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
2014-07-18陈丹刘芳云
陈丹 刘芳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和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面临改革与创新的同时,对教学语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有效沟通,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学生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为出发点,提出了有效转变教学语言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言转变
一、转变语文课堂对话形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与沟通的要求,而师生之间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对话。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强迫的教学方式,并转变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从过去霸占课堂的权威者变为带领学生认识语文的引导者,并且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魅力,从而积极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为主,改变过去简单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回答。例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这篇课文中哪一段令你印象深刻呢?能和大家说说吗?”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积极回答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同时还能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以引导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将过去灌输式的教学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并且在引导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风娃娃》时,教师可以通过谜语进行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备课时特意做三个风娃娃,并把它们奖励给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通过用这样生动有趣的引导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与总结
若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不仅要求教师制订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样在导入语方面也要精心设计。好的语文课堂导入语能够不着痕迹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灵感,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或用悬疑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文章特定的情景中。例如,在学习《赶海》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出大海的风光,并同时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优美旋律,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沉浸在美妙的大海遐想中。
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一段激情飞扬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教师演讲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教授《丰碑》一文时,在总结时教师可以就文中最后一句“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来提问学生“‘这样的队伍指的是什么样的队伍呢?”学生通过熟读全文后立即回答道:“指的是具有献身精神的队伍。”教师便借机总结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支队伍,才能走过雪山、草地和万里长征,才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这样的总结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并非难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言转变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提高语文知识技能,这样才能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经验,从而转变课堂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叶黛亚.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J].文学教育:中,2010(05).
(作者单位 陈丹:辽宁省昌图县付家中心小学 刘芳云: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