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
2014-07-18邹锦秀
邹锦秀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游戏”,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幼儿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教育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我们该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区域活动材料?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问题的实施
(一)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才能乐意去玩,玩得快乐。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够不着”或“不够时”,便会失去活动的兴趣,被动、消极地学习,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与水平,随着幼儿学习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能针对教育目标的达成,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为依据,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这也就要求教师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只有为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
成长。
(二)材料的投放需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
区域活动一般来说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一种形式,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兼顾到幼儿的个性差异。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幼儿来说,年龄有一的差距,性格有一定的差距,所受家庭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差距。同样的材料对于不同幼儿的影响力和操作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小班投放为布娃娃吃饭的操作材料中。刚开始,在一组八个人当中,有三个幼儿会使用筷子夹小纸团为布娃娃吃饭,有两个幼儿稍慢一点,还有两个只能用勺子喂,有一个勺子用着也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投放了不同材料的布娃娃饭团。有用小纸团做的丸子,有直接投放的花生,有不大不小的瓶盖等材料,以满足幼儿用筷子夹、用勺子舀、用手抓。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活动区找到成功感和自信,充分发挥了活动材料的层次优势。再比如,大一班数学区材料的投放,能力弱的只要用冰棍棒或者瓶盖、乒乓球等材料来直观的学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能力稍强的幼儿用纸张把结果记录下来,能力更强一些的脱离直观材料,用插花瓣来做加减法,验证分解合成的结果。
(三)材料的投放需要有目标性、可探究性
一般情况下,(学习区的)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投放材料时要考虑近期的目标和材料本身的可探究性,以巩固、复习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目标。并且延伸幼儿对主题活动继续探究得兴趣、整合其他领域目标,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自由操作,进一步引领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深入探究的潜能。比如,大班教师在数学区投放分解材料时,投放了两种颜色的塑料夹子夹“刺猬卡”,当幼儿需要巩固5的分解时,可以玩空中抛夹子的游戏,把同种颜色个数和另一颜色个数记录下来,就巩固理解了5的分解。之后,幼儿还可以根据此类的办法推理探究6的分解、7的分解等等。如果教师进一步地引导,把夹子的颜色增加到三种和四种。幼儿还可以探究数字三部分的分解和四部分的分解。如,5能分成1和1和3,6能分成4和1和1,区域活动中类似这样的材料(如废旧的光碟、塑料夹子、冰棍棒、瓶盖等)不但可以完成对主题目标的探究,还可以发挥本身可探究的价值。
(四)材料投放要体现近期的教育目标
材料投放要体现近期的教育目标,不断调整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必须考虑现阶段的教学主题或近期即将开展活动的目标来创设区域活动的游戏,并且有针对性地根据目标来投放区域材料。同时,也在幼儿活动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并定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更换、补充。例如,我们刚开始提供排序的游戏材料,在观察幼儿游戏后发现,材料的提供较乱,幼儿操作时对材料无所适从。于是,我们马上对材料进行了调整,自制了一个排序游戏的盒子,并把排序标志图清晰地贴在盒子的上面,让幼儿操作起来一目了然。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根据教学的发展而变化,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活动区经常保持动态感、新鲜感,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五)材料投放应便于幼儿操作、取放
材料的投放也要便于幼儿的操作和取放,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日常管理去指导幼儿。尤其小班的幼儿,刚来幼儿园,正是建立良好常规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候。例如,我们“娃娃家”的材料都有规律、分类整齐的摆放好,幼儿在游戏时操作起来很方便,游戏后在教师的提示下也能摆放好。幼儿在玩“水果陀螺”的游戲时,由于刚开始没有给幼儿收陀螺的东西,幼儿游戏后就把陀螺随意乱放,后来我们马上进行调整,在“陀螺盘”的旁边贴上一个盒子装陀螺,幼儿玩起来时方便多了,收拾材料也整齐了。
(六)材料投放安全实用、注重环保意识
在材料的提供上,要安全实用,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越要关注材料的安全性。同时也要注重环保意识,一些精美的成品玩具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废旧物品的利用也不可忽视,有时它比精美玩具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例如,利用一些废旧盒子制作的“摸摸盒”“小电视”等,幼儿可以自由在美工区利用各种废旧物构建自己的艺术作品。幼儿在于废旧物品的接触中渐渐地萌发了环保的意识,也感受到各种材料的特性,为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和创造奠定了基础。
总之,活动区材料的投放,需要以人为本,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通过及时有效的观察幼儿的进区表现,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情况,及时地调整环境与材料的投放,使区域活动的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街道安定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