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2014-07-18胡恒山
胡恒山
摘 要: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平等、和谐、民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使学生爱上语文,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想学语文,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趣 改变观念 主动参与
教师应改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学的主宰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教学宗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
一、营造氛围,民主参与
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主体参与,教师和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传递者和接受者,而是课程建设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内容和意义的创造者、改革者和探索者;提倡建立生动、活泼的课程形态,理解沟通、体验互动;强调学习方式的更新: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时必须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进入角色,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学生读悟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必要的氛围,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感悟。唯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诱发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兴趣,不抛弃一个学生,让他们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民主参与。
二、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在课堂上首先必须激起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刚上课时有的学生坐得东倒西歪,教师可以用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你们见过龙虾吗?”学生肯定会说:“见过。”“谁能说说龙虾是什么样子的吗?”肯定有学生说是什么样子的。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只这样的龙虾?”这样没坐好的学生很快就会坐好了。这样的提示不仅使老师自己心情平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策略受学生学习动机的支配。”学生“会学”的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新课标进一步强调“对阅读要有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小学生好动,兴趣点多,但往往没有长久性,耐挫力差,部分学生在学习半途会失去兴趣或信心。
三、问题设计,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的随意性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提问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功能,突出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问题的探讨,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学会学习与思考。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某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没有价值,课堂提问更关注怎么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流程走。如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里面有一段描写的是隆中景色,教师问学生这里的景色意味着什么,没有学生回答,又让小组讨论,学生还是不知道。教师又做了提示,还是没有学生知道,教师见还没有学生回答,干脆自己说出答案。教师的提问旨在引出完美的答案,结果事与愿违。如果教师当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下去,实施生成教学,就可能出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局面,或者介绍诸葛先生字隆中,或许学生就能很快想到了。
四、合作学习,探讨释疑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理念之一,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学生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搜集信息、增长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学会参与、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帮助。突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集体性和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成员合作、经验共享。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倡导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包括生与生的合作和师与生的合作。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精心设计,高效利用
信息渠道的多样、网络平台的搭建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准备了巨大的资源库,建立了快捷有效的途径。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利用课程资源,关注资源和媒体应用的时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如同一篇课文,同一节次内容,运用相同图片、电影片段、音乐旋律效果等,但由于教师设计不同,出示时机不同,教师导语不同,效果相差甚远。如教学《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两位老师都用了彭德怀的照片和红军长征时的电影资料,其中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看彭大将军的照片,从外表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观看后回答:“饱经风霜,体格健壮。”师引:让我们走近彭大将军,感受他的内心,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文的感受写下来。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彭德怀与战士们的长征片段。学生看后,让其说说彭德怀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再出示课文语段,让学生读悟,抓住关键词“深情”和“平静”,感受彭德怀内心的矛盾及爱大黑骡子、更爱红军战士的思想感情。教师利用电影片段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读文感悟。学生感悟深入,朗读情真意切。
参考文献:
[1]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11,第1版.
[2]沈正元.语文课堂的艺术.江苏教育,2002(2).
[3]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