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课本上“通假字”的读音

2014-07-19黄莲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多义词古汉语课本上

黄莲香

【中图分类号】G632

我们在教读初中课本上古文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一些关于“通假字”的问题,如分辨不清哪些字是通假字?哪些不是?通假字的读音怎么确定?

例如:《隆中对》中的“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信”字,书下注释为“信”通“伸”,但又没注音。可能初读者一时就会拿不准该字的读音;又如《核舟记》中“八分有奇”的“有”,书下注释为“有”通“又”;而《出师表》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中的“有”却没加注解,并且这两句都分别不在同册教材中,那我们该怎样去分辨、去理解呢?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对初中六册语文课本上的“通假字”进行分析、整理,不觉豁然开朗。

所谓“通假字”,其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的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来的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而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新字”。例如新版初中七年级上册P43面注释《论语十则》中“不亦说乎”的“说”时书下注解是这样的:“说〔yue4〕”“悦”的古字,也就是说“说”是“悦”的古字,而“悦”是今字,而读音就应该是今字的读音了。

再说“异体字”。它是同作一个意思但不同写法的字,说到此处我们会记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所写的“茴香豆”的“茴”,孔乙己所写的“茴”字其余的四种写法是:回、囘、囬等。其实这四种写法是“茴”的四个异体字。

而以上所讲的“古今字”与“异体字”,在初中课本注释中常用“同”字解释。如“诲女知之乎”,“是知也”书下注释为“女”同“汝”,“知”同“智”,还有许多例子不一一枚举。而到底哪些是古今字哪些是异体字,注释中没有注释出来。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没有必要说出,但作为教师来说,掌握与之有关的知识也不无重要。

最后说说“通假字”。当然此处的“通假字”是狭义的,它是我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借用,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常用某字通某字表示与某字通用,一般来说用通的情况都是通假字。而在初中教材的古文中就大量存在: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中的“乌”通“无”;“楼至八层、裁如星点”中的“裁”通“才”等等。其中“乌”通“无”是用音近字,“裁”通“才”是用音同字,其读音当然是本字的读音了。

说到此,本文开头的答案业就自然而然地解释出来了。“信”通“伸”读音当然是“shen一”了,因为“信”古代就读“shen一”(见《古汉语常用字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尔某二十又一矣”中的“有”与“八分有奇”是同类通假字。

猜你喜欢

多义词古汉语课本上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多义词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初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策略研究
借课本
浅析俄语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的区分
高等师范院校古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
谈古汉语主语隐去对韩国语教学的启示
论“以”在古汉语中的介词功用
算盘是个“小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