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新闻病虫害还新闻界明净天空

2014-07-09廖望劭

声屏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闻界假新闻舆论监督

□廖望劭

3月2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通知指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新闻界病害,严重损害了新闻队伍形象,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闻敲诈和虚假新闻报道是新闻领域的公敌。近年来,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屡禁不绝,这些恶劣行径败坏了新闻行业的名声。据《焦点访谈》曝光,一些记者利用舆论监督写曝光文章向基层施加压力,介入企业经济纠纷,非法牟利;一些人用伪造证件打着“舆论监督”的招牌进行敲诈勒索,牟取不正当利益;还有些新闻记者伙同其他人以曝光一些地方干部、企业涉嫌违法问题相要挟,实施诈骗。这些新闻敲诈、假记者、假新闻的存在,毒化了整个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严重干扰了基层工作,极大危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了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严重损伤,背离了新闻媒体服务社会的宗旨职能。

彻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必须追根溯源。新闻敲诈、假新闻、假记者这些现象为何屡禁不止,甚至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段和花样反而越来越多?新闻行业中的极少数害群之马追名逐利以及有些媒体本身受利益驱动、内部管理混乱、采编与经营不分,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病虫害的蔓延,还暴露出相关管理部门监管的滞后和追查力度的不够。近些年来各种虚假新闻的案例频出,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相关主管部门出面查处,尤其是有些影响重大、传播效果恶劣的虚假报道,没有看到后续处理的公开情况。这就为假新闻和“敲诈之虫”的孳生提供了温床。此次中宣部等九部门开展的专项行动是动真碰硬之举,意义重大,必将有助于纯洁新闻队伍,刹住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歪风。

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已导致民怨沸腾,公众对根除这一公害翘首以待。治理新闻病虫害,还新闻界明净的天空是社会的期待。要有效治理和遏制这些情况,新闻单位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完全与新闻基本准则和新闻职业道德背道而驰,清除这颗毒瘤,是树立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保护新闻工作者声誉的重要方式;其次是要依法依规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把好人员入口关、教育培训关、新闻采访关、报道出口关,严格实行采编分离;第三是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新闻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新闻采访和舆论监督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切实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失实报道,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媒体承担着监督社会的责任,其本身理应处在人民的监督之下。只有充分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使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遁形。应结合当前在全国上下开展的党的群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群众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构筑新闻界一片明净的天空。

猜你喜欢

新闻界假新闻舆论监督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