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问题研究*

2014-07-24袁长征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河南省办学学院

袁长征

(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问题研究*

袁长征

(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瓶颈期。对于河南省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河南高等教育提供多样化需求。河南省高职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要在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进行积极探索,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办学模式、制度规范、政策支持和优惠方面需要更多投入。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根据《辞海》的解释,“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1](P228),体现为一种国家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的制度。其局限性较为明显,当今的教育体制早已冲破了领导管理体制的旧模式,具体到教育领域的办学体制,一般理解为举办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制度,这种组织制度主要解决“办学主体是谁,如何办学”的问题。

“机制”一词的英文是Mechanism,最早出现在物理学和机械工程研究领域,指的是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P1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概念延伸发展到多门社会科学中,系统学就是其中之一。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机制是指中外合作办学系统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主要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运作机制、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机制、中外合作办学执行和奖惩机制等。

(二)新机制的内涵

根据上述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概念的界定,这里所谓的“新机制”,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如何突破办学模式、形式、国际化与本土化、公益性与商业性等发展瓶颈问题,大胆探索尝试建立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长效体制、机制问题,打造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创立一套系统的、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高效的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具体来说,从政府、社会等外部影响因素分析,需要建立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评估和保障机制;从中外合作的教学、学生管理等内部影响因素分析,需要建立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高效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最终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

二、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基本现状

(一)中外合作办学层次

作为全国教育人口大省,河南高职教育实现了由薄弱徘徊到集团化的跨越式发展,举办高等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成为河南中外合作办学的主力军,形成了专科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本科教育为辅的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体系。据统计,截至2013年,高等专科层次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116个,本科层次的有64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占所有项目、机构的三分之二,培养毕业生3.3万多人,在校生5.7万多人,占全省大学生总人数的5.4%(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haedu.gov.cn和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http://www.heao.gov.cn的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二)专业分布情况

从专业和合作项目分布情况分析,河南省高等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开设文科和商科的占大多数,其中经济、管理类约占40%、计算机类占20%;理工科开设专业较少,如医学(4%)、工程技术(19%)、艺术设计(10%),其他专业占7%。

(三)开设高校及招生、专业情况

表1 河南省本科高校开设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本情况

高 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专 业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管理、会计等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韦伯国际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文化艺术大学会计、物流管理、艺术河南工业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软件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12个专科专业河南城建学院马来西亚林登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设计技术河南大学欧亚学院艺术类专科:音乐、美术(2013年停招)中原工学院亚太国际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建筑工程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摄影摄像技术郑州轻工业学院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商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已停招)信阳师范学院新西兰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旅游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平顶山学院BTECHND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市场营销、艺术设计、商务管理、计算机技术黄河科技学院垂利国际学院会计与审计等7个专业安阳工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提赛德大学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个专业黄淮学院英国威尔士大学、印度迈索尔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洛阳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工艺大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机械新乡学院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郑州科技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财务会计、工商管理、计算机

从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的高职院校来看,据笔者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高职招生21.49万人,每万人口中高职在校生已达75人。2012年,河南具有高考招生资格高职(专科)院校73所,其中15所院校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高职院校总数的20.55%[4](P5),它们分别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中州大学、开封大学、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等尚未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另外,还有部分本科高校同时开设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初步统计如表1。

三、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低水平重复办学,引进教育资源质量不高

1.专业设置、地域结构分布不均。河南高等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相比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历史较短,也就是近十年得到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张。但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前期对市场和合作方调查不彻底,主要是考虑眼前利益(较高学费收益),所以大多高职院校是在比较盲目的情况下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开设项目和专业大量集中在办学成本相对较低的文科、商科专业,而目前市场对上述专业的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结果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陷入招收一两届学生后就无法再开办下去的窘境。除了高职高专,部分本科院校为了抢夺有限生源,在开设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同时,还开设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信阳师范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但这些开设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科院校也有只招收一两届学生就因生源等问题停止招生的。

表2 河南省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分布(2012)

表3 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结构(2012)

表4 河南省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别选择(2012)

表5 河南省参与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结构及分布(2012)

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中,其中3所在高职高专一批录取,其余在高职高专二批录取。以上资料数据笔者根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http://www.heao.gov.cn/)以及查阅各高职高专网站而来。

2.引进外方教育资源质量不高。由于中外双方(不同国家的不同高校)在合作办学的目标和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缺乏详细的合作办学规划,也未能悉心谋划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安排。对中外双方的合作可持续性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在引进外方专业核心课程资源方面质量不高,有的外方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都难以保证。从外方师资质量看,外方通常做法是在国外以签合同方式聘请一些半路出家的、非专职教师来授课。在授课模式上,外方往往也采取集中模块授课(1-2个月),对于原本文化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存在非常大的学习障碍[5]。

(二)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制度缺乏

1.宏观层面。河南省是中外合作办学大省,至今也没有出台专门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规划和设计,只有零星下发文件、通知和规定,这显然是不够的,是制度层面的缺失。沿海发达省市走在前列,如浙江省,早在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就专门发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作了规划和设计(《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五年发展规划(2009-2013)》。

2.微观层面。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方面不够完善。河南省高职院校与外方合作院校建立董事会这种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治理机构还没有,主要是因为外方为节约办学成本,基本不会采取长住中国合作院校的方式对中外双方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查。从中方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运行管理看,受制于经费、管理人员和生源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中方高职院校通常也不会单独设置合作办学管理部门,一般由院(系)和教务处协调办理,外事活动则交由校外事办和院(系)协调办理。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中外双方沟通等各方面造成一定影响。

(三)生源数量和质量问题

1.生源数量问题。生源问题是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大问题。近几年,河南省高等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较快,审批通过数量较多,再加上河南省一直都是高考大省,虽然绝对数量居全国第一,但河南省高考人数已经连续五年下降,详情见表6。

表6 河南省近6年每年高考考生人数(单位:万人)

据河南省招办统计显示,高招生源缺口主要集中在高职(专科)批次,而中外合作办学则是生源缺口的“重灾区”,每年招生时大部分高职院校要靠降分补录。另外,从多年招生历史情况看,考生及家长更愿意选择一些本科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认为比专科有保障,这就给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造成了更大压力。因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生源枯竭的生存挑战[6]。

2.生源质量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专科层次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招生分数低于普招。2013年前,河南省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项目的招生对象通常是专科二批次的学生,这是所有高考录取里面分数最低的一个层次,且大多数都没有英语分数的限制。2013年开始高职高专不分批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文化基础和素质相对更差,这就对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效果埋下了隐患。

(四)可持续发展障碍

1.办学观念不够清晰,战略规划也不够明确,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国际化的特色不够明显,合作办学的基础条件还不够厚实。从河南省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现有的国际合作项目,大多是依靠“人际关系”或“中介”引进,这往往导致合作层次不高,对合作方的资质和项目的国际认可度难以把握,出现低经济效益、特色不明显等弊病。另外,政府一年或两年一度的审批使中外合作双方对长远安排、发展信心不足。审批过于繁琐,使得中外双方不敢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其项目当中去,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中外师资问题。从中方师资来说,教师既要在专业领域是专家,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这对中方师资队伍也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外方选聘外籍教师大部分是年纪比较大的、已经退休的非专业教师,且大部分外籍教师对中国国情和教育文化不是很了解,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教学效果并不好。

四、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顶层设计规划

从地方政府层面对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进行制度设计。可以结合我省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及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重点、办学行为、评估制度、发展速度、办学规模和专业布局、奖惩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尽快研究制定《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每五年根据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形势、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完善,从而为河南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各高职高专院校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及特色,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高职院校的中长期中外合作办学规划。

(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高等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要有更大的发展,就要敢于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突破体制机制限制,通过对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加大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改革力度。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和高校可以采用试点方式,鼓励大胆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逐步考虑产业化、市场化道路,为新生事物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如可以积极探索尝试“教育股份合作制”办学,增设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学院,实现组织模式的多元化。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7]。从运作方式来看,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合作者绝大多数是外方高校。而事实上,参与合作办学的合作主体主要是高校,但还可以是组织和公司、社会团体、企业,甚至还可以是外方政府。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合作办学启动资金方面的压力,还可以为合作办学软硬件提供较高水准。

(三)主动调整专业区域结构,打造高职专业品牌

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首要任务是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准确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一是结合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物流港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制定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指导手册。在政策上鼓励高职院校和外方在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停止或者严格审批近几年低水平、重复建设申报的商科和文科专业。

二是可以尝试定期发布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参考信息,将河南省限制和鼓励的专业提前告知,为高校合作时选择专业提供参考。

三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合作专业与河南省高校已有专业的关系,突出办学特色。大力培植高职专业品牌,并将对外开放走国际合作办学之路,作为新时期提升学校品牌和质量的战略目标加以落实。

四是在中外合作办学区域结构方面,高等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河南省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省会郑州及周边地市,占总数的60%多[4],分布不合理。今后,政府应继续通过制定和实施更多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平衡中外合作办学的区域分布,使其更加合理。

(四)改革招生机制,开拓留学生市场

2013年,河南省专科不再分一批和二批,高考考生人数创历年新低,生源问题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瓶颈。鉴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殊性,如果采用提前单独招生办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招生生源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机制,对办学质量不达标的专业取消其招生资格,以评促建,从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好更快地发展。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范围在瞄准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注重国外留学生市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高职院校办学收益,而且能够对中外合作办学形成互补,使学生融入国际化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营造国际化学习环境,提升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信誉和影响力。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张 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3]刘 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4]河南省招生办公室.2009-2011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报考及录取统计[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方 华,唐 小.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展望——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17-119.

[6]李艳辉.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33.

[7]张彦梅.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9.

[8]吉晓吉吉,廖 玫.中国推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制度演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0,(2):107-109.

[9]栗晓红.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视野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1,(10):54-58.

[10]顾美玲.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探索[J].教育科学,2008,(6):27-32.

[11]李庆召.河南省对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2-13.

[12]李 丹.河南省高校对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调查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312-313.

[13]施余兵.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完善[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3):111-115.

(责任编辑:彭文彬)

The Research on New Mechanism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Hen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UAN Changzhe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China)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enan has already reached a plateau.The study on the new mechanism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enan could provide a variety of resour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Henan.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enan needs to carry out an active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At the same time,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enan requir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more support in top-level deisgn and planning,school-running mode, system and policy support and special offer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ino-foreign cooperation;new mechanism to run a school

2014-07-01

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规划一般课题“河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问题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JKGHAD-0289)。

袁长征(1979—),男,开封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G719.28

A

1674-6120(2014)10-0083-05

猜你喜欢

河南省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院掠影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