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久石让动漫配乐的和声特色

2014-09-17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西北师范大学和声二度

吴 斌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试论久石让动漫配乐的和声特色

吴 斌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日本著名动漫配乐大师久石让的音乐有着显著的个人风格,其音乐既有浓厚的东方音乐底蕴,又有明显的现代音乐,尤其是后现代音乐的色彩,音乐圆润而又有棱角,古典而又时尚。究其原因,这种音乐特色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别具一格的和声,本文主要从和声的角度剖析其音乐风格的形成。

久石让;和声;现代技法;东方韵味

久石让,1950年生于日本长野,作曲家,先后为宫崎骏的电影《红猪》(1992)、《风之谷》(1984)、《天空之城》(1986)、《幽灵公主》(1997)、《龙猫》(1988)、《魔女宅急便》(1989)、《千与千寻》(2001)等的配乐。这些动画配乐有的幽远空灵、有的灵动纯真、有的隽永温暖,具有强烈的现代音乐风格,但又渗透着浓厚的日本民族音乐韵味。

分析谱例可知,久石让作品中和声的运用是非常具有个性特征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和声的使用。久石让的动漫音乐中有大量的传统和弦,且和声结构和织体简约单纯,谱面清新透彻不复杂。这样的传统和声构成了整个音乐的基本风格,排列多以密集排列为主,对和声的重复音也比较传统,体现了和声的稳定性,保守性。此外,在这种传统和弦的织体方面,作者也以古典式的写法为主,如运用大量的四分音符柱式和弦,八分音符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单纯的和弦音构成的琶音等等,和声低音进行也以和弦构成音为主。整体上传统和声的运用是比较严谨平衡的。这种传统和声的运用表现出久石让古典音乐的底蕴,使整个作品透露出浓浓的古典气息。

其次,除了传统和声的运用,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现代和声结构和和声技法的使用,这在久石让的配乐作品中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具体表现在高叠和弦的使用、和弦外音的使用,和声连接的特殊性几个方面。如谱例:

上面的例子是D大调。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但是其和弦是比较复杂的,都是以就和弦为主,就和弦在和声上都具有复合功能性,即不同功能组和弦的叠加构成,这就决定了整个和弦的复杂性。分析所有和弦连接为:Ⅳ9→Ⅴ7→Ⅲ9→Ⅵ9→Ⅱ9→Ⅲ7→Ⅵ9→Ⅵ9,这样的和弦在传统的音乐中是不常用的,数量较少,而在久石让的动漫音乐中却成了主流和声。这是一个特点。谱例的第一个小节就用了D9和弦,和声色彩有一种很梦幻诡异的感觉,营造了空灵的画面感。而低声部则是用了传统和声中禁忌的空五度,缺少三音的五度双音缺乏力度和支撑,听觉上有点“飘飘然”,这正是作曲家所要获得的音响效果,以衬托动画画面。除了高叠和弦,久石让在其中还使用了大二度与小二度排列的音响,这是在传统和声中禁止使用的,原因是二度音程太过于紧张不和谐,而在这里作曲家却恰恰刻意使用二度音程,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整个作品中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这种手法也正是现代音乐,甚至后现代音乐中常用的配置手法,体现了就是让音乐中的现代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样不和谐音程的织体安排上用了琶音,而不是柱式和弦,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和弦的紧张度,适当使音响圆润了。

像这种高叠和弦在久石让的音乐中是随处可见的,大量的七和弦与九和弦,甚至更高的复杂和弦都普遍存在。而且高叠和弦的使用并不是简单用原位以及调内和弦,而是使用很多转位的高叠,并在这些高叠和声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弦外音,这种手法产生的结果就是音响效果极其具有色彩性,这样的和声写作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画面配合,使得音乐具有很强的音画感和立体感。

在和声的连接上,久石让也打破了传统古典和声中功能性进行的法则。即Ⅰ→Ⅳ→Ⅴ→Ⅰ的框架,这种和声进行严格遵循和声的物理性原理,不论和声如何变化,不能颠倒功能,这种进行在保证和声的力度的同时也使得和声拘谨和死板。而久石让的和声安排则很少遵循这一原则,这也足见他受现代音乐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副和弦的高叠和弦,这种和弦安排大大弱化了和声的功能意义,而且作曲家在很多不和谐和弦的处理上并不适用传统的“解决”,尽量保持了和弦的这种不和谐音响,这使得音乐听起来蒙上了一层神秘感,很好的配合了动画的主题和画面。

最后,除了和声方面的因素,久石让因为受美国黑人音乐家及制作人Quincy Jones(昆西•琼斯)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也融入了爵士音乐的因素,常见的手法就是爵士乐节奏的运用和爵士音阶的运用,但这种因素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只是起到一点锦上添花的点缀作用,当然效果却是非常好的。如下谱例中的摇摆节奏:

总之,久石让的动漫配乐包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和声技法,在风格上既具有浓厚的东方音乐特征,又表现出强烈的现代音乐的棱角和不和谐因素,是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高度融合,具有鲜明的特性特征。

[1]桑桐.《和声学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乔惟进.《和声基础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10.

[3]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8.

吴斌,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

猜你喜欢

西北师范大学和声二度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作品赏析(3)
图说·“梅”开二度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赵玉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