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创新精神
2014-07-21马致远
马致远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现;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5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精神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工作思路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评价一节数学课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是不是都得到了发展。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的人仍处于开发的阶段而已。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地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情感的交流。教育家赞克夫曾经说过:“智力活动是在情感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必须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创新情境的方式很多,有课程设疑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实验操作法、新旧知识迁移法、辩证法等。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先设计一个小象过生日时,“象妈妈”买来许多水果招待小象朋友的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现“象妈妈”买来的水果,请同学们数一数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多少?学生七嘴八舌地数起来。可大家数出的结果不同,教师又重放两编课件后,同学们仍然不能统一结果。教师说:“看来你们班不能数对水果的数量,我只能找其他班同学帮‘象妈妈数一数了。”话音刚落,就有一同学大声说道:“我们一定能数对!”然后班里的同学开始热烈地讨论怎样才能数出正确的结果。很快他们就得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分种类数数;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代替不同的水果种类,先用符号记录,再统计各种符号的数量等方法。这一数学过程使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愿望,获得了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数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要的探究活动。可见,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因此,作为教师,你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同时需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更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否是唯一的,能否想出更新更好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方便、更快捷的解题路径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物体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得到物体的“一半”来帮助学生来理解“平均数”,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物体或图片来表示1/2。通过分析为什么大家分的物体不同,却都能用1/2来表示其中的一份,使学生领悟用分数表示结果与分什么无关,只是与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关。教师在学生深刻理解了1/2的意义之后不失时机地问:“同学们,根据你们对1/2的理解,你们还能创造哪些分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同学在动手折,有的同学在迫不及待地和同桌诉说自己的创造成果。此时,他们不仅对知识的兴趣油然而生,而且能把所学知识进行初步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然后把书本知识广泛地迁移和延伸到书本以外的地方,使得自己形成了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积极的推动和发展。
四、提供创新“资源”,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从何而来?它应来源于学生的探索,来源于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各种实践活动,而不是从书本中得来。要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教学中就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提供动手操作的材料和机会。例如:上学期第八册教学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知识后,我们可以出这样一些问题:“一个三角形剪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我先让学生进行合理猜测,然后再动手操作。由于每个人的剪法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一个三角形剪掉一个角,可能剩下3个角,也可能剩下4个角;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掉一个角,就得出不同的三种答案:5个角、4个角、3个角。通过实践,学生就不会想当然地去盲目决定:一个三角形减去一个角,就剩2个角;一个平行四边形减去一个角就剩三个角。这样,经常地进行一些操作训练,就能不断增强手脑的协调性,遇到问题,不会匆忙地决定,而是从多角度思考,产生种种奇思妙想。
总之,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要更新理念,创设各种有利的情境,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数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合格有用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