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句子翻译“三步走”

2014-07-18石占国

考试周刊 2014年30期
关键词:三步走

石占国

翻译文言文,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翻译所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为了保证试题的区分度和阅卷标准的统一度,命题人往往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让考生翻译,并将其作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以及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一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从历年高考的作答情况看,为数不少的考生容易出现并且易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有三种:一是脱离语境,误译词语;二是以今测古,替代不当;三是粗释大意,遗漏要点。为此,考生必须将上述内容列为复习重点,注意字词和句子的关系,并加以重点强化和灵活把握。不擅翻译的学生更应该把“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作为备考的基本原则,因为这是考生准确翻译句子的必备条件。

翻译句子题要坚持“三步走”:读—译—验。

一、读——联想所学,通读全文

首先,要读懂读通,能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其次,要正确理解句子之间、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要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一)阅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停断。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能读作“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要留意句中的专用名词,细心体会。

如称谓、地名、国名、典章制度等,不要错读导致误解。

(三)要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勿将两个单音词误作一双音节词理解。

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其/实汉贼也”等。

(四)要体会古今语言的语法差别。

特别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如倒装句、被动句及使动、意动用法等。

平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字词,要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查阅工具书时,要注意词的义项选择。

二、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要考虑采分点的问题,就必须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样,原文字字有落实,译文字字有根据,得分必高。

(一)直译。

1.直译的原则: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进行,尽量保持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和原文一致。

2.直译的方法:“对、留、换、删、补、调”。

(1)“对”,字字落实。严格按照原文的词义、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把文言句翻译成现代白话句,尽量把原文的单音词对应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如:“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2013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卷Ⅰ《马文升传》),可译为“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对译时多选用与文言实词相对应的、有共同语素的双音节词。

(2)“补”,补足成分。我们要翻译的句子会有此处省略N字的情况,必须增补省略句中被省略、而今天又不应省略的部分。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可译为“(第)一(次)击鼓,(士兵们)鼓足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减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竭尽了”。

(3)“换”,以白换文。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句替换原文词句。主要是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译的文言词语。例如:“(卢)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杜慧度传》)中的“造、乃、食”就不便对译,就用替换法译为“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4)“留”,保留名号。就是要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某些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5)“删”,省去不译。对于在句子中只起协调音节作用的词语(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语气词等),和只有语法功能而无实际含义的词语(如结构助词、某些连词等),在翻译时就应删去。另外,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应在翻译时删掉。

(6)“调”,调顺语序。文言倒装句的语序务必调整,如“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2010年全国卷一)中,“胁王以危言”是倒装句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这句应译为“拿吓人的话威胁梁王”。再有,古人一句两断的句子需要调整语序。如“馆陶众庶,合境悲泣”(2009年全国卷一),应翻译为“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

(二)意译。

如果语句难以直译,就遵循原文的意思予以意译。但仍须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需要意译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1.处理某些词语的词典意义或典故意义,要意译。当词语的词典意义和这个词的语境意义有相当距离时,就不能用词典意义简单替换,而应该意译。例如“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就需要意译为“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2.处理一些修辞格,一般要意译。例如:“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2010年全国卷一)中的“爝火余烬”、“与日月争明”是比喻,翻译时就要意译为“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

3.处理一些特殊句子,要用意译。例如:“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论积贮疏》)把“汉之为汉”译为“汉朝成为汉朝”或“汉朝建立汉朝”都讲不通,如果意译为“汉朝建立政权以来”就通顺了。

三、验——“信”与“达”

译文要准确、通顺,就要讲究规范,符合“信、达、雅”的前两个标准。所谓“信”,就是忠实于原文,不误译,不漏译,不增译;“达”就是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具体来说,翻译句子应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统计近几年的考题,关键词语主要是以下几类:一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二是有词类活用的词语,三是表现句间关系的虚词,四是复音词。例如,2013年高考安徽卷的翻译句子题考查了古今异义词“中国”,新课标卷Ⅰ考查了复音词“耆硕”、“颦蹙”。由此可见,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必须带回文本,联系语境。

以上所讲的翻译技巧,来源于也应用于平时复习中,否则,什么妙招都是浮云。如果学生坚持“取法于课内,巩固积累于课外”的备考原则,考试时就必能做好文言文翻译题。

猜你喜欢

三步走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邯郸—邢台城市团整合发展探讨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邯郸—邢台城市团整合发展探讨
高官忏悔“三步走”
快速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三步走”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之我见
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分“三步走”
成都理工大学中央厨房建设“三步走”
国网冀北文安供电:“三步走”精准帮扶
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三步走”策略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