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定势,正确解答应用题
2014-07-07苏金培
苏金培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
关键词: 打破定势 数学教学 应用题
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些学生是用定势解答应用题的。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某些定势是比较顽固的,它会严重地阻碍学生创新意义的形成,在教学中能打破某些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很有意义。
一、根据关键句,抓单位“1”,找对应分率。
根据关键句就是根据含有几分之几的句子,抓单位“1”,再根据比较量找对应分率。
例1:李师傅每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比王师傅每小时多加工 ,王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有的学生会错列成120×(1- ),这就是受整数的比多比少应用题的定势影响,认为:“李师傅每小时比王师傅多加工 ”,就是“王师傅比李师傅少加工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关键句抓单位“1”,列出关系式:王师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1”×(1+ )=李师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根据关系式正确列式解答。这样学生就不会把比较量当做单位“1”的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一题多解,可将学生的定势思维推向多向思维,既能拓宽解题思路,开阔视野,又能优化解题策略,寻求最佳解题方法。
例2:食堂运进3650千克大米,前8天用去1200千克,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大米还能用多少天?
此题有多种解法:1.常规解法,可以用“剩下的千克数÷每天用的千克数”,“共能用的天数-已用的天数”。列式:1.(3600-1200)÷(1200÷8);(2)3600÷(1200÷8)-8。2.利用整数知识归一,倍比求解,(3)8÷1200×(3600-1200);(4)8×[(3600-1200)÷1200]。3.用比和比例知识解答,(5)8× ;(6)解:设还能用几天,列式为(3600-1200)∶x=1200∶8。4.用分数方法解答,(7)8÷ -8;(8)1÷( ÷8)-8;(9)(1- )÷( ÷8);(10)8×(1÷ )-8;(11)8÷ ×(1-);(12)8×[(1- )÷ ]。
这样多角度思考解答,既便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便于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精选习题,加强类似的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解决问题。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有些题跟所谓的常规题迥然不同,新颖独特,初看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就会找到特殊的解题方法。
例3:有两瓶一样重的油,第一瓶倒出它的 ,第二瓶倒出 千克,哪瓶倒出的油多?为什么?
乍一看,似乎无法下手。题中隐含了已知条件,巧设迷惑,给学生造成解题的心理障碍,其实,只要能跳出常规的解题模式,对已知条件加以认真分析,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由倒出 千克,推出这两瓶油,每瓶油重必定大于 千克,1千克的 就是 千克,1.5千克× =0.9千克> 千克,0.8千克× =0.48千克< 千克。由此得出结论:当每瓶油重1千克时,倒出的油一样重;当每瓶油大于1千克时,第一瓶倒出的油多;当千克<每瓶油重<1千克,第二瓶倒出的油多。
在练习题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诱误性强、隐蔽程度大的题组,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联想、灵活应变的思维习惯。
学生正确思维的关键就是摆脱思维桎梏,把思考方式从框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