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自我价值
——论《雷雨》中繁漪的心理特征
2014-07-12雷诗卉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雷诗卉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夹缝中的自我价值
——论《雷雨》中繁漪的心理特征
雷诗卉 (广西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4)
繁漪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典型代表,表层到深层的心理变化构建了整个人物的灵魂,从内心的隐藏情绪到压抑的释放,到内心的抗争与失败,再到死后重生的激情与毁灭,她在个体化进程中敢于燃烧自己,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使得她的生命意义得到绽放。
繁漪;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疯
繁漪是《雷雨》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而她的生命意义在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一切源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也结束于自我价值的追求。生长在严格的父权封建家庭与自由梦想追求的夹缝中的自我价值,以繁漪为本体的命运抗争,在《雷雨》中构成了最大的悲剧。
一、自我价值在压抑中几近死亡——闷
人类的一切体验,包括对自我同一性的认知或者无法认知,都是在各种情感的陪伴下完成的。伴随自我同一性的情感是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可以视为一种人类的首要情感。1繁漪的自我价值在她嫁入周家后慢慢地浮现,她渴望得到正常的爱情、婚姻和尊重,她是能被人爱的,应当被人爱的,她到底是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
繁漪是一个高贵端庄的女主人,嫁进周家之前她是大家小姐。“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 “(心里忽然恨起她来)谁要你劝我?倒掉!(自己觉得失了身份)这次老爷回来,我听老妈子说瘦了。”2这边的失了身份说明繁漪是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的,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应该体现一个大家族的年轻太太的身份,不能有失体统。“(看看右面的衣柜)这是他顶喜欢的衣柜,又拿来了。(叹气)什么事自然要依着他,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这里表现出了繁漪的顺从。古时妇人有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有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把女子的一生固定在一个依从他人的毫无自主,泯灭自我的整体框范之中,“四德”则为女子的举止言行提供了严格而细致的规定和典型。3繁漪坚守着旧式女人的道德准则,压抑心里的反抗力量,在约束中尽力保持高贵端庄、三从四德的周家太太的形象。
“某物”的活动像一个被压抑的冲动,它能够在自我没有注意到强迫时发挥出推动力,直到出现对强迫的抗拒,出现发泄反应的阻滞,才使得这个“某物”立刻变成不愉快那样的意识。4古代女子出生后至未嫁前的全部生活就是待字闺中,为自己的一生的使命和归宿即嫁人做好一切准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得繁漪这个大家闺秀门当户对的嫁进周家,然而,在这个闷热的周家,打碎了她对婚姻所有的幻想,现实的体验令她发生了变化。18岁的繁漪嫁进周家,他的丈夫大他二十岁。生下儿子周冲,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念念不忘的是一个已经死去的女人,家里摆着老照片,关着窗户,留着几十年前的旧家具,一点生气都没有。周朴园只会发放自己的指令,要求所有人无条件执行,包括他说本没病的繁漪有病,是父权封建社会的一个典型代表。
繁漪: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爸!我——
周朴园:去,走到你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求饶的)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叫你跪下!
周繁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的)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的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怨恨,一气喝下)哦……5
繁漪没有有力的抗争,她想改变却无能为力,慢慢在高贵端庄的形象之中变得沉默寡言,在三从四德的约束之中变得压抑,她沦陷在现实与梦想的落差中,成为了一个绝望的牺牲品。
二、自我价值的重生——燃烧
繁漪的自我价值在压抑中几近死亡,在临近死亡的边缘却又得到了一次重生,周萍挽救了她,让她重新开始自我价值追求。在这次的重生中,她的生命开始燃烧,直到变为灰烬,冷却然后死寂。在父权封建的环境中生存的繁漪恨透了独裁的丈夫周朴园,但是又无力反抗,周萍的出现改变了繁漪。繁漪对周萍说:“你说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6这些话在脆弱的繁漪面前达到了共识,周萍可以理解繁漪的恨并同她一起去恨,在繁漪最绝望的时候出现,甚至说了繁漪不敢去说的话,她的爱情开始复苏,她的自我价值世界开始重生。她对周萍产生了感情,开始淡化周朴园的独断带来的压抑,在周萍带给她的新的世界里感受着愉快。
在这段爱情中,相对于周萍的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繁漪是果敢的。繁漪完全的投入,一个心死了的人再次复活是什么都不怕的。繁漪的生命在死灰中爬出,她得到了重新“活着”的机会,重新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世界,她愿意奋不顾身。相对于道德标准,繁漪更重视的是周萍的承认和他的爱,她的这次爱情是孤注一掷的。由于她对周萍的依赖,确切的说她对自我价值世界的依赖,繁漪更是脆弱的。“你最对不起的人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母。”“我已经准备好了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的我枯死,慢慢地渴死。”7甚至到后来,她变成了乞求,求周萍留下来。再后来,她变成了妥协,甚至说出把四凤叫回来一块过的话。繁漪奋力保护着的爱情,无论怎样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坍塌,她来不及修补,不管用什么卑微的方式。
三、自我价值世界的崩溃——疯
周朴园一直说繁漪有病,要吃药。实际上只是对繁漪反抗的一种压迫,而繁漪自我价值世界在悲剧中的崩溃,后来她也终是疯了的,这次是真的疯了。
繁漪在两次情感变化后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在第二幕周萍与繁漪的对话结束后,繁漪的心理产生了第一次变化:“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嫉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8她的精神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周萍的背叛是她所不能接受的,她的死亡再一次的临近,这一次不是安安静静的等死,而是心中充斥着怨恨。
在第四章中,繁漪亲眼看到周萍私会四凤后,是繁漪的第二次变化,这是个绝望的女人,绝望的让人觉得可怕。“高而白的鼻梁,薄而红的嘴唇死死地刻在脸上,如刻在一个严峻的假面上,整个脸庞是无表情的,只有她的眼睛烧着心内的火,然而也是冷酷的,爱和恨烧尽了女人的一切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只有计算着如何抱负的心念在心中起伏。”极度愤怒之中的繁漪,在周萍和四凤的刺激中终于崩溃,整个人失去了理智。正是在这次心理变化之后,开始变成“精神病”,她的情感得到了全部的释放,喜怒哀乐均表现到极致,会发狂、大吼、狂笑、悲伤到一言不发,表情和语气变得讽刺的、报复的、不耐烦的、快意的、怪样的。所有在压抑状态下隐藏的秘密得到了释放、宣泄,一触即发。
出乎意料的死亡更使繁漪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她的报复带来的是更悲惨的命运。先是周冲的死,使她母亲这个角色宣告死亡,她的家庭就此毁灭。其次是周萍的死,宣布她爱情的死亡,也宣布了她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结束了。在周冲死后,还没有回复平静的繁漪看到的第二个悲惨,她死后重生的支柱,她现在恨着的,想要报复的对象,也躺在那。她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周公馆和周朴园,只剩她曾经受到压抑的一切,这个结果是超预期的,超出了繁漪的承受能力。她的精神彻底的崩溃了。
如果本能只是受到压抑而不再受意识的影响,就会发展成难以觉察极为丰富的形式,它像真菌一样在黑暗中分叉,并采取极端的表现形式,它转译和揭示的意义对神经症患者不仅是陌生的,而且是恐怖的,因为它们反应了本能的、异常的、危险的力量。9最后繁漪跑了出去,尾声处她仍然住在阁楼上,但是已经疯了。疯是繁漪对精神的自我扼杀,是生命的一种扩张,是情感的最大自由化。鲁侍萍的疯和周繁漪的疯是不一样的,鲁侍萍虽疯但是是安静的,她不认识人但是她一直在窗前望着、等着,因为她还有个儿子叫鲁大海。而繁漪经常闹,因为繁漪的心是空的,一切对它来说已经无价值,她的精神已经变成空壳,装不下,记不得,处在一种癫狂的状态。她在夹缝中的自我价值也已经死亡,一个人怎能经得起两次死亡,繁漪这次是真死了。
四、自我价值与生命状态
自我价值是繁漪的精神生命,从没有意识到的精神追求到在压抑中浮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压抑的状态也就不能更加准确的意识到自己生命的追求。对压抑的反抗是追求的开始,一旦抗争受阻,就会结束精神幻想,屈服于现实。在巨大的落差面前,人物难以承受的压力就愈发显得突出,在压抑中沉默,然后走向无声的死亡。有一点火星就会燃烧的欲望,潜意识的指示反抗的势力,有机会燃烧就不计后果,彻底的燃烧,直到最后一刻,结束的也就更加彻底。在拼命的燃烧过后,走向冰冻的死寂,无斑斓色彩,无希望,走向绝望和末路。到此,精神生命彻底终结,最大努力地追求,也最大程度的灭亡,没有再生的可能。精神生命终结的繁漪最终变为躯壳,空洞而癫狂。自我价值的消失导致人失去价值、失去意义,喜怒无常,无所谓别人的眼光,无所谓自身的状态,孑然独立,繁漪在追求自我价值的绝望之中就走向了疯。
1.瑞维雷纳•卡斯特.刘沁卉译.依然故我[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2.5.6.7.8.曹禺.雷雨[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易银珍.蒋璟萍.女性伦理与礼仪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林尘译.自我与本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石磊编译.弗洛伊德谈自我意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