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4-07-18程明高
程明高
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程明高
目的对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脑瘫患者126例, 根据患者年龄分为<1岁、1~3岁及3~6岁3个年龄段各62例、37例、27例, 均采取针对性语言康复治疗方法, 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岁以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3岁及3~6岁患儿, 且1~3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3~6岁患儿。结论对脑瘫患儿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减轻患儿语言功能障碍程度, 临床疗效良好, 且确诊、治疗的年龄越小则治疗效果越好。
脑瘫患儿;不同年龄阶段;语言康复治疗
脑瘫是小儿在出生之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在多种原因影响下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同时伴随视听觉、语言及智力等诸多障碍[1]。语言障碍属于脑瘫常见并发障碍, 据统计其发病率达70%~75%[2,3], 对患儿认知能力发育和日后的社交、学习能力均有直接影响, 同时也是导致脑瘫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为探讨脑瘫患儿语言康复的治疗效果, 作者选取不同年龄段的126例脑瘫患儿展开语言康复治疗,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脑瘫患者126例, 男67例, 女59例, 患者年龄为0~6岁, 平均为(2.1±0.3)岁;其中<1岁62例, 1~3岁37例, 3~6岁27例;根据CRRC版<S-S>法中标准构音障碍检查表及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表分型, 运动型构音障碍12例, 语言发育迟缓伴构音障碍36例, 语言发育迟缓78例。所有患儿均经专科检查与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于1988年所制诊断分型标准确诊, 且将有听力障碍者排除。
1.2方法 尽量安排语言训练时间为上午, 此时患儿注意力相对集中, 训练30 min/次, 1~2次/d, 在家庭内随时展开语言训练, 训练方法为:①口腔知觉训练:利用软硬不同、形状各异的食物、物体刺激患儿口腔及舌, 对其口腔知觉加以改善, 如可将食物、水果切成不同形状喂给患儿。②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对患儿体位加以调节, 使其在治疗中保持构音器官充分、灵活状态;指导患儿展开唇舌灵活训练, 行舌后缩、前伸、两侧运动等, 嘴唇训练包括张开、前突、闭合及回缩。③注意力集中训练:指导患儿模仿画画、模仿搭积木及串珠子等, 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逐步延长锻炼时间。④促进交流能力训练:在游戏中利用快乐反映与患儿展开目光交流, 如做交换游戏时利用患儿想要的食物和患儿手中的食物进行交换, 用患儿想要的食物吸引患儿注意力, 展开目光交流, 锻炼患儿“请给我”动作。⑤表达能力训练:首先指导患儿练习简单双唇发音, 之后再展开难发音, 最后逐步过渡到单词、句子训练。⑥理解能力训练:应用常见交通工具、用物与食物展开实物匹配及图卡指认, 协助患儿逐步建立物件、形状、颜色、大小、空间、书写等概念。
1.3疗效判定 对三个年龄阶段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判断, 显效:构音障碍患儿吐字清晰, 语言发育迟缓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相较于治疗前后1个阶段的提高;有效:构音障碍患儿构音器官运动明显改善, 语言发育迟缓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显著改善;无效:患儿语言和构音均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 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3岁及3~6岁患儿,且1~3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3~6岁患儿(P<0.05),具体见表1。
表1不同年龄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临床疗效分析[n (%)]
3 讨论
脑瘫属于终生性残疾, 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疑难杂症。脑瘫患儿因受累程度、受累部位及发病原因不同, 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4], 主要表现包括智力低下、生长及发育迟缓、共济失调、不随意运动、肌张力痉挛或异常、语言障碍等[5], 同时可伴随吞咽困难、听力或视力障碍等。
语言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并发障碍, 主要是因为大脑受损引发, 多数患儿在语言输入和输出系统中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碍。已有研究表明脑瘫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率较高,患儿在读、写、听、说中均有不同程度障碍;同时, 脑瘫患儿在大脑中枢神经出现非进行性损伤下容易导致全身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故而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也易发生障碍, 导致患儿在说话时出现构音异常、节律失常及声音异常等。语言障碍不仅会给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还会给患儿造成严重心理创伤, 严重影响到患儿生活质量, 故而采取有效语言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院在为脑瘫患儿展开治疗时, 采取口腔知觉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促进交流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及理解能力训练等方法展开语言康复治疗, 结果显示患儿治疗效果显著, 且在不同年龄的患儿中, 患儿年龄越小则治疗效果越显著, 这和我国已有报道结果一致。这是因为患儿年龄较小时脑损伤为恢复阶段, 患儿运动模式及异常姿势等并未固定, 此时展开早期治疗可促使受损脑组织功能不断恢复, 降低细胞死亡率, 从而对神经细胞树突、轴突间关联建立发挥促进作用, 促使兴奋传递过程恢复, 从而发挥代偿功能。然而目前很多家长受到“贵人语迟”这一说法的影响 , 只重视对患儿肢体功能障碍展开治疗, 而对于患儿的语言功能锻炼缺少重视, 致使存在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最佳治疗时机延误, 从而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终身遗憾。因此社会各界, 特别是医务工作人员应对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治疗加以重视, 加大宣传力度, 争取语言障碍患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从而提高患儿语言功能。
综上所述, 对脑瘫患儿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语言功能障碍程度, 临床疗效良好, 且确诊、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1] 赵红英.经络导平在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治疗中的疗效.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9):872.
[2] 王琳.脑瘫儿童辅音声母构音清晰度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4(10):998.
[3] 姚宝珍.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28(3):257.
[4] 何怡.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7):683.
[5] 阮景颜.学龄期脑瘫儿童构音障碍与瘫痪类型、运动功能、智力和语言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4):354.
450000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