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工厂”理念对广西外贸类高职实践教学的借鉴意义

2014-07-18封永梅

考试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教学工厂

封永梅

摘 要: 实践教学历来是外贸类高职院校面临的教学难题,实训资源的缺乏,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接收能力有限,等等,导致许多外贸类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流于形式。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能更好地指导广西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工厂 外贸类 高职实践教学

早在2004年,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就是能动手,而动手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关键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然而,对于外贸类高职院校而言,要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并非易事。

一、外贸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困难

1.实训现状

在外贸类高职院校的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训和实习是分别进行、被长期割裂的两个不同任务。对于实训,许多外贸高职院校的操作是:(1)课堂实训: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讲完后,给学生一些操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完成课堂实训。(2)课程实训:当理论或实务课程讲授完毕后,再开设一门操作课,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实训操作。(3)综合实训:当所有课程讲授完毕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毕业综合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各科知识通过综合实训融会贯通。例如,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些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案例,让学生模拟外贸实战,包括公司成立、交易磋商、签订外贸合同、履行合同等所有国际贸易实务环节。

2.校内实训的困难

不管是综合实训还是课程实训,确实可以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具体、形象、生动。通过案例,对课本上一些松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但由于外贸类专业的实训案例设计存在一定困难,许多真实场景比较抽象,所以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符合现实要求的、涵盖多个知识点的案例并非易事。另外,因为缺少真实场景做辅助参考,案例因此显得生硬,学生很难置身于案例发生的背景中探讨问题。

3.校外实习的困难

对于校外实习,许多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做法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生将在校所有文化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离开学校到校外专业相同或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3年制的高职一般采取“2.5+0.5”模式:即前2年半时间在校学习文化课,最后半年外出实习。“2+1”模式:即前2年时间在校学习文化课程,第3年外出实习。“1.5+1.5”的模式:即前1年半在校学习文化课,后1年半外出实习。这三种模式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在外实习,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然而,外贸类高职生外出实习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因而实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1)客观条件决定外贸类企业不愿意也无法大批量接收外贸类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广西外贸类企业大多办公条件有限,场地小,部门不多,需要的人员较少。基于这样的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只能进入与外贸不相关的企业或工作岗位实习,甚至有些直接不实习,找熟人加盖一个实习单位的公章,应付了事。如此为了实习而实习的状况,根本无法实现学校让学生外出实习的初衷。

(2)由于实习学生分散在不同地区及企业,离开学校和老师的监管,离开在校时相对稳定的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的学习团队,来到相对陌生的环境,缺少学校纪律的约束,处于“无政府”管理状态。一些自律性较差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实习状况也会影响实习效果。

(3)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本身比较紧、学生层次相对比较低,文化课结束后,许多学生对文化课的掌握还不够好,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此外,由于国家规定某些岗位要持证上岗,而证书考取不容易,并且最快也只能等学生毕业后,才能颁发到学生手里,使很多学生失去毕业上岗实习的机会。

二、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对外贸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

1.“教学工厂”概念的内涵

“教学工厂”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个先进办学理念。该理念注重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引入学校具体的教学中,让实际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第1年在校学习专业的基础课程。第2年操作各级校企项目,通过项目学习专业知识。第3年真正进入工厂实习。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毕业后就成为专业熟练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经过1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出一批批专业及实践能力都很强的学生。该理念也逐渐成为南洋理工学院自身的特色,并对其他院校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围绕“教学工厂”理念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严中华(2013)认为教学工厂理念的核心是产、学、研的紧密合作。邓益民、韦林(2011)认为“教学工厂”能带来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学生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学校可为企业解决难题,带来经济效益。张建亮(2011)认为“教学工厂”能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机融为一体,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梁汉昌(2010)认为“教学工厂”能调动学校内部各成功要素的潜在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创建一个重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与企业化专业能力的开发的良好工作环境。张志明(2010)认为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的重要载体。周俊朗、姜瑜(2009)把传统教室格局变为“教学工厂”,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企业真实的生产氛围,充分实现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周新源(2007)认为“教学工厂”模式下学校按某一企业的要求和行会标准,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强化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最大限度地完善企业参与教育的校企合作样式。卢海(2004)认为就具体实施程序而言,“教学工厂”理念分为四个阶段:①学校吸收企业的技术、资金,模拟企业环境;②学院予以学生项目安排,以配合企业的需求;③学院致力于大型综合项目的开发和设计;④学院开发系列的专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

2.“教学工厂”于广西外贸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启示

综合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仿真工厂”是工厂教学理念的“形”,而实现“实践教学”的“工厂化”是工厂教学理念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是真正的“工厂教学”。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训和实习。实训安排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将来的实习和工作之中;实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过程、步骤、要求,毕业后更好地胜任工作。

实训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按照“教学工厂”理念的指导,为学生创建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才能强化校内实训效果。而为学生创建仿真的工作环境,除了提高师资水平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新生的专业认知工作。

对许多学生而言,高中到大学是一个质的跨越。大多数高职新生进校后都呈现出一种迷茫的状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对大学的教学方式无从适应,对大学生活不知所措,未来规划一片空白。这种迷茫的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欠佳的基础课程学习效果又直接影响后序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高职3年的学习。因此,当新生步入高职校门时,就应请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以专业教学作为班级的班主任或者学业导师,长期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亲其师,信其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此外,组织学生到诸如海关或外贸公司等地实地考察,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工作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更直观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

(2)课程体系设立与教学方案必须符合“工厂教学”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学校教学的课程体系应结合“工厂教学”理念,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接轨。学校应经常与企业联系,多和企业及有关行业探讨课程体系的设立,到企业一线多做调研。培养人才应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严格执行。课堂上的教学案例应丰富,并及时更新,适应最新的形势需要。

(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课程体系设立和课程案例设置得再好,没有仿真的实训基地的配合,课本也是呆板的,案例也是死的。而组织学生外出实习实训,出于安全、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随时随地做到。因而,基于“工厂教学”理念的指导,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合理运用真正达到仿真效果的校内实训基地,比安排学生进行流于形式的校外“一日游”的实训效果要好。为了加大仿真力度,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引进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场景等,不能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机房。这样的校内实训基地必将成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纽带。一方面,企业的新案例可以不断补充进来,丰富实践教学的案例和素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这个实训平台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校企达到双赢的合作效果。

(4)引入校外项目,组织学生实训。

“教学工厂”要真正运作起来,必然要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校师资、学生资源、校内实训基地等资源合理配置,并加以有效利用,引进企业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以企业顾问等身份为企业实际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但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环节不再形同虚设,实践教学目的也能因此达到。

(5)不断探索“校政行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发展非常依赖社会这片肥沃的土壤。“教学工厂”的理念将学校和企业有机连接在一起,能给高职和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校政行企”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多角度、多手段、多方位、多途径思考外贸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问题,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校政行企”合作模式,必将达到“八方效应”、“四方发展”、“双赢“和“多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中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解读[A].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2.9.11.

[2]张志明.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体认及思考[J].职教通讯,2011.6.

[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室变身“教学工厂”.资料来源:http://lwwfx.blog.163.com/blog/static/9199643320112241106235/

[4]周新源.教学工厂: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

[5]刘燎原.关于”教学工厂”理念与实践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5.

[6]陈清.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资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为2013JGA366。

猜你喜欢

教学工厂
新加坡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特色与启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教学创新之思考
探索“教学工厂”模式在摄影摄像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项目化《医电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开发
基于NPY“教学工厂”理念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构想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启示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打造东莞“教学工厂”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工厂”实习模式研究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启示
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