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4-07-23文学红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探索与实践

文学红

摘 要:与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校面向企业用人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对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案,并从校企紧密对接、强化实践育人环境、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四个方面总结了实践效果。

关键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教育模式;校企共建;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粤教高[2009]76号),广东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建设内容包括精品开放课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七大类。广东省教育厅于2013年1月确定立项建设5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我院联合佛山市三水合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合成公司)申报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佛山市三水合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获得批准。

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1.建立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协同育人是指以学校为主体,协同企业、行业、政府、研究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的开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制度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育人。中心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把优异的企业文化、实践资源、培训课程与团队等引入学校,并与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协同的基础上进行多方位的创新,搭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

2.改革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传统的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中心的建设使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动校外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由参与共建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三、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和要求。

(1)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建设”的原则。学校利用企业条件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则可借助学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新产品开发及员工培训等。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缓解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

(2)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心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中心建设规划。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完成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内容,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保证实习教学质量。

(3)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中心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

2.明确建设任务

为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心要按照“以基本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锻炼为基础,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教育水平。为此,应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建设: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中心依托合成公司,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由校企双方的主要领导担任中心的负责人,成立中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中心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小组、订单培养管理小组、课程开发/建设小组、科研开发小组,负责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为保障中心正常运作,初步建立了中心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

(2)改革实践教育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要求,按照“校企双链、实岗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将企业的行业规范、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对接,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与教学项目相匹配;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教学团队,以真实产品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将教学环节嵌入生产岗位,校企双方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学校、企业侧重不同的技能及职业素质培养任务,达到通过真实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的。

(3)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为保障达到对学生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中心的师资队伍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应规范教师遴选、聘用、培训、管理及考核。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合作交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研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专业讲座等。

(4)建立开放共享机制

我院有三个专业长期与合成公司在生产实习、订单培养、聘任兼职教师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专业间共享中心。周边还有四所学校长期在合成公司开展生产实习、教师实践等合作,实现了学校间共享中心。随着中心建设的深入,我们将主动发布中心相关信息,根据其接纳能力接收更多高校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利用中心的资源。

(5)保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

由校方与企业协商,为学生提供无毒无害的有技术含量的实践岗位,对即将进入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学生三方的职责和权利。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对可能会涉及企业商业利益的内容,由厂方进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安排实习带队教师做好实习现场相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做好保障条件建设

(1)经费保障

我院关于印发《省、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对本中心建设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校外实践教育模式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发、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

(2)制度保障

我院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生产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等制度,以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心拟建设的制度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认证制度、指导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办法、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

(3)质量保障

首先,合成公司设有佛山市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围绕小家电产品研发、制造,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及工艺流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其次,多年来校企深度合作,在学生培养、师资合作、课程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过程实施到学生考核评价,企业全程参与,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以上三方面都可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制订可行的建设方案

按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共商中心运行制度的思路推进中心建设,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心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四、实践成果

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校企紧密对接

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了《快速成型与手板制作》《机械设计与创新》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制订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强化实践育人环境

由合成公司提供设备,我院提供场地,共建了模具拆装实训室和小家电产品结构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验室建设,为实训创建真实的训练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3.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助理设计工程师。校企合作组建了“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工作,按照企业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对学生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表现优秀的学生被企业选拔录用,获得直接就业的机会。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初具规模

聘用合成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企业影响力较大的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了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了合成公司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十人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承担了“机械设计与创新”“小家电产品结构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定期到合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和员工培训,有三位教师长期被聘为合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它创建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对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中心的建设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运行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资源有效融合、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3(21):19-24.

[2]杨叶飞,王汝志,窦志铭.基于校企协同的复合型营销人才育人模式的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7-20.

[3]冯军.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局[J].教育与职业,2012(25):28.

[4]李新颖,王喆,蒋占军.“铁路通号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1(14):106-109.

[5]易新河,文益民,张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4):66-69.

由校方与企业协商,为学生提供无毒无害的有技术含量的实践岗位,对即将进入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学生三方的职责和权利。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对可能会涉及企业商业利益的内容,由厂方进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安排实习带队教师做好实习现场相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做好保障条件建设

(1)经费保障

我院关于印发《省、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对本中心建设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校外实践教育模式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发、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

(2)制度保障

我院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生产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等制度,以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心拟建设的制度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认证制度、指导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办法、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

(3)质量保障

首先,合成公司设有佛山市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围绕小家电产品研发、制造,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及工艺流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其次,多年来校企深度合作,在学生培养、师资合作、课程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过程实施到学生考核评价,企业全程参与,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以上三方面都可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制订可行的建设方案

按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共商中心运行制度的思路推进中心建设,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心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四、实践成果

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校企紧密对接

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了《快速成型与手板制作》《机械设计与创新》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制订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强化实践育人环境

由合成公司提供设备,我院提供场地,共建了模具拆装实训室和小家电产品结构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验室建设,为实训创建真实的训练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3.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助理设计工程师。校企合作组建了“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工作,按照企业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对学生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表现优秀的学生被企业选拔录用,获得直接就业的机会。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初具规模

聘用合成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企业影响力较大的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了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了合成公司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十人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承担了“机械设计与创新”“小家电产品结构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定期到合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和员工培训,有三位教师长期被聘为合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它创建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对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中心的建设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运行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资源有效融合、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3(21):19-24.

[2]杨叶飞,王汝志,窦志铭.基于校企协同的复合型营销人才育人模式的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7-20.

[3]冯军.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局[J].教育与职业,2012(25):28.

[4]李新颖,王喆,蒋占军.“铁路通号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1(14):106-109.

[5]易新河,文益民,张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4):66-69.

由校方与企业协商,为学生提供无毒无害的有技术含量的实践岗位,对即将进入中心开展实践教学的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学生三方的职责和权利。在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对可能会涉及企业商业利益的内容,由厂方进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安排实习带队教师做好实习现场相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做好保障条件建设

(1)经费保障

我院关于印发《省、市、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对本中心建设给予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使用范围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校外实践教育模式建设、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发、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

(2)制度保障

我院现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生产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等制度,以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心拟建设的制度包括教学运行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认证制度、指导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办法、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等。

(3)质量保障

首先,合成公司设有佛山市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围绕小家电产品研发、制造,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及工艺流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其次,多年来校企深度合作,在学生培养、师资合作、课程建设、项目研发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平台。最后,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过程实施到学生考核评价,企业全程参与,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以上三方面都可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制订可行的建设方案

按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共商中心运行制度的思路推进中心建设,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心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图1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四、实践成果

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以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校企紧密对接

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了《快速成型与手板制作》《机械设计与创新》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同制订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2.强化实践育人环境

由合成公司提供设备,我院提供场地,共建了模具拆装实训室和小家电产品结构实训室,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验室建设,为实训创建真实的训练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3.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助理设计工程师。校企合作组建了“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培养工作,按照企业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对学生制订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分为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表现优秀的学生被企业选拔录用,获得直接就业的机会。

4.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初具规模

聘用合成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强、企业影响力较大的高级工程师为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建立了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吸引了合成公司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十人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承担了“机械设计与创新”“小家电产品结构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教师定期到合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和员工培训,有三位教师长期被聘为合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它创建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对提高学校工程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中心的建设历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运行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资源有效融合、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明生,王玲.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3(21):19-24.

[2]杨叶飞,王汝志,窦志铭.基于校企协同的复合型营销人才育人模式的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7-20.

[3]冯军.深化校企合作,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局[J].教育与职业,2012(25):28.

[4]李新颖,王喆,蒋占军.“铁路通号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1(14):106-109.

[5]易新河,文益民,张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4):66-69.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校企共建《动态网站开发》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