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教育 构建和谐课堂
2014-07-09许正瑜
许正瑜
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快速变化,已有了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初步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要以积极的心态、感人的话语、生活的典例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投入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只有在教学中落实了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重要,也才能构建我们的和谐课堂。
一、有趣的情境设置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学科很有意思,能使学生发自心底地想学、愿学。创设有趣的情境,就是要让我们的课堂像连续剧一样呈现,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情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苏人版七年级上册《敬人者 人恒敬之》这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要到省城,可是途中迷了路,见到路边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家,就问:“老头,到省城还有多少里?”老人家掂了掂拐杖说:“还有300拐杖吧。”小伙子说:“路都论里,怎么能论拐杖?”老人家说:“论理(里)你该叫我大爷。”讲完故事后,笔者问学生:“你问过路吗?你在问路或请别人帮忙时都怎么说?”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经历或看法,从而引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学会尊重别人。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这是生活中的常识,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通过这一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生活常识的基础上,去体会中间的“理”,也就是懂礼貌。
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关键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创设和谐的氛围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如在八年级下册《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所经历的诱惑。有学生说,别人邀我去网吧,本来我不想去的,但一看有好几个人一起,我就去了;有学生说,上次某某过生日,桌上开了好几瓶啤酒,本来我不想喝的,但是哥们感情好,也就喝了……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辩论题:当你面对诱惑时,你能说出“不”字吗?让学生分正反两组进行辩论,并评出优秀辩论组和优秀辩手。在接下来的辩论中,各组选手都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从不接受的伤感情、接受时的无奈等多方面进行了辩论,最终得出结论:面对诱惑,我们要大声地说出“不”。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精准的语言讲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课堂效果的好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语言能否抓住学生的心,是否有感染力,让学生信服你,从而钦佩你,认可你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以精准的语言、精彩的讲述来施教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魅力,用激情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央视关于家风调查的视频片断,其中有的受访者提到勤俭、有的提到孝顺、有的提到诚信、有的提到爱国……笔者将其归纳为八个字,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个个小家构成了我们一个大家,家风体现了社会风气,这八个字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固守这一点,就是要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
四、典型的时政案例是落实学以致用的根本
一般来说,课本上的内容总会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慢上一拍,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生活案例和时政动态,以理论指导生活,从生活中完善和加强对理论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引领学生去从生活的细根末节中发现一些规律,进而有准备地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
如在学习九年级《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时,笔者给出了两则材料:一是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任组长;二是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任主席。通过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央一是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政策不动摇,并将改革的力度由经济体制向政治体制进行转变,保证改革落到实处;二是针对当前国际局势,坚持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这一基本原则不动摇。通过这些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当前国内和国际的形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引领学生更好地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