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2014-07-18黄而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典型心电图心肌梗死

黄而萍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黄而萍

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并总结其护理效果。方法9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支持,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电图ST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缩短心电图ST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病情,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急性危重症, 发病率极高。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发病前没有明显胸痛或疼痛部位变异及其他突出的临床症状等, 也不存在典型的心电图变化[1,2]。因此,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状况, 且治疗时极易引发并发症[3]。临床认为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极为关键,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对比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中男47例, 女43例, 年龄35~82岁, 平均年龄(50.7±3.4)岁。其中首次发病的患者41例, 再次发病患者49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3例, 糖尿病患者17例, 高血脂患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休克、抗栓、抗凝、抗心律失常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要考虑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降压类药物治疗;对于传导阻滞并发患者应用阿托品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液态多巴胺治疗, 并给予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治疗。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营养健康及常规的检测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 通过倾听患者的内心的想法以便于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 讲解关于自身疾病方面的注意要点及护理措施, 增强患者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一些老年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症状,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 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心肌缺氧严重, 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电图变化, 及时采取止痛措施。患者有时会因为排尿障碍而产生心率加快及抑郁等情绪, 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排尿, 在必要时给予患者导尿处理。此外, 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及呼吸变化, 做好及时抢救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 (39/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电图ST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例数心电图S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4517.3±1.423.5±3.2观察组45 5.4±1.3a12.3±2.6a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形成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下降或突然中断, 导致相应心肌出现严重缺血, 从而引起部分心肌出现骤发性坏死[4]。目前,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症状不典型, 难以诊断和治疗, 易产生较多并发症, 甚至出现心力衰竭[5]。

临床认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应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6]。在护理过程, 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加强检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当患者处于消极情绪时, 应予以及时的心理疏导, 确保患者保持放松、乐观的状态配合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电图ST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 给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疗效确切,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杨丽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中外医疗, 2014, 3(33):169, 171.

[2] 郎春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4):195-196.

[3] 李宁坠.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9):181-182.

[4] 李爽, 韩慧茹, 刘国艳.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5):227-228.

[5] 夏冬梅.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天津护理, 2013, 2(21):133-134.

[6] 袁珂香.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5):188-189.

2014-08-20]

514200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猜你喜欢

典型心电图心肌梗死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