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文花朵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2014-07-19张彩霞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关注人文素养引导

张彩霞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人文素养蕴含其间。所谓人文素养,主要指人文知识、社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关注;引导;人文素养

新编语文教材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文化品位、语文素质得以提高。那么,怎样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关注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走出教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说过,“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语文教师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了解、猜测学生的以往经历,探悉学生的生活体验,为走出教材做好最基本的铺垫。知道,教材只是一种师生对话的文体,教材内容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或一个主题。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碰撞时,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还满足了自身成长的需求。

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帮忙解决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人眼中的西山都像柳宗元笔下的这么高峻、阔大、卓尔不群呢?”学生都笑了,他们认为问题过于简单,接着笔者介绍了西山的地理位置和海拔。笑声没有了,有些学生的脸上出现了惊讶、不解的神情。一阵阵轻声的议论在教室中蔓延开来,有的学生谈到了景与情的融合,有的认为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还有的说到作者的人生志向……适时点拨后,笔者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挫折、失败,教室里又是一阵争相恐后的诉说。“在挫折、失败面前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的那份若有所思的神情让笔者似乎听到了他们成长的声音。由此,笔者说到了前几天的语文测试,很多学生都低下了头。笔者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人生的志向,没有爬起来继续前行的勇气。”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一篇篇美文定会开启学生的心智,理性的阳光定将照亮他们的心空,使他们前行的脚步更坚定、更执著,从而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二、精选课外阅读,品尝人生百味

如果说语文教材本身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搭建了一座广阔的平台,那么丰富的课外阅读使这一平台无限延伸,承载的内容也更为丰富。笔者筛选了一些短小的故事,以及引人深思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并促使他们吸收所缺的“营养”,逐步健全自己的人格。当学生能自觉地拾起校园中的垃圾,狭隘和自私也与垃圾一起被丢进了垃圾箱;当他们把保护小鸟的牌子挂在村外的树林边,环保、友善己在他们心中生根;毕业离校时留恋的泪水,说明他们学会了感动、感谢和珍惜。看似平常小事,实能折射出人性的卑劣与崇高。笔者认为,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课外阅读为他们开启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当他人的认知经验,潜入学生的意识,并转化为行为意识的时候,心灵世界便会一片芳菲,情感的家园百花盛开,学会逐步成长为一个有价值追求和人性丰满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

三、师生同作一文,储蓄精神财富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无论多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在苍白的作文素材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犹为重要。怎样帮他们睁开发现的眼睛,让他们勇于发现、善于发现、乐于发现呢?教师要让学生在共性的生活中找到个性的美。在一篇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中,笔者选取了我们共同经历的生活片断:为了参加学校的体操比赛,又不影响中考成绩,晚自习休息时间,我们班的学生全部整齐地站在教室后面的空地上,认真地练体操,没人组织而又都积极参加。那种情景成为了笔者的作文素材,笔者把它组织在文章中,写出了一个班主任的感动与骄傲。这是学生带给笔者的真实情感。读后,学生感动之余,若有所悟。此后,学生的文章中有了教师、家长、同学、朋友带给他们的感动,作文中少了空话、套话,多了一份朴实、真诚和心灵的震撼。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教师在文章中也易于发现学生自身修养方面的不足,真诚、友好、善意的提醒与帮助对学生更为有益。久而久之,学生的人生账户里,定会有一份不扉的积蓄。张文德先生在《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一文中说:“人和文是永远不能分离的,一旦分离,人和文的价值都显得黯然失色,其原因十分简单,那就违背了作文的规律。”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同样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他们的心灵。

语文教学就犹如一块肥沃的土地,不仅生长着语文知识的秧苗,还珍藏着一颗颗人性中最美的种子,等待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浇水施肥。这样,这些种子就会拥有破土而出的机会。笔者相信,总有一天,它们会成长为学生精神家园的一朵朵奇葩,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人文花朵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猜你喜欢

关注人文素养引导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