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2014-07-18夏林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用药

夏林娣

系统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夏林娣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方法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两组患儿治疗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治疗。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规范用药、正确吸入气雾剂、记录哮喘日记以及定期复诊例数及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 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哮喘发作, 维持长期稳定, 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 我国五大城市资料统计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3%~5%[1]。由于支气管哮喘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因此临床高度重视哮喘的控制与预防。系统健康教育是帮助控制哮喘的重要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2]。2012年5~10月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10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 诊断标准采用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3]。排除肺炎、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采用全球哮喘治疗GINA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50例, 男26例, 女24例,年龄7~14岁, 平均年龄9.5岁;观察组50例, 男25例, 女25例, 年龄7~14岁, 平均年龄10岁, 自愿参与合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具有可性比。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GINA方案治疗,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儿童哮喘防治知识, 对其存在的问题一一解答。观察组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建立随访档案, 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随访, 系统健康教育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指导、用药指导、自我监测病情等方面, 随访1年观察其防治效果。

1.2.1心理护理 长期哮喘的患儿因情绪的变化, 性格变得孤独和自卑。心理护理指导家长帮助患儿纠正不良情绪,尽量满足患儿合理需求, 允许患儿表达感情。通过口头知识讲解、发放疾病知识小册子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哮喘的相关知识、诱发因素、治疗方法、预后及急性发作时的应急处理,每季度由专科医生及护士组织1次“哮喘之家”活动, 邀请治疗效果好的患儿及家长现身说法, 互相交流, 分享个人经历, 消除患儿家长的顾虑, 帮助患儿坚持长期、持续、规范用药, 树立信心, 提高哮喘的控制率。

1.2.2日常生活指导 ①饮食指导:指导患儿禁食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易致敏的食物, 保持饮食的清淡、富含维生素类的蔬菜、水果。②运动指导:指导患儿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进行有氧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在灰尘、雾霾及寒冷的天气运动。③避免接触易致敏物:不要饲养宠物、不要在室内洒香水、避免花粉尘螨、油漆味的接触,出门带口罩, 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有条件的可脱敏治疗。

1.2.3用药指导 遵医嘱规范用药, 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吸入疗法是作为治疗哮喘的最佳给药途径, 正确吸入气雾剂是有效治疗的关键。①介绍雾化吸入器具:根据患儿及家长学习能力的不同, 提供雾化吸入器的学习资料。②介绍使用方法:使用气雾剂前,打开盖子, 摇匀药液, 深呼气至不能再呼时张口, 将定量雾化吸入器喷嘴置于口中, 双唇包住咬口, 以慢而深的方式经口吸气, 同时以手指按压喷药, 至吸气末屏气10 s, 然后缓慢呼气。护士示范后, 指导患儿反复练习, 直至患儿完全掌握。每次吸入完毕后要漱口、洗脸, 以避免药物残留口腔内发生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1.2.4自我监测病情指导 包括如何为患儿制定自我监测计划, 如何记录哮喘日记及其目的和意义, 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峰流速仪及记录结果的方法。

1.2.5电话随访 及时评价患儿病情、遵医情况、治疗效果、纠正错误的吸入方法及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 告之门诊复诊时间。

1.3评价方法 ①健康教育1年对患儿进行评估,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患儿自我护理情况, 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病情、规范用药、正确吸入气雾剂、饮食、哮喘日记、定期复诊。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②临床疗效依据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判断标准[4], 临床控制: 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 或PEF)增加量>35%, 或治疗后FEV1( 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 20%。显效: 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 或治疗后FEV1( 或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 PEF昼夜波动率<20%, 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好转: 哮喘症状有所减轻, FEV1( 或PEF) 增加量15%~24%, 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 或)支气管舒张剂。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 或PEF) 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患儿健康教育1年将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评定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好转)/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疾病自我护理情况比较 健康教育1年观察组患儿规范用药、正确吸入气雾剂、哮喘日记、定期复诊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1两组患儿疾病自我护理比较(n)

表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n, %)

3 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 患儿需要长期治疗, 门诊随访。哮喘的治疗效果不仅与患儿病因、病情、环境以及现有的治疗方案有关, 还与患儿及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关。有研究报道[5]患儿及家长缺乏哮喘知识与未接受适当的健康教育是导致哮喘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产生这种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 对激素有一种恐惧心理, 即在患儿病情好转就中断治疗, 使患儿在病情缓解期不能遵医规范用药, 违反了支气管哮喘需要长期管理原则;另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宣教不到位, 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和缺乏相关的自我护理知识, 从而影响了哮喘的治疗效果, 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本研究表明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懂得哮喘诱因的消除和控制方法及哮喘发作时的应急处理, 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长期正确、规范用药, 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 从而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维持长期稳定, 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在规范用药、正确吸入气雾剂、哮喘日记记录、定期复诊例数及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和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坚持长期、持续、规范用药, 树立信心,提高哮喘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1-73.

[2] 冯爱芳, 李金英.石家庄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调查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20(3):277-279.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10):745-753.

[4]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中华儿科杂志, 1998, 36(12):747-751.

[5] 谭莉.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用药的健康教育.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2):115-116 .

2014-08-21]

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用药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