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腔悠扬 养身心

2014-07-17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6期
关键词:戏校张军昆曲

学者于丹曾这样形容他:留很帅的发型,穿很酷的衣服,听很IN(编者注:很时尚)的爵士,去很潮的酒吧。如果只说他活跃于舞台之上,10人里恐怕有9个会说他是流行歌手,还有一个没准儿会猜他是话剧演员。但若是与他处久了,就会想起《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那句“不疯魔,不成活”,因为待他聊到高兴处时就会不时蹦出几句戏词来。那时就能依稀看见一个少年从这些曲词做派里翩翩走来,用20年的光阴铸就此刻的模样。他,便是“昆曲王子”张军。

练功打球 塑形体为健康

在上海绍兴路9号的上海昆剧团,记者采访了张军。刚从排练场下来的他,牛仔裤、耐克鞋,头发被啫喱水打理得根根竖着、油光水滑,一时竟很难把眼前的他与舞台上一往情深的柳梦梅、风流倜傥的唐明皇联系在一起。排练室外偶有两声绵绵的昆曲送入耳,声音被磨得滚圆。我们就像隔水的听客,黄昏里意兴正浓,于是也任由张军把光阴慢慢拽回以前……

走上学习昆曲这条路,张军说纯属偶然。27年前,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三届昆剧班来张军的家乡青浦招生,那是经历了十年动乱后,百废待兴的古老艺术第一次正式迎接新鲜血液。彼时张军12岁,是一个成绩不错、性格内向的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才在少年宫学了没2个月的二胡和手风琴,但在父母的鼓励下,他还是提着二胡去考了演奏班,不料歪打正着,演奏班没考上却被表演班的考官看上了。张军至今还记得,当时他唱了一首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曲,待到“鞋儿破、帽儿破”唱完,负责招考的昆曲名家张洵澎就说,这小囡卖相不错,留下来复试吧。就这样,从初试、复试到三试,漫长的三个月里,张军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不停地训练、考试,唱歌、跳舞、做小品……那三个月时间我做了所有我不想做的事。”回想起这段历程,张军觉得苦不堪言。幸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几千考生中脱颖而出,张军成了戏校当年在青浦地区招收的两名弟子之一。有意思的是,等到被录取之后,父母反而动摇了,也许是心疼儿子在戏校的清苦,也许还是希望儿子去走“考大学、当白领”的常规路线。不过,12岁的孩子这一回却倔脾气上头,参加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家庭会议,并强烈表达了“我一定要去”的愿望。最终父母妥协,张军也成了戏校昆三班的一员。

8年戏校生活,唱念做打,十八般武艺样样学。“戏校的训练非常辛苦,早上4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一周6天,天天如此。”张军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下午4点的腿功课,学生们平躺在地上,老师则坐在他们的一条腿上,将另一条腿往上扳,“痛彻心肺,教室里一片鬼哭狼嚎。”日复一日,毯子功、腰腿功、把子功……虽然艰苦,但这些训练不仅为张军塑造了匀称、强健的体格,还让他养成了如今坚持练功、锻炼的健身习惯。“现在每天除了把杆训练、双打腿和弹跳等一些戏曲基本功,我还会坚持做些仰卧起坐,平时也打打球,不仅是为了形体,也为了健康,能把艺术年龄活得更久、更精彩。”

昆腔五音养五脏

1994年,张军分到上海昆剧团工作。戏校的封闭训练让彼时的他对外界知之甚少,而工作后有机会接触社会时,张军反而迷茫了:为什么要唱戏?“无论你怎么尽力演出,台下总是稀稀拉拉的掌声,没有人说你好,昆曲没有给我成就感,也没有给我快乐的生活。而在其他场合,我随便唱唱流行歌曲,别人都会觉得很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诱惑实在太多。人在团里、心在团外的张军于是玩起了流行音乐,与朋友组建了乐队“风组合”。4年后,一张签着日本AVEX艾回唱片的10年期合约与全本《牡丹亭》中出演柳梦梅的机会一起摆到了张军面前。“真到选择时,难以割舍的还是昆曲。理由并不高尚,只是想对得起自己为昆曲十几年的付出。”张军推掉了唱片公司的合约,用一年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排练《牡丹亭》。

也就在这一年,张军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推广昆曲。他策划了“昆曲走进青年”活动,到各大高校普及昆曲,一做就是150多场。之后,又在复旦大学举办“给听昆曲一个理由”讲座,言及动情处,热泪盈眶。之后,“锦衣夜行”派对的昆曲清唱迷倒了一干驻沪外交官;“将昆剧进行到底”露天演出取得了不亚于任何商演的效果;“惊梦六百年——张军视觉昆曲专场”,从年轻人视角以多媒体视听、灯光艺术等现代视觉表现手法诠释和演绎了古老艺术;携手沈昳丽推出的七夕版《长生殿》更是创造了中国情人节看昆曲的新概念……昆曲这600年的“陈年佳酿”也在一次次的口耳相传中散发出了更馥郁的馨香。

昆腔行腔优美,缠绵婉转、柔漫悠远。张军说,昆曲不热闹,但却能让人在岑寂中体会生命的过程,而许多古本上的昆曲段子更是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阐明了许多养生之道。“就像古人将宫、商、角、徵、羽五音同人体的脾、肺、肝、心、肾五脏和思、悲、怒、喜、恐五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养心修身。所以清唱一段昆曲,或哪怕只是静静听上一会,都可以消除疲劳、濡养精气神。”

“不知不觉爱上昆曲,从此便死心塌地不愿离开。”回顾往事,张军觉得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有时候想,如果不是因为昆曲,我现在多半是在青浦的邮电局、民政局之类的当个公务员。”不过,比起自己当年考戏校时“千里挑一”的宏大场面,张军对于当下鲜少有人愿意学习昆曲的现状却是忧心忡忡,忧的是昆曲的未来,忧的是文化的传承。于是,2011年9月,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正式接收了18个孩子组成了“昆六班”。他们大多在10~12岁之间,是艺术中心的委培生,也将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接受10年一贯制中学连本科的学习后,签约成为中心的职业演员。在张军的办公室里还贴着他们的课表,孩子们除了身训课、毯子功、声音、拍曲等专业课外,还有语、数、外、地理、历史等文化课。张军说,他打算与昆曲结50年缘分,如今已经度过了25年。如果说前一半岁月是在承,那今后的一半更多地还要考虑传的问题。生生不息,传承更替,对这50年缘分,他期待且珍惜。

【采访后记】

和张军聊天始终是浸润在一股浓浓的茶香里,细问才知,他款待记者的这杯“三清茶”正是由他亲手泡制的,用的是松子、佛手、桂花兑水而制,不仅茶色清澈明亮,滋味也是清醇爽口。张军还说,这杯茶其实是出自汤显祖的名作《竹屿烹茶》的唱本,是彼时江南一带很好的“药茶”,能清热理气、舒肝健脾和胃。

采访张军收益颇丰。不仅了解到,原来古老的中华曲艺哼上几句亦有养生保健之效,甚至就连昆曲的古籍唱本里也记载了“药茶之说”。这倒不由地让人想到了《红楼梦》。

依稀记得,在《红楼梦》中就曾有多处描写到“吃茶养生”,尽管每处着墨了了,但均各有意趣、耐人寻味。如第63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林之孝家的劝他饮“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大增。其实我国名茶繁多,其味也各具特色。如绿茶以清幽淡远为贵,红茶以醇厚甘甜为优,安徽铁观音香气浓厚甘芳,武夷岩茶幽香清逸。以茶养生,确能收到赏心悦目、怡神健体的功效。

各位看官,何不一试?

猜你喜欢

戏校张军昆曲
篆刻:张军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
——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 戏曲教育的实验——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1940)》
光明行
世上没有卑微的工作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补园和昆曲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CO2 Capture by Vacuum Swing Adsorption Using F200 and Sorbead WS as Protective Pre-layers*
不能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