活会等既有教育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开辟新的根据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微博互动交流”“我的中国梦微博比赛”等一系列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扩大基层团组织的影响力,保持基层团组织与时代同声。我们课题组256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为以上观点提供了数据支持:青年团员们普遍认为电子传媒对他们的影响力较大,占总调查对象的58%,其次排名为校园活动,讲座课堂,院报海报,分别占总数的21%,13%和8%。
虽然近些年,高校基层团组织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对团的基层工作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凝聚力,影响了其在加强高校德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有职能的发挥[2]。因此,这种现状必须引起高校基层团组织领导者和建设者的重视和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尝试建立以基层团组织班团文化节为中心,以团日活动为依托强化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并且以思、艺、学、媒四大平台为基础构建“向心花”网络模式,从而创建科学化、立体化成才平台,这些工作方法的创新既适应了团员个性化发展趋势,又在增强凝聚力、绽放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种创新实践不愧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梁广寒.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7,(12).
[2]夏娟.试论增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