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

2014-07-18陈振锋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

陈振锋

摘 要: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终结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教学行为,它既是一堂课的总结,往往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概况式、比较式、练习式、设置悬念式、问题解决式和情感交流式。

关键词:数学课堂;比较式;概括式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终结阶段,与课堂引入、例题分析和巩固练习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教学行为,它既是一堂课的总结,往往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

一、概括式

概括式小结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小结方式。一堂课结束阶段,教师往往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可作如下小结:

(1)填表: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比较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许多数学概念相关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小结时可将它们进行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立方根”的教学时,可作如下小结:

三、练习式

在课堂小结阶段,如果就概念复习概念,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难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练习,采取小组比赛、抢答等形式,结合练习完成课堂小结。

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课堂小结,可设计如下练习:

(1)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2)下列各组数中,是二元一次方程5x-y=2的一个解的是( )

(A)x=3y=1 (B)x=0y=2 (C)x=2y=0 (D)x=1y=3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y=10,则y= ;当x=6时,y= 。

(4)已知x=2y=1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

通过上述四个题目,学生加深了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的理解。

四、设置悬念式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写文章是如此,数学课堂小结也是如此。教师如果在课堂结束阶段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造成悬念,让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小结可作如下设计:

师: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生1: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师:大家感觉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便吗?局限性在哪?

生2:挺麻烦的,要一个一个地试。

生3:当未知数的范围很大时,用列表尝试法找解就会很困难。

师:大家想不想学习一种更直接、更快捷的解法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问题解决式

概念引入阶段,教师常常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开始课堂学习。在小结阶段应做到与导入阶段前后呼应,做到有始有终,让整堂课浑然一体。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课堂引入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把一张厚为0.1毫米的纸折叠27次后,它的厚度相当于1.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相信吗?

那么在课堂结束前,可作如下小结:

分析: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1次,厚度为2×0.1毫米。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对折3次呢?4次呢?对折27次后,厚度为多少米?

生:227×0.1毫米=13421772.8毫米=13421.7728米≈13422米。

师:珠穆朗玛峰高为8844米,这张纸对折27次后相当于1.5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

通过对前面问题的解答,达到析疑解惑的目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魅力。

六、情感交流式

课堂教学除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机会畅谈体验、感受和收获,这样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例如,一次公开课,授课内容为八年级(上)“中位数和众数”,开课教师进行了如下的小结:

师: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很想了解大家对老师表现的整体评价。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收获情况,公平公正地给老师打个分数,满分为10分,精确到个位。

(话音刚落,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了,短暂的沸腾之后,学生认真地思考着,纷纷打好了自己心目中的分数)

几分钟后,课代表在几位小组长的帮助下,把评分情况汇总在黑板上: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大家观察黑板上表格中的数据,谁能告诉我,老师最后得分多少?

(学生进行了短暂的讨论,纷纷举起了手)

生1:老师,您得分9分(根据众数)。

生2:老师,您得分8.62分(根据平均分)。

生3:老师,我同意生1,给您评9分。因为9分既是众数,又是中位数,能反映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打9分以上的学生有25人,超过了半数。

此小结,授课教师紧扣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对老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环节,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渗透了“用数学”的理念。在课堂结束阶段既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了很好的小结,又掀起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高潮。

总之,课堂小结对于一节课而言,是一个终点,但对于数学学习,它可能是另一个起点。课堂小结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情,灵活设计课堂小结的形式,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小结,犹如“画龙点睛”,不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中不断前行,因此,课堂小结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懈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邵永红.课堂小结要讲得有艺术[J].新课程:教研,201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新仓初级中学)endprint

摘 要: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终结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教学行为,它既是一堂课的总结,往往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概况式、比较式、练习式、设置悬念式、问题解决式和情感交流式。

关键词:数学课堂;比较式;概括式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终结阶段,与课堂引入、例题分析和巩固练习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教学行为,它既是一堂课的总结,往往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

一、概括式

概括式小结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小结方式。一堂课结束阶段,教师往往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可作如下小结:

(1)填表: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比较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许多数学概念相关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小结时可将它们进行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立方根”的教学时,可作如下小结:

三、练习式

在课堂小结阶段,如果就概念复习概念,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难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练习,采取小组比赛、抢答等形式,结合练习完成课堂小结。

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课堂小结,可设计如下练习:

(1)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2)下列各组数中,是二元一次方程5x-y=2的一个解的是( )

(A)x=3y=1 (B)x=0y=2 (C)x=2y=0 (D)x=1y=3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y=10,则y= ;当x=6时,y= 。

(4)已知x=2y=1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

通过上述四个题目,学生加深了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的理解。

四、设置悬念式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写文章是如此,数学课堂小结也是如此。教师如果在课堂结束阶段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造成悬念,让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小结可作如下设计:

师: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生1: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师:大家感觉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便吗?局限性在哪?

生2:挺麻烦的,要一个一个地试。

生3:当未知数的范围很大时,用列表尝试法找解就会很困难。

师:大家想不想学习一种更直接、更快捷的解法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问题解决式

概念引入阶段,教师常常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开始课堂学习。在小结阶段应做到与导入阶段前后呼应,做到有始有终,让整堂课浑然一体。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课堂引入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把一张厚为0.1毫米的纸折叠27次后,它的厚度相当于1.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相信吗?

那么在课堂结束前,可作如下小结:

分析: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1次,厚度为2×0.1毫米。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对折3次呢?4次呢?对折27次后,厚度为多少米?

生:227×0.1毫米=13421772.8毫米=13421.7728米≈13422米。

师:珠穆朗玛峰高为8844米,这张纸对折27次后相当于1.5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

通过对前面问题的解答,达到析疑解惑的目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魅力。

六、情感交流式

课堂教学除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机会畅谈体验、感受和收获,这样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例如,一次公开课,授课内容为八年级(上)“中位数和众数”,开课教师进行了如下的小结:

师: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很想了解大家对老师表现的整体评价。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收获情况,公平公正地给老师打个分数,满分为10分,精确到个位。

(话音刚落,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了,短暂的沸腾之后,学生认真地思考着,纷纷打好了自己心目中的分数)

几分钟后,课代表在几位小组长的帮助下,把评分情况汇总在黑板上: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大家观察黑板上表格中的数据,谁能告诉我,老师最后得分多少?

(学生进行了短暂的讨论,纷纷举起了手)

生1:老师,您得分9分(根据众数)。

生2:老师,您得分8.62分(根据平均分)。

生3:老师,我同意生1,给您评9分。因为9分既是众数,又是中位数,能反映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打9分以上的学生有25人,超过了半数。

此小结,授课教师紧扣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对老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环节,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渗透了“用数学”的理念。在课堂结束阶段既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了很好的小结,又掀起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高潮。

总之,课堂小结对于一节课而言,是一个终点,但对于数学学习,它可能是另一个起点。课堂小结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情,灵活设计课堂小结的形式,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小结,犹如“画龙点睛”,不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中不断前行,因此,课堂小结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懈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邵永红.课堂小结要讲得有艺术[J].新课程:教研,201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新仓初级中学)endprint

摘 要: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终结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教学行为,它既是一堂课的总结,往往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概况式、比较式、练习式、设置悬念式、问题解决式和情感交流式。

关键词:数学课堂;比较式;概括式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终结阶段,与课堂引入、例题分析和巩固练习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教学行为,它既是一堂课的总结,往往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

一、概括式

概括式小结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小结方式。一堂课结束阶段,教师往往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时,可作如下小结:

(1)填表: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比较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许多数学概念相关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小结时可将它们进行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立方根”的教学时,可作如下小结:

三、练习式

在课堂小结阶段,如果就概念复习概念,可能比较枯燥和抽象,难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练习,采取小组比赛、抢答等形式,结合练习完成课堂小结。

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课堂小结,可设计如下练习:

(1)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2)下列各组数中,是二元一次方程5x-y=2的一个解的是( )

(A)x=3y=1 (B)x=0y=2 (C)x=2y=0 (D)x=1y=3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y=10,则y= ;当x=6时,y= 。

(4)已知x=2y=1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

通过上述四个题目,学生加深了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的理解。

四、设置悬念式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写文章是如此,数学课堂小结也是如此。教师如果在课堂结束阶段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造成悬念,让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堂小结可作如下设计:

师: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生1: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师:大家感觉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便吗?局限性在哪?

生2:挺麻烦的,要一个一个地试。

生3:当未知数的范围很大时,用列表尝试法找解就会很困难。

师:大家想不想学习一种更直接、更快捷的解法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问题解决式

概念引入阶段,教师常常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开始课堂学习。在小结阶段应做到与导入阶段前后呼应,做到有始有终,让整堂课浑然一体。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课堂引入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把一张厚为0.1毫米的纸折叠27次后,它的厚度相当于1.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相信吗?

那么在课堂结束前,可作如下小结:

分析: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1次,厚度为2×0.1毫米。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对折3次呢?4次呢?对折27次后,厚度为多少米?

生:227×0.1毫米=13421772.8毫米=13421.7728米≈13422米。

师:珠穆朗玛峰高为8844米,这张纸对折27次后相当于1.5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

通过对前面问题的解答,达到析疑解惑的目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魅力。

六、情感交流式

课堂教学除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机会畅谈体验、感受和收获,这样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例如,一次公开课,授课内容为八年级(上)“中位数和众数”,开课教师进行了如下的小结:

师: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很想了解大家对老师表现的整体评价。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收获情况,公平公正地给老师打个分数,满分为10分,精确到个位。

(话音刚落,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了,短暂的沸腾之后,学生认真地思考着,纷纷打好了自己心目中的分数)

几分钟后,课代表在几位小组长的帮助下,把评分情况汇总在黑板上: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大家观察黑板上表格中的数据,谁能告诉我,老师最后得分多少?

(学生进行了短暂的讨论,纷纷举起了手)

生1:老师,您得分9分(根据众数)。

生2:老师,您得分8.62分(根据平均分)。

生3:老师,我同意生1,给您评9分。因为9分既是众数,又是中位数,能反映大多数学生的想法,打9分以上的学生有25人,超过了半数。

此小结,授课教师紧扣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对老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环节,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渗透了“用数学”的理念。在课堂结束阶段既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了很好的小结,又掀起了师生情感交流的高潮。

总之,课堂小结对于一节课而言,是一个终点,但对于数学学习,它可能是另一个起点。课堂小结的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情,灵活设计课堂小结的形式,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小结,犹如“画龙点睛”,不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中不断前行,因此,课堂小结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懈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邵永红.课堂小结要讲得有艺术[J].新课程:教研,2010(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新仓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