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寻年味
2014-07-09王志奇上官海宾
□王志奇 上官海宾
年味越来越淡了!尤其是城里,乡下还好些,过年要去乡下玩。这是很多人的感叹。也许吧,带着对年味的思索,对年味的期盼,“新春走基层”——我们想去乡村寻找久违的“年味”。
大年二十七下午四点多,从南昌出发,我们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抚州东乡县。东乡的风俗,大年二十八起就开始过年了,家家要连吃三天的“年夜饭”,直到除夕夜达到高潮。天没黑我们就到了县城。老城区比平时多了些人流、笑脸,更热闹的商铺、更多的外地牌照汽车似乎在告诉我们:过年了!
天气异常地暖和,大冬天近20摄氏度的气温,走在外面如沐春风。晚饭后,我们急不可待直扑目的地——小璜镇的横山村。横山村距县城只有20公里,紧靠大山,旁边就是横山水库。小村69户人家,都是水库建设时从山里迁出来的。乡风浓郁、民风淳朴,当地的同行告诉我们,也许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山村。
夜色里的横山村很安静,一幢幢小洋楼鳞次栉比。随便敲开一户人家,村民有些讶异,听说我们来意后,还是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屋里空荡荡的,还没装修好,小夫妻两口子都在外打工,过年刚回来便把两个孩子从老人处接回。新房子是一年一年攒钱,一层一层盖起来的,今年总算封了顶。女主人笑着告诉我们,过完年她们再出去赚装修钱,听罢不禁心生敬意,目标明确、踏实努力的一家人,像燕子筑巢一样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普通人的中国梦。
夜访横山村收获颇丰。在跟村民的聊天中,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小山村,也找到了接下来要拍摄的主人公——住在村口、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严仁福一家。他们的大家庭、他们的年夜饭也许正是我们表现年味的一个载体。
老严五十来岁,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一儿一女,儿子已成家,与儿媳同在浙江打工;女儿中专毕业,在县医院工作。平时,老严夫妇与母亲、小孙子一起生活。过年前,儿子、儿媳、女儿都回来了,空旷的小院子立马热闹起来。大年二十八,我们在严家拍了一整天,记录他们全家清扫庭院、贴对联,在村民帮助下杀年猪、灌肥肠、磨豆腐、做年饭的场景。镜头下、话筒前,老严及家人们起初有些拘谨、紧张,但很快在我们一起唠家常、一起灌肥肠中,生疏、僵硬的感觉慢慢地不知不觉消散了。
老严告诉我们,家里这头猪不喂饲料,养了一年,也才200来斤,他不准备卖了,全留给自家及亲戚吃。其中,腌的猪肉、灌的肥肠,还要让孩子们过完年带上,他们在外面吃不到这样的味道。日子越来越好,老严家除了这幢功能完善、电器齐全的三层小楼,儿子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房,准备将来孙子上学用。儿子、儿媳小俩口目前在浙江打工,每年收入有十几万元。聊着天,儿媳的嫂子过来了,操着标准的普通话,玩着上网的手机,原来嫂子是河北嫁过来的,还是个大学生,与哥哥在打工时相识,两年前来到横山村。再一打听,小小的横山村,外地的媳妇、女婿竟有五六个了。很自然,嫂子也说起了河北的过年风俗……
拍年味的节目,年夜饭是重头戏。在老严家厨房里,柴火灶、煤气灶、电饭煲齐上阵,厨房里炊烟弥漫,香味扑鼻。奶奶煮了壶糯米酒,表示“甜甜蜜蜜”;儿子烧了红烧鱼,象征年年有余;女儿做的是萝卜,萝卜俗称菜头,预示来年有一个“好彩头”;儿媳烧的是豆腐,过年吃豆腐,就是有福了。在热气腾腾的团圆桌上,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的采访结束了,浓浓的年味也在其中渐渐弥漫开来……
年味是什么?大概最重要的就是这种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举起的那杯酒;就是家人一起忙前忙后做的那顿年夜饭……自家种的粮,自己酿的酒,寓意吉祥的萝卜豆腐,虽然说不上高端大气上档次,却让人全身舒坦、心里舒坦。年俗的东西慢慢在演变,它不断被加入现代的元素,被揉入外地的内容。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些凝聚了中国人对生命、对生活、对亲情的热爱与渴望,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也许这就是我们一直寻找、久久留恋的年味吧。(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