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内容与形式,给力小学体育教学
2014-07-18余麟
余麟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课的课程目标,同时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使小学体育课堂更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便成为每个体育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从如何选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角度浅谈如何打造高效生态的体育教学课堂,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形式;内容;动力;兴趣
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动学生的活动动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具有好玩、好动的行为特点和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力求做到每节课都要有新意,采用让学生意想不到的形式,用新鲜别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刺激学生,从而启动学生热爱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求新心理需要,让他们体会到积极运动的乐趣,以便达成体育课的预设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体育课堂的广阔空间和特定时间内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寻找总结、耕耘创造,以便找到开放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果。例如,在30米快速跑的体育课中,可以采取小组同学比赛的形式,当比赛结束,看到胜利的同学手舞足蹈,失败的同学沮丧不已时,要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更快?并且可以讓他们尝试横着跑的姿势进行比赛,不断变换跑的形式,如采用不同姿势的起跑,进行往返跑、障碍跑、抢物跑、折线跑等多种多样的跑步形式,在丰富教学内容内涵和外延的同时,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快速跑的一些基本技术动作,能够简单地概括出快速跑的动作要领,顺利完成30米跑的教学目标。
二、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
小学生爱玩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往往以直接兴趣为动力,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不仅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呈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而体育原本就是一门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科,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游戏教学,它也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得更是普遍。运用游戏教学一定要注意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勤于观察并且要亲自融入他们的活动中,例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可以主动积极地扮演老鹰或母鸡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优于让学生自己活动、教师旁观。在各类比赛的游戏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激发小组的积极性,不管他们取得怎样的成绩,要和他们一一击掌表示祝贺,充分调动他们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们从成功的瞬间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使他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在游戏中喜欢上体育课。
三、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与突出,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借助于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的图片可以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刺激,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体育教师也可以把教学内容制成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借助丰富生动的画面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呈现给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展示优美到位的技能动作,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深深触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心弦;体育课上最常用的道具是哨子,哨音往往代表着教师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命令,我们不妨借助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加以听觉刺激;在学习基本的技能动作时,播放节奏感的音乐,可能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体育比赛时,选取科学合理的音乐来渲染气氛,会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用吹号和打鼓声可以给学生加油助威,给学生增添活力。不断变换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大大增强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达成教学目标。
四、坚持生活化的教学原则,注入体育教学生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体育教育也是如此。脱离生活的枯燥无用的体育教学会失去应有的生命力,体育课堂就会失去吸引力,“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目标更是无从谈起。其实许多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坚持生活化的教学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前者如走在平路上,可以练习慢跑;爬山时可以练习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锻炼两手侧平举和足尖跳的技能。后者如丢沙包、跳绳等。只要用心发现,有意积累,密切结合生活的体育课堂就会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教学,选取何种教学内容,关键是要理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才是最成功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第三小学)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