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4-07-18郭山山孙宏立张利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
关键词:分度脑病分型

郭山山 孙宏立 张利姣

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郭山山 孙宏立 张利姣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头颅CT扫描, 对其临床分度和CT分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HIE患儿临床分度与CT分型对比分析, 临床分度与CT分型的符合率是:轻度60.00%, 中度75.86%, 重度70.59%, 临床分度与C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头颅临床分度与CT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但也有差异性, 两者综合评价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为临床的早期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缺氧缺血性脑病;螺旋CT;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是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者, 病死率较高, 重度HIE病死率达75%, 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 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和癫痫等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头颅CT扫描可以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有无并发症, 对HIE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1]。本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56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螺旋CT在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均为本院经临床及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 其中男32例, 女24例;胎龄<37周16例, 37~42周31例, >42周9例, 平均胎龄35.8周;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3~8分;窒息原因:胎位不正1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子痫8例、前置胎盘7例、产程异常6例、胎头吸引6例、脐带绕颈5例、脐带过短4例、吸引产4例、急产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发绀、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惊厥、抽搐、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异常及颅内高压等症状。

1.2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 全部采用螺旋方式扫描,扫描前患儿自然睡眠或应用10%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镇静,均以眶耳线为基线向上自颅底至颅顶普通轴位连续扫描, 其扫描条件为:管电压100~120 kV, 管电流180~200 mAs, 床速7.5 mm/转, 螺距1.5, 矩阵512×512, 扫描层厚5 mm, 层间距8 mm, 窗宽80 Hu, 窗位35 Hu。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分度 ①轻度:患儿激惹与淡漠交替出现, 过度觉醒, 拥抱反射活跃, 肌张力增加或正常, 颅神经检查正常;②中度:抑制状态, 呈嗜睡或浅昏迷, 出现惊厥、呼吸暂停, 拥抱、吸吮反射减弱, 肌张力下降, 周期性呼吸暂停,瞳孔缩小;③重度:昏迷状态, 生后数小时出现持续惊厥,反射消失, 肌张力消失, 有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瞳孔固定无反应[2]。

1.3.2CT分型 由2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生共同阅片,按照1997年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 从脑白质低密度区域检测4~5个点, 取其平均值, CT值<18 Hu作为判断脑白质密度减低的标准, 根据CT图像低密度灶的大小、范围将HIE分为:①轻型:表现为脑实质散在局限性密度灶, 与周围脑实质界限尚清, 分部范围在1或2个脑叶之内, 以额叶多见, 其次为枕叶、顶叶, 脑池、脑室、脑沟正常, 部分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②中型:表现脑实质内多发性低密度灶, 范围超过2个脑叶, 但不累及全部脑叶, 由于脑水肿的出现, 脑灰白质界限不清, 邻近脑沟部分或全部消失;③重型:表现大脑半球弥漫低密度影, 脑灰白质界限消失, 脑室、脑池也因水肿而变狭小, 可出现脑实质、脑池、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分度与CT分型的符合率是:轻度60.00%, 中度75.86%, 重度70.59%, 临床分度与C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临床分度与CT分型比较结果[n(%)]

3 讨论

HIE是以宫内窘迫和分娩过程中或出生时窒息以及出生后的疾病为主要原因引起的脑损伤疾病, 本组资料中大多患儿均有宫内窒息史。CT是临床诊断HIE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CT能够准确反映脑组织出血、水肿及坏死等方面的改变, CT可明确出血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对周围脑组织压迫情况, 并能动态了解其演变过程, 可作为评价临床疗效及随访复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以颅内出血与脑水肿作为诊断基础, 以蛛网膜下隙出血最为常见,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室出血及脑实质出血。

本组患儿临床分度与CT分型对比分析, 临床分度与CT分型的符合率是:轻度60.00%, 中度75.86%, 重度70.59%,临床分度与C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临床分度对脑损害的判定与CT分型基本一致, 但是临床对脑损害的判定与CT分型有较大出入, 临床分度可能存在局限性, 其原因可能与CT扫描时机不同或窒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临床医生应积极选用CT检查, 在评估HIE预后时切忌用单一手段, 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来评定。当临床分度与CT分型不一致时, 建议以CT分型为准, 因为临床分度多是凭临床经验分度, 有一定的主观性[4]。

综上所述, 螺旋CT能早期、准确、快速、客观地显示HIE患儿脑组织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等, 对HIE的诊断、制定方案、判定疗效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1] 刘玉花, 姜山, 肖格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6):514-515.

[2] 张青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8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17(5):471-472.

[3] 路利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分度结果分析.实用医技杂志, 2008, 9(10):739.

[4] 扬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3-124.

2014-05-16]

450006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郭山山孙宏立), 保健科(张利姣)

猜你喜欢

分度脑病分型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弧面分度凸轮建模方法及有限元分析研究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周向定位旋转分度钻模设计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